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把套内穿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06527发布日期:2023-08-14 00:49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把套内穿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把套,特别地,涉及一种摩托车把套内穿线结构。


背景技术:

1、在先设计的摩托车加热把套结构如公布号为cn114013548a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摩托车加热把套及其加工方法,其主要结构包括外套、套内芯,外套套设于套内芯的外侧,在套内芯处设有集线槽,集线槽上绕卷有加热丝,在外套上设有开关安装槽,开关安装槽内安装有控制开关。

2、以公布号为cn114013548a的中国发明专利附图1作为方位参考,该加热把套的右上方设置有插孔,实际安装过程中,摩托车把手插入到插孔内以完成对该把套的安装固定。

3、该摩托车加热把套外部导线与内部加热丝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外部导线位于靠近插孔、控制开关一侧,外部导线对接于控制开关,集线槽上绕卷的加热丝也对接于控制开关,控制开关控制外部导线与加热丝之间是否导通。

4、上述结构的问题所存在的问题是:外部导线与控制开关连接后,外部导线外露于该加热把套,不仅增大了靠近于插孔一侧的摩托车把手尺寸大小,而且,外露的外部导线还得增加额外的收纳结构,结构紧凑度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把套内穿线结构,其通过对把套内的穿线结构进行进一步改进,不仅控制了靠近于插孔一侧的摩托车把手尺寸大小,而且有效避免了导线外露的情况,结构紧凑度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摩托车把套内穿线结构,包括套内芯、导线,所述套内芯上设有集线槽,集线槽上绕卷有加热丝,所述套内芯的两端分别为头端、尾端,所述套内芯内部设有安装腔,所述头端设有与安装腔相通的插孔,所述套内芯上设有穿线孔,所述导线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导线的一端与所述加热丝之间通过所述穿线孔电连接,所述导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插孔并延伸至所述套内芯外侧。

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导线更改设置于套内芯的内部,导线可穿过穿线孔并与加热丝电连接,或加热丝穿过穿线孔并与导线电连接,套内芯可位于其内部的导线产生引导作用,套内的穿线结构进行进一步改进,不仅靠近于插孔一侧的把套尺寸可进一步变小,而且导线直接穿过了套内芯的安装腔,有效避免了导线外露的情况,结构紧凑度高。

5、优选的,所述穿线孔位于靠近所述尾端一侧位置。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由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把手插杆会由插孔一侧插入到安装腔内,将穿线孔设置于靠近尾端一侧,能有效避开把手插杆,安装更加稳定;另一方面,加热丝由头端缠绕至尾端,然后加热丝与导线两者通过穿线孔来进行相连,导线由尾端延伸至头端,充分利用了整个套内芯的长度结构,提升了导线的固定稳定性。

7、优选的,还包括外套,所述外套套设于所述套内芯外侧。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状态下,使用者的手部会直接接触于外套,外套可提升使用者的手握感;另外,其内部的加热丝可对外套进行加热,达到加热效果。

9、优选的,所述套内芯外侧壁上设有卡位凸起,所述外套的内套壁上设有卡位凹槽,所述卡位凸起与所述卡位凹槽相互卡合。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位凸块与卡位凹槽相卡合后,套内芯与外套之间的套接稳定性更高。

11、优选的,所述卡位凸起为环形凸起结构,所述卡位凹槽为环形凹槽结构。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环形结构的卡位凸起和环形凹槽的卡位凹槽相互卡合,最大程度提高卡位凸起与环形凹槽之间的卡合稳定性。

13、优选的,还包括端盖、锁定螺栓、锁定螺母,所述端盖)位于所述尾端一侧,所述锁定螺栓同时穿过端盖、外套,所述锁定螺栓与锁定螺母相互配合实现固定端盖与尾端。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锁定螺栓可穿过端盖、外套并通过锁定螺母来进行锁合,安装便捷;一方面,端盖安装于尾端一侧,可进一步提升挡水性能;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尾端的结构强度,提升使用稳定性。

15、优选的,所述外套靠近于所述尾端的位置设有外环槽,所述外环槽分布于所述锁定螺栓的四周位置,所述端盖上设有外环体,所述外环体扣合于所述外环槽内。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端盖安装于尾端一侧时,外环槽与外环体相互嵌合,一方面,提升了端盖与尾端之间的安装稳定性;另一方面,增加了端盖与尾端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有利于提升其防水性。

17、优选的,所述套内芯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安装块,所述穿线孔位于安装块与所述安装槽之间。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导线可先穿过安装槽,导线与加热丝相接,将安装块安装于安装槽内,安装槽提供了导线更大的安装空间,安装便捷性高;另一方面,导线、加热丝两者完成连接,安装块安装于安装槽内,然后再在套内芯外侧注塑成型出外套,可限制熔融橡胶意外进入到安装槽、安装腔内,提升了产品制造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摩托车把套内穿线结构,包括套内芯(2)、导线(1),所述套内芯(2)上设有集线槽(3),集线槽(3)上绕卷有加热丝(4),所述套内芯(2)的两端分别为头端(21)、尾端(22),所述套内芯(2)内部设有安装腔(5),所述头端(21)设有与安装腔(5)相通的插孔(6),其特征是:所述套内芯(2)上设有穿线孔(7),所述导线(1)位于所述安装腔(5)内,所述导线(1)的一端与所述加热丝(4)之间通过所述穿线孔(7)电连接,所述导线(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插孔(6)并延伸至所述套内芯(2)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把套内穿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穿线孔(7)位于靠近所述尾端(22)一侧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把套内穿线结构,其特征是:还包括外套(8),所述外套(8)套设于所述套内芯(2)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把套内穿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套内芯(2)外侧壁上设有卡位凸起(9),所述外套(8)的内套壁上设有卡位凹槽(10),所述卡位凸起(9)与所述卡位凹槽(10)相互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把套内穿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卡位凸起(9)为环形凸起结构,所述卡位凹槽(10)为环形凹槽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把套内穿线结构,其特征是:还包括端盖(13)、锁定螺栓(12)、锁定螺母(11),所述端盖(13)位于所述尾端(22)一侧,所述锁定螺栓(12)同时穿过端盖(13)、外套(8),所述锁定螺栓(12)与锁定螺母(11)相互配合实现固定端盖(13)与尾端(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把套内穿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外套(8)靠近于所述尾端(22)的位置设有外环槽(14),所述外环槽(14)分布于所述锁定螺栓(12)的四周位置,所述端盖(13)上设有外环体(131),所述外环体(131)扣合于所述外环槽(14)内。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把套内穿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套内芯(2)上开设有安装槽(15),所述安装槽(15)内设有安装块(16),所述穿线孔(7)位于安装块(16)与所述安装槽(15)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把套内穿线结构。本技术包括套内芯、导线,所述套内芯上设有集线槽,集线槽上绕卷有加热丝,所述套内芯的两端分别为头端、尾端,所述套内芯内部设有安装腔,所述头端设有与安装腔相通的插孔,所述套内芯上设有穿线孔,所述导线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导线的一端与所述加热丝之间通过所述穿线孔电连接,所述导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插孔并延伸至所述套内芯外侧。通过对把套内的穿线结构进行进一步改进,不仅控制了靠近于插孔一侧的摩托车把手尺寸大小,而且有效避免了导线外露的情况,结构紧凑度高。

技术研发人员:郭加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岭市石塘交通机械厂
技术研发日:2023040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