二轮车及其轮速传感器布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66590发布日期:2024-03-12 20:51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二轮车及其轮速传感器布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交通运输,特别是涉及一种二轮车及其轮速传感器布线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人们对驾驶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踏板车、骑士车等二轮车逐渐配置有abs(antilock brake system,制动防抱死系统)功能,因此,需要同步配置轮速传感器以测量车轮的转速并将转速信号传输至abs单元。

2、相关技术中,对于具有轴支前轮的前叉、检测前轮旋转的传感器、以及从传感器到制动管并向上延伸的传感器线缆的鞍式车辆而言,一般是通过前叉上安装的导向夹对传感器线缆进行限位。

3、然而,为了提高驾驶舒适性,前叉会设置减震器,从而使得前叉可以在一定幅度伸缩浮动。因此,通过前叉上安装的导向夹对传感器线缆进行限位这种方式下,前叉在伸缩运动过程中,传感器线缆容易与前制动钳产生摩擦而磨损严重,导致传感器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感器线缆容易出现磨损而导致传感器失效的问题,提供一种二轮车及其轮速传感器布线结构。

2、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轮速传感器布线结构,所述轮速传感器布线结构设置于前叉,所述前叉设有制动盘以及对应所述制动盘设置的前制动钳,所述前制动钳连接有软管接头,所述轮速传感器布线结构包括:

3、传感器线缆,所述传感器线缆与轮速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传感器线缆由所述轮速传感器朝所述软管接头所在一侧延伸,并固定于所述软管接头处,

4、线夹,所述线夹与所述前制动钳相连接,并用于限制所述传感器线缆的位于所述轮速传感器与所述软管接头之间的部分相对所述前制动钳运动。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制动钳包括座体和摩擦片,所述座体形成有设置所述摩擦片的避空槽,所述座体开设有至少2个销孔,所述摩擦片经过穿设于所述销孔的销轴与所述座体相连接,所述线夹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销孔。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夹包括连接部和夹持部,所述连接部插接于所述销孔,所述夹持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所述传感器线缆卡持于所述夹持部。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2个插接块,所述插接块对应所述销孔的表面均为圆弧面,所述连接部的所有所述插接块上的圆弧面位于同一圆周面。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2个插接块,所述插接块对应所述销孔的表面均设有凸起,当所述插接块插设于所述销孔时,所述凸起与所述销孔的内壁相抵。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线缆的部分结构贴附所述座体的外周面设置,并经所述线夹引导至所述软管接头处。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软管接头用于连接制动管,所述软管接头与所述制动管连接处设有第一走线夹,所述传感器线缆经所述第一走线夹固定于所述软管接头处,所述传感器线缆经所述第一走线夹分为固定段和运动段,所述固定段在所述轮速传感器、线夹和软管接头的限制下相对所述前制动钳固定。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动管上设置有第二走线夹,所述运动段的部分沿所述制动管布置并经所述第二走线夹限位于所述制动管。

12、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二轮车,包括如上述的轮速传感器布线结构。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轮车包括前叉、前轮和车龙头,所述前叉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减震器,所述前轮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车龙头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相连接,所述减震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所述轮速传感器、所述前制动钳和所述软管接头均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相对固定。

14、本申请的二轮车及其轮速传感器布线结构,与轮速传感器电性连接的传感器线缆朝软管接头所在一侧延伸,并固定于软管接头处,如此,传感器线缆不会在软管接头处相对前制动钳运动,由于线夹与前制动钳相连接,并限制所述传感器线缆的位于所述轮速传感器与所述软管接头之间的部分相对所述前制动钳运动,从而轮速传感器、线夹以及软管接头可以组合实现对传感器线缆进行固定,降低了传感器线缆与前制动钳之间产生摩擦而磨损的几率,以利于确保轮速传感器的正常工作。



技术特征:

1.一种轮速传感器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速传感器布线结构设置于前叉,所述前叉设有制动盘以及对应所述制动盘设置的前制动钳,所述前制动钳连接有软管接头,所述轮速传感器布线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速传感器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制动钳包括座体和摩擦片,所述座体形成有设置所述摩擦片的避空槽,所述座体开设有至少2个销孔,所述摩擦片经过穿设于所述销孔的销轴与所述座体相连接,所述线夹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销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速传感器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包括连接部和夹持部,所述连接部插接于所述销孔,所述夹持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所述传感器线缆卡持于所述夹持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速传感器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2个插接块,所述插接块对应所述销孔的表面均为圆弧面,所述连接部的所有所述插接块上的圆弧面位于同一圆周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速传感器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2个插接块,所述插接块对应所述销孔的表面均设有凸起,当所述插接块插设于所述销孔时,所述凸起与所述销孔的内壁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速传感器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线缆的部分结构贴附所述座体的外周面设置,并经所述线夹引导至所述软管接头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速传感器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接头用于连接制动管,所述软管接头与所述制动管连接处设有第一走线夹,所述传感器线缆经所述第一走线夹固定于所述软管接头处,所述传感器线缆经所述第一走线夹分为固定段和运动段,所述固定段在所述轮速传感器、线夹和软管接头的限制下相对所述前制动钳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速传感器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管上设置有第二走线夹,所述运动段的部分沿所述制动管布置并经所述第二走线夹限位于所述制动管。

9.一种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轮速传感器布线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叉、前轮和车龙头,所述前叉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减震器,所述前轮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车龙头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相连接,所述减震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所述轮速传感器、所述前制动钳和所述软管接头均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相对固定。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二轮车及其轮速传感器布线结构,轮速传感器布线结构设置于前叉,前叉设有制动盘以及对应制动盘设置的前制动钳,前制动钳连接有软管接头,轮速传感器布线结构包括传感器线缆和线夹,传感器线缆与轮速传感器电性连接,传感器线缆由轮速传感器朝软管接头所在一侧延伸,并固定于软管接头处,线夹与前制动钳相连接,并用于限制传感器线缆的位于轮速传感器与软管接头之间的部分相对前制动钳运动。本申请的二轮车及其轮速传感器布线结构,轮速传感器、线夹以及软管接头可以组合实现对传感器线缆进行固定,降低了传感器线缆与前制动钳之间产生摩擦而磨损的几率,以利于确保轮速传感器的正常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温海波,张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