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客车

文档序号:34828349发布日期:2023-07-20 11:38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客车

本技术涉及公共交通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能源客车。


背景技术:

1、在传统能源价格居高不下,且对环境危害极大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将未来发展的重点放到新能源汽车上,而在公共交通领域,由于客车路线固定,且沿途基础设施较好,特别适合发展新能源车辆,但对现有新能源车辆的运营过程中发现,目前新能源客车较传统客车的差距主要在于能耗较高,大大限制了车辆单次路线的距离,相比于传统客车单次续航里程较短。

2、因此,如何降低客车能耗,延长客车单次续航里程,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客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客车能耗高,单次续航里程短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客车,所述新能源客车的底盘从下至上包括底架、镂空支撑层及踩踏板;

3、所述踩踏板为连续平整的平板;

4、所述镂空支撑层包括在竖直方向上连续的结构柱,所述结构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架及所述踩踏板接触;

5、所述新能源客车的车身片中的至少一片为镁合金车身片。

6、可选地,在所述的新能源客车中,所述结构柱为蜂窝状结构柱。

7、可选地,在所述的新能源客车中,所述结构柱为聚合物柱。

8、可选地,在所述的新能源客车中,所述新能源客车的车身片的骨架为空心管骨架。

9、可选地,在所述的新能源客车中,所述新能源客车的车身片的骨架为矩形管骨架。

10、可选地,在所述的新能源客车中,所述新能源客车的车身片之间,和/或所述车身片包括的骨架之间采用榫卯结构互相连接。

11、可选地,在所述的新能源客车中,所述新能源客车的储气筒为铝制储气筒。

12、可选地,在所述的新能源客车中,所述新能源客车的风道为碳纤维风道。

13、可选地,在所述的新能源客车中,所述新能源客车的仪表台为碳纤维仪表台。

14、可选地,在所述的新能源客车中,所述新能源客车包括集成控制器;

15、所述集成控制器包括镁合金壳体及高压组件;

16、所述高压组件被封装于所述镁合金壳体围成的腔室内,并通过所述镁合金壳体上预设的端口与外部组件连接;

17、所述高压组件包括igbt模块、膜电容器、功率母排、散热模块及控制电路中的至少一种。

18、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能源客车,所述新能源客车的底盘从下至上包括底架、镂空支撑层及踩踏板;所述踩踏板为连续平整的平板;所述镂空支撑层包括在竖直方向上连续的结构柱,所述结构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架及所述踩踏板接触;所述新能源客车的车身片中的至少一片为镁合金车身片。本实用新型中将客车的底盘进行了更改,将所述踩踏板的支撑层改为了镂空支撑层,也即不需要所述镂空支撑层处处均与所述踩踏板接触,而是通过所述结构柱,每间隔一段距离才与所述踩踏板接触,结构柱之间的位置通过所述踩踏板自身的刚度即可提供一定支撑力,从而大大减轻了客车底盘的重量;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将车身片改为质地轻盈的镁合金车身片,在实现对所述新能源客车的轻量化,减轻车辆能耗,延长了客车的单次续航里程的同时,提供了优良的抗震性能及电磁屏蔽。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客车的底盘从下至上包括底架、镂空支撑层及踩踏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柱为蜂窝状结构柱。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柱为聚合物柱。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客车的车身片的骨架为空心管骨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客车的车身片的骨架为矩形管骨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客车的车身片之间,和/或所述车身片包括的骨架之间采用榫卯结构互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客车的储气筒为铝制储气筒。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客车的风道为碳纤维风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客车的仪表台为碳纤维仪表台。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新能源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客车包括集成控制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公共交通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能源客车,所述新能源客车的底盘从下至上包括底架、镂空支撑层及踩踏板;所述踩踏板为连续平整的平板;所述镂空支撑层包括在竖直方向上连续的结构柱,所述结构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架及所述踩踏板接触;所述新能源客车的车身片中的至少一片为镁合金车身片。本技术将所述踩踏板的支撑层改为了镂空支撑层,通过结构柱,每间隔一段距离才与所述踩踏板接触,结构柱之间的位置通过所述踩踏板自身的刚度即可提供一定支撑力,从而大大减轻了客车底盘的重量;此外,本技术还将车身片改为质地轻盈的镁合金车身片,在实现对所述新能源客车的轻量化的同时,提供了优良的抗震性能及电磁屏蔽。

技术研发人员:曹斌,黄晋,亓立刚,罗寒林,吕华,丁悦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清华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41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