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51960发布日期:2023-04-20 01:54阅读:63来源:国知局
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汽车,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1、c柱与门槛连接处位于车身后部,是车辆侧面碰撞的主要传力通道,对保护后排乘客起到关键作用,目前c柱与门槛区域设计结构由c柱加强板、c柱内板、轮罩外板、轮罩外板前补板、门槛梁后段、轮罩前加强板、门锁加强板等主体部件组成,侧围外板、c柱加强板、c柱内板和后地板由外向内依次设置,c柱加强板和c柱内板构成c柱结构;轮罩外板前补板位于轮罩外板前端下部,门槛梁后段、c柱结构和轮罩外板前补板从前到后依次连接,c柱结构及门槛梁后段与后地板连接;其中,c柱内板与c柱加强板构成c柱的主体承力部件,门槛梁后段构成门槛的主体部件,c柱与门槛之间虽然直接连接,但并没有有效的加强结构,形成了强度薄弱区。

2、这种强度薄弱区会导致汽车在发生侧面碰撞时,c柱与门槛之间溃缩严重,能量释放过程中溃缩钣金大距离内侵,对前排或后排乘客腿部、胸部伤害严重,同时巨大的钣金变形导致车门无法自救开启,严重影响乘驾自救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c柱与门槛的连接区域比较薄弱,导致汽车在发生侧面碰撞时影响乘客安全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包括c柱xz下延板、c柱yz下延板和c柱轮罩连接板,c柱xz下延板的板面沿xz向设置,且上端与c柱下端连接,下端向下穿过下门槛、并与下门槛的门槛梁连接,c柱xz下延板与轮罩外板前补板连接;c柱yz下延板的板面沿yz向设置,并与c柱xz下延板的边缘连接形成l形板结构,且上端与c柱下端连接,下端向下穿过下门槛、并与下门槛的门槛梁连接;c柱轮罩连接板的边缘分别与c柱下端、轮罩外板前部下端和c柱xz下延板连接;其中,c柱yz下延板、轮罩外板前补板、c柱轮罩连接板和下门槛的门槛梁构成位于c柱加强板内侧的多边形框架结构,多边形框架结构与c柱加强板连接,且多边形框架结构、c柱加强板和c柱xz下延板构成盒状结构。

3、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c柱轮罩连接板与后地板上部平齐,使得c柱轮罩连接板、c柱内板、后地板和c柱xz下延板构成十字交叉结构。

4、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后地板下部设有后地板纵梁;后地板纵梁与c柱xz下延板下部之间通过门槛连接板连接,后地板、后地板纵梁、门槛连接板和c柱xz下延板围成门槛连接腔体。

5、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后地板纵梁为u形梁结构,并与后地板构成后地板纵梁腔体。

6、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下门槛的门槛梁包括地板门槛梁和侧围门槛梁,地板门槛梁一侧与门槛连接板连接,另一侧由地板向侧围外板方向延伸,侧围门槛梁一侧与侧围外板连接,另一侧由侧围外板向地板方向延伸,并与地板门槛梁连接。

7、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c柱xz下延板上设有凹凸加强结构,凹凸加强结构为设在c柱xz下延板的板面上的凹陷和凸起。

8、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c柱轮罩连接板四周边缘均设有翻边。

9、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c柱轮罩连接板中部设有通孔。

10、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轮罩外板前补板上设有若干加强凸起。

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又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c柱yz下延板、轮罩外板前补板、c柱轮罩连接板、下门槛的门槛梁、c柱加强板和c柱xz下延板,构成的盒状结构,能够加强c柱与下门槛连接处关键部位的强度,从而降低撞击的变形量,并且通过围绕盒状结构会在yz向的截面上形成多个腔体结构,其中包括由侧围外板和c柱加强板构成的侧围外板腔体、由c柱加强板、c柱内板和c柱轮罩连接板构成的c柱腔体及由c柱加强板、c柱轮罩连接板、c柱xz下延板和下门槛的门槛梁构成的门槛腔体,在汽车受到侧向撞击后,能量在经过每一个腔体后,都会被部分消耗,从而规避常规结构传力中断区,有效提升c柱整体结构强度,降低c柱与下门槛连接处的变形量;最终,通过在c柱与门槛交汇的关键承力区域采用吸能腔体与多形状腔体叠加腔体组合形式,能够实现吸能与承力的双重作用效果,能有效提升碰撞能量释放和结构承力性,并充分增强整车安全性能,有利于提升乘客的安全,也便于乘客打开车门获救;同时本实用新型同步适用于a柱/b柱与门槛交汇区域设计,结构强度高,可拓展性强。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述的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在c柱与门槛交汇的关键承力区域采用吸能腔体与多形状腔体叠加腔体组合形式,实现了吸能与承力的双重作用效果,有效提升了碰撞能量释放和结构承力性,充分增强了整车安全性能,有利于提升乘客的安全,也便于乘客打开车门获救。



技术特征:

1.一种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轮罩连接板(60)与后地板(70)上部平齐,使得所述c柱轮罩连接板(60)、c柱内板(12)、后地板(70)和c柱xz下延板(51)构成十字交叉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70)下部设有后地板纵梁(71);所述后地板纵梁(71)与所述c柱xz下延板(51)下部之间通过门槛连接板(72)连接,所述后地板(70)、所述后地板纵梁(71)、所述门槛连接板(72)和所述c柱xz下延板(51)围成门槛连接腔体(7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纵梁(71)为u形梁结构,并与所述后地板(70)构成后地板纵梁腔体(73)。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门槛(20)的门槛梁包括地板门槛梁(21)和侧围门槛梁(31),所述地板门槛梁(21)一侧与门槛连接板(72)连接,另一侧由地板向侧围外板(30)方向延伸,所述侧围门槛梁(31)一侧与所述侧围外板(30)连接,另一侧由侧围外板(30)向地板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地板门槛梁(21)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xz下延板(51)上设有凹凸加强结构,所述凹凸加强结构为设在所述c柱xz下延板(51)的板面上的凹陷和凸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轮罩连接板(60)四周边缘均设有翻边(6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轮罩连接板(60)中部设有通孔(6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罩外板前补板(41)上设有若干加强凸起(42)。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及车辆,属于汽车技术领域。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包括C柱XZ下延板、C柱YZ下延板和C柱轮罩连接板,C柱XZ下延板的板面沿XZ向设置,且上端与C柱下端连接,下端向下穿过下门槛、并与下门槛的门槛梁连接,C柱XZ下延板与轮罩外板前补板连接;C柱YZ下延板的板面沿YZ向设置,并与C柱XZ下延板的边缘连接形成L形板结构,且上端与C柱下端连接,下端向下穿过下门槛、并与下门槛的门槛梁连接;C柱轮罩连接板的边缘分别与C柱下端、轮罩外板前部下端和C柱XZ下延板连接。本技术能实现吸能与承力的双重作用效果,能充分增强整车安全性能,有利于提升乘客的安全,也便于乘客打开车门获救。

技术研发人员:麻瑞祥,曹蕾,刘志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家港长城汽车研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