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91120发布日期:2023-09-27 16:04阅读:25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指一种摩托车。


背景技术:

1、随着摩托车的发展,摩托车的轻量化设计已经是近年来摩托车设计的主要方向,摩托车各个部位的轻量化设计都在蓬勃发展。

2、摩托车前照灯主要用于摩托车夜间或阴暗、雨雾天气的行驶照明,前照灯的亮度和照射角度对于行车安全至关重要。传统的前照灯通过球头座和球头螺钉结构来实现前照灯内部结构转动,以调节角度,但这样使得摩托车前照灯结构十分复杂,不利于摩托车的轻量化。因此,在摩托车轻量化迅速发展的当下,如何设计结构更加简单的前照灯也是本技术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其前照灯结构简单,能实现轻量化。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行走组件,行走组件包括连接至车架的前轮和后轮;动力系统,动力系统传动连接至行走组件;照明组件,照明组件包括设置在车架前侧的前照灯;前照灯包括外壳体、第一照明机构和用于控制第一照明机构照明角度的调节机构,第一照明机构和调节机构均至少部分设置在外壳体中,调节机构还至少部分设置在外壳体外部;沿摩托车的左右方向,外壳体左右两侧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夹板机构,第一照明机构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柱状部,柱状部和夹板机构转动连接,调节机构控制第一照明机构绕柱状部的轴线转动,夹板机构包括上卡接件和下卡接件,上卡接件和下卡接件之间形成有相互连通的导向空间和卡接空间,柱状部穿过导向空间后至少部分设置在卡接空间中。

4、进一步地,导向空间的开口的最大宽度和柱状部的直径的比值大于等于1.2且小于等于2.2,卡接空间的开口的最大宽度和柱状部的直径的比值大于等于0.42且小于等于0.78。

5、进一步地,柱状部沿柱状部的径向延伸并形成有限位部,限位部至少部分设置在导向空间中。

6、进一步地,外壳体的左右两侧外壁向内凹陷并形成有夹板座,上卡接件和下卡接件均设置在夹板座上。

7、进一步地,上卡接件包括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一钩状部,下卡接件包括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部和第二钩状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均连接至夹板座。

8、进一步地,第一钩状部和第二钩状部之间形成有导向空间,夹板座上设置有转动半槽,转动半槽设置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第一钩状部远离第一固定部的一端、第二钩状部远离第二固定部的一端、转动半槽共同形成有卡接空间。

9、进一步地,第一照明机构包括电控模块和照明模块,电控模块和照明模块电连接;前照灯还包括第二照明机构,第二照明机构和电控模块电连接,第二照明机构至少部分围绕第一照明机构设置。

10、进一步地,外壳体包括用于安装第一照明机构的开口,外壳体围绕开口形成有外延部,外延部上设置有若干个限位槽,第二照明机构的边缘处设置有若干个外延支架,外延支架至少部分设置在限位槽中。

11、进一步地,前照灯还包括第一外罩,第一外罩的边缘设置有向后延伸的定位部,限位槽的槽底设置有限位孔,外延支架上设置有外延孔,定位部至少部分穿过外延孔后设置在限位孔中;第一外罩上设置有镂空部和透光部,照明模块至少部分设置在镂空部中,透光部至少部分覆盖于第二照明机构上。

12、进一步地,前照灯还包括第二外罩,第二外罩至少部分覆盖于第一外罩上,第二外罩的边缘设置有若干个卡接结构,外延部设置有若干个卡接孔,卡接结构和卡接孔卡接;第二外罩采用透光材料。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摩托车可以通过夹板机构和调节机构带动第一照明机构的转动,从而在满足第一照明机构能够调节照明角度的情况下,简化了前照灯的结构,实现前照灯的轻量化。



技术特征:

1.一种摩托车,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空间的开口的最大宽度和所述柱状部的直径的比值大于等于1.2且小于等于2.2,所述卡接空间的开口的最大宽度和所述柱状部的直径的比值大于等于0.42且小于等于0.7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部沿所述柱状部的径向延伸并形成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导向空间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的左右两侧外壁向内凹陷并形成有夹板座,所述上卡接件和所述下卡接件均设置在所述夹板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卡接件包括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一钩状部,所述下卡接件包括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部和第二钩状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连接至所述夹板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钩状部和所述第二钩状部之间形成有所述导向空间,所述夹板座上设置有转动半槽,所述转动半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所述第一钩状部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所述第二钩状部远离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所述转动半槽共同形成有所述卡接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照明机构包括电控模块和照明模块,所述电控模块和所述照明模块电连接;所述前照灯还包括第二照明机构,所述第二照明机构和所述电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照明机构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照明机构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第一照明机构的开口,所述外壳体围绕所述开口形成有外延部,所述外延部上设置有若干个限位槽,所述第二照明机构的边缘处设置有若干个外延支架,所述外延支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限位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照灯还包括第一外罩,所述第一外罩的边缘设置有向后延伸的定位部,所述限位槽的槽底设置有限位孔,所述外延支架上设置有外延孔,所述定位部至少部分穿过所述外延孔后设置在限位孔中;所述第一外罩上设置有镂空部和透光部,所述照明模块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镂空部中,所述透光部至少部分覆盖于所述第二照明机构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照灯还包括第二外罩,所述第二外罩至少部分覆盖于所述第一外罩上,所述第二外罩的边缘设置有若干个卡接结构,所述外延部设置有若干个卡接孔,所述卡接结构和所述卡接孔卡接;所述第二外罩采用透光材料。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其包括:车架;行走组件;动力系统;照明组件,照明组件包括设置在车架前侧的前照灯;前照灯包括外壳体、第一照明机构和调节机构;沿摩托车的左右方向,外壳体左右两侧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夹板机构,第一照明机构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柱状部,柱状部和夹板机构转动连接,调节机构控制第一照明机构绕柱状部的轴线转动,夹板机构包括上卡接件和下卡接件,上卡接件和下卡接件之间形成有相互连通的导向空间和卡接空间,柱状部穿过导向空间后至少部分设置在卡接空间中。通过上述设置,在满足第一照明机构能够调节照明角度的需求下,简化了前照灯的结构,实现前照灯的轻量化。

技术研发人员:袁晨旭,袁云阁,孙海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8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