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车底盘结构及无人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46150发布日期:2023-11-23 01:01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车底盘结构及无人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自动驾驶车辆,尤其涉及一种无人车底盘结构及具有该无人车底盘结构的无人车。


背景技术:

1、传统无人车的结构大多与常见的商用车类似,驾驶舱安装在车架前端,电控元件和动力电池等布置于驾驶舱内,功能柜(包括快递柜、金融柜、自动售卖柜等)则安装于车架后端。这种结构的无人车,由于驾驶舱占据了车架前端的空间,导致车架后端装载货物的空间受限(只能安装一个柜体),特别是用于运输体积较大而重量较轻的货物时,无法充分发挥无人车的运输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可以提高装载能力的无人车底盘结构。

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包含上述无人车底盘结构的无人车。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4、一种无人车底盘结构,包括车架、设于所述车架一端的第一车桥和设于所述车架另一端的第二车桥,所述车架上侧设有装载平台且下侧连接有设备平台,所述设备平台位于所述第一车桥与所述第二车桥之间。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设备平台上设有动力电池包、充电机、dc-dc模块和电机控制器。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电池包位于所述设备平台中部,所述充电机和所述dc-dc模块位于所述动力电池包靠近所述第一车桥的一侧,所述电机控制器位于所述动力电池包靠近所述第二车桥的一侧。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设备平台上还设有bu模块,所述bu模块位于所述动力电池包靠近所述第一车桥的一侧。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设备平台一端与所述第一车桥之间设有第一连杆,所述设备平台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车桥之间设有第二连杆。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车桥和所述第二车桥上均设有电子助力转向系统。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车桥两端与所述车架之间设有第一减振组件,所述第二车桥两端与所述车架之间设有第二减振组件。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架两端设有第一支座,所述第一车桥和所述第二车桥上设有第二支座,所述第一车桥上的所述第二支座与所述车架一端的所述第一支座之间设有横向拉杆,所述第二车桥上的所述第二支座与所述车架另一端的所述第一支座之间也设有横向拉杆。

12、一种无人车,包括外饰件、感知模组以及上述的无人车底盘结构,所述外饰件设于所述车架上,所述感知模组设于所述外饰件上。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14、所述感知模组包括雷达和摄像头,所述雷达和所述摄像头设于所述外饰件的两端。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无人车底盘结构,在车架下侧设置设备平台,设备平台充分利用第一车桥与第二车桥之间的空间,可以将电控元件和动力电池等设备安装于设备平台上,从而可以取消传统无人车的驾驶舱,装载平台可以布满整个车架,从而大大提升装载平台的装载能力,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并且由于设备安装于车架下方,使得无人车的底盘结构整体重心降低,有利于提高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16、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无人车,包括上述的无人车底盘结构,因而同样具有上述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无人车底盘结构,包括车架(1)、设于所述车架(1)一端的第一车桥(2)和设于所述车架(1)另一端的第二车桥(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上侧设有装载平台(4)且下侧连接有设备平台(5),所述设备平台(5)位于所述第一车桥(2)与所述第二车桥(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平台(5)上设有动力电池包(51)、充电机(52)、dc-dc模块(53)和电机控制器(5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包(51)位于所述设备平台(5)中部,所述充电机(52)和所述dc-dc模块(53)位于所述动力电池包(51)靠近所述第一车桥(2)的一侧,所述电机控制器(54)位于所述动力电池包(51)靠近所述第二车桥(3)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平台(5)上还设有bu模块(55),所述bu模块(55)位于所述动力电池包(51)靠近所述第一车桥(2)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平台(5)一端与所述第一车桥(2)之间设有第一连杆(71),所述设备平台(5)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车桥(3)之间设有第二连杆(7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人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桥(2)和所述第二车桥(3)上均设有电子助力转向系统(1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人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桥(2)两端与所述车架(1)之间设有第一减振组件(81),所述第二车桥(3)两端与所述车架(1)之间设有第二减振组件(82)。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人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两端设有第一支座(91),所述第一车桥(2)和所述第二车桥(3)上设有第二支座(92),所述第一车桥(2)上的所述第二支座(92)与所述车架(1)一端的所述第一支座(91)之间设有横向拉杆(9),所述第二车桥(3)上的所述第二支座(92)与所述车架(1)另一端的所述第一支座(91)之间也设有横向拉杆(9)。

9.一种无人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饰件(11)、感知模组以及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人车底盘结构,所述外饰件(11)设于所述车架(1)上,所述感知模组设于所述外饰件(1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模组包括雷达(12)和摄像头(13),所述雷达(12)和所述摄像头(13)设于所述外饰件(11)的两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车底盘结构及无人车,无人车底盘结构包括车架、设于车架一端的第一车桥和设于所述车架另一端的第二车桥,所述车架上侧设有装载平台且下侧连接有设备平台,所述设备平台位于所述第一车桥与所述第二车桥之间。所述无人车包括外饰件、感知模组及上述的无人车底盘结构。本技术在车架下侧设置设备平台,设备平台充分利用第一车桥与第二车桥之间的空间,可以将电控元件和动力电池等设备安装于设备平台上,从而可以取消传统无人车的驾驶舱,装载平台可以布满整个车架,从而大大提升装载平台的装载能力,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并且由于设备安装于车架下方,使得无人车的底盘结构整体重心降低,有利于提高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向京,王雪磊,冷昌槐,吴统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沙行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