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边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30026发布日期:2023-08-25 00:15阅读:56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边箱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边箱领域,具体涉及摩托车边箱。


背景技术:

1、随着时代发展,摩托车越来越受年轻人喜爱,摩托车的配置也逐渐多样化,其中,摩托车边箱能增加摩托车的储物空间,同时也能增加摩托车的观赏性。

2、现有技术中,摩托车边箱通常采用锁具来关闭箱门,但这会导致摩托车开门不方便,不便于拿去边箱内的物品;而采用直接拉开的方式,则十分不安全,摩托车经常出门在外,边箱内的物品容易被盗窃。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摩托车边箱,以提高摩托车边箱开门的方便快捷性和安全性。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摩托车边箱,包括箱体、启闭单元和箱门,启闭单元包括按压部和旋转杆,旋转杆上设有限位件,箱门一侧与箱体旋转连接,箱门另一侧设有限位孔,初始状态下,限位件插入限位孔限制箱门旋转,按压部与箱体转动连接,按压部上设有能限制按压部旋转的锁止件;按压部靠近旋转杆一侧设有第一拨动件,第一拨动件能单向拨动旋转杆旋转,旋转杆带动限位件一起旋转后,限位件与箱门脱离。

3、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4、1.初始状态下,箱门关闭,锁止件锁住按压部,按压部无法带动第一拨动件旋转,从而无法拨动旋转杆带动限位件旋转,进而无法打开箱门,进而提高边箱的防盗性能和安全性。

5、2.锁止件完成解锁;此时再按压按压部,按压部带动第一拨动件水平旋转,从而带动旋转杆竖向旋转,旋转杆带动限位件旋转出箱门上的限位孔,限位件与箱门脱离,箱门不再受限位件限制,箱门旋转后打开。

6、3.直接通过锁止件上锁、解锁按压部,控制按压部能否旋转,方便快捷,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锁具打开箱门,本方案直接通过手部或腿部直接按压按压部即可解锁,方便快捷。

7、4.由于摩托车常年在户外,路途颠簸,难免产生碰撞或剧烈抖动,而为保证按压能够旋转,按压部与箱体之间通常间隙配合,若直接将限位件设置在按压部上,按压部在碰撞或剧烈抖动下更加容易歪斜,长期会导致限位件与限位孔的配合松动,进而导致限位件从限位孔中滑出,限位件解除对箱门旋转的限制;而本方案中,启闭单元分为按压部和旋转杆两部分,按压部和旋转杆通过拨动的方式配合,旋转杆不需要被按压,不需要与箱体间隙配合,因此限位件不容易歪斜,不易从限位孔中滑出,只有对按压部施加持续的单向按压力,按压部才会带动第一拨动件拨动旋转杆旋转,按压部并不会将所有不规则的抖动和碰撞传递给旋转杆,长期以往限位件与限位孔的配合不易松动。

8、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按压部位于箱门侧方位,旋转杆水平设置在箱门上方位,箱门下侧与箱体旋转连接,拨动件设置在按压部上侧。如此设置,现有技术中,箱门开关通常设置在箱门打开的一侧,盗贼通常在设有箱门开关的一侧进行开锁操作,本方案中,箱门开关为按压部,按压部设置在箱体侧方位,而箱门从上侧打开,按压部与箱门打开方向不一致,起到误导盗贼的目的,增强了边箱的安全性。

9、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锁止件为电子锁,电子锁包括驱动件和锁头,按压部内设有容纳腔,驱动件设置在容纳腔内,驱动件输出轴上端与锁头连接,驱动件能驱动锁头从按压部上侧穿出,箱体内设有第一水平板,第一水平板上开有锁孔,初始状态下,锁头能穿过锁孔,锁孔能限制锁孔水平移动。如此设置,初始状态下,通过锁孔限制锁头移动,从而限制按压部旋转,进而达到锁住箱门防盗的目的。

10、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按压部靠近摩托车本体一侧远离箱门一端设有按压旋转轴,按压旋转轴与箱体转动连接,箱体上设有侧挡板,侧挡板设置在按压部远离按压旋转轴的一侧,按压部旋转超过一定角度后会与侧挡板发生碰撞。如此设置,通过侧挡板限制按压部的旋转角度,减少按压部在旋转过程中的磨损,提高按压部的耐久度。

11、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第一水平板上开有第一弧形缺口,箱体内还设有第二水平板,第二水平板上设有第二圆弧形缺口,第一弧形缺口和第二圆弧形缺口设置在按压旋转轴两侧并和按压旋转轴转动连接,第一弧形缺口和第二圆弧形的高度错开。如此设置,通过第一弧形缺口和第二圆弧形缺口对按压旋转轴进行支撑,以保证按压旋转轴能实现旋转;当盗贼采用暴力破坏电子锁时,电子锁的锁头对第一水平板进行挤压,从而对按压旋转轴进行挤压,而由于第一弧形缺口和第二圆弧形的高度错开,第一水平板和第二水平板对按压旋转轴产生错位的剪切力,是按压旋转轴更加容易变形,进而使按压旋转轴无法带动按压部旋转,箱门无法被打开,以达到防盗的目的。

12、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靠近按压部一端设有第二拨动件,第二拨动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部和旋转部,固定部固定在旋转杆靠近第一拨动件一端,旋转部包括圆弧形接触面,第一拨动件包括倾斜接触面,第一拨动件旋转时,倾斜接触面推动圆弧形接触面,带动第二拨动件竖向旋转,当第二拨动件旋转角度过大时,固定部远离旋转部一侧与第二拨动件碰撞。

13、如此设置,有以下效果:

14、1.当第一拨动件朝靠近第二拨动件的方向水平旋转时,第一拨动件带动第二拨动件竖向旋转,第二拨动件竖向旋转的过程中,圆弧形接触面与倾斜接触面的接触位置变化,而由于圆弧形接触面表面为圆弧形,接触位置变化时接触面有圆弧作为过渡,摩擦产生的磨损更小,圆弧形接触面与倾斜接触面的耐久度更高。

15、2.当第二拨动件旋转到一定角度时,旋转部位于第一拨动件上方,倾斜接触面不再推动圆弧形接触面,从而限制第二拨动件的旋转角度,进而限制旋转杆上的限位件的行程,避免旋转杆与箱体碰撞;当第二拨动件旋转角度过大时,固定部远离旋转部一侧与第二拨动件碰撞,从而限制第二拨动件的旋转角度,进而限制旋转杆上的限位件的行程,避免旋转杆与箱体碰撞。

16、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箱体内设有旋转限位部,限位件有两个,两个限位件均为钩子,钩子下侧设有复位凸起,旋转杆上设有旋转扭簧,旋转扭簧能使限位件复位,限位件复位后能插入限位孔;旋转扭簧包括两个螺旋段,两个螺旋段之间设有直线段,两个螺旋段端部分别和两个复位突起连接,旋转限位部能限制直线段随螺旋段旋转。如此设置,在箱门打开之后,旋转扭簧带动旋转杆复位,以便于下一次打开箱门。



技术特征:

1.摩托车边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启闭单元和箱门,启闭单元包括按压部和旋转杆,旋转杆上设有限位件,箱门一侧与箱体旋转连接,箱门另一侧设有限位孔,初始状态下,限位件插入限位孔限制箱门旋转,按压部与箱体转动连接,按压部上设有能限制按压部旋转的锁止件;按压部靠近旋转杆一侧设有第一拨动件,第一拨动件能单向拨动旋转杆旋转,旋转杆带动限位件一起旋转后,限位件与箱门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边箱,其特征在于:按压部位于箱门侧方位,旋转杆水平设置在箱门上方位,箱门下侧与箱体旋转连接,拨动件设置在按压部上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边箱,其特征在于:锁止件为电子锁,电子锁包括驱动件和锁头,按压部内设有容纳腔,驱动件设置在容纳腔内,驱动件输出轴上端与锁头连接,驱动件能驱动锁头从按压部上侧穿出,箱体内设有第一水平板,第一水平板上开有锁孔,初始状态下,锁头能穿过锁孔,锁孔能限制锁孔水平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边箱,其特征在于:按压部靠近摩托车本体一侧远离箱门一端设有按压旋转轴,按压旋转轴与箱体转动连接,箱体上设有侧挡板,侧挡板设置在按压部远离按压旋转轴的一侧,按压部旋转超过一定角度后会与侧挡板发生碰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边箱,其特征在于:第一水平板上开有第一弧形缺口,箱体内还设有第二水平板,第二水平板上设有第二圆弧形缺口,第一弧形缺口和第二圆弧形缺口设置在按压旋转轴两侧并和按压旋转轴转动连接,第一弧形缺口和第二圆弧形的高度错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边箱,其特征在于:靠近按压部一端设有第二拨动件,第二拨动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部和旋转部,固定部固定在旋转杆靠近第一拨动件一端,旋转部包括圆弧形接触面,第一拨动件包括倾斜接触面,第一拨动件旋转时,倾斜接触面推动圆弧形接触面,带动第二拨动件竖向旋转,当第二拨动件旋转角度过大时,固定部远离旋转部一侧与第二拨动件碰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边箱,其特征在于:箱体内设有旋转限位部,限位件有两个,两个限位件均为钩子,钩子下侧设有复位凸起,旋转杆上设有旋转扭簧,旋转扭簧能使限位件复位,限位件复位后能插入限位孔;旋转扭簧包括两个螺旋段,两个螺旋段之间设有直线段,两个螺旋段端部分别和两个复位突起连接,旋转限位部能限制直线段随螺旋段旋转。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边箱领域,公开了摩托车边箱,包括箱体、启闭单元和箱门,启闭单元包括按压部和旋转杆,旋转杆上设有限位件,箱门一侧与箱体旋转连接,箱门另一侧设有限位孔,初始状态下,限位件插入限位孔限制箱门旋转,按压部与箱体转动连接,按压部上设有能限制按压部旋转的锁止件;按压部靠近旋转杆一侧设有第一拨动件,第一拨动件能单向拨动旋转杆旋转,旋转杆带动限位件一起旋转后,限位件与箱门脱离。

技术研发人员:李睿,杨钊,李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安第斯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