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丛林监测装置

文档序号:36465599发布日期:2023-12-21 20:41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丛林监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监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丛林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我们的社会一直处于飞速发展状态,人们不断地尝试探索和创造新的可以代替人类劳作的机器,许多四足机器人的出现印证了这一想法,它可以帮助人类完成一些困难或者难以完成的工作,比如在对天然林内的生物多样性进行监测的时候,需要观测一些警惕性高的野生动物,仿生四足机器人可以稳定地实现安全距离内的远程监测,正是因为如此,此类四足机器人的生产使用,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2、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6869640u)公开了一种天然林保护监测装置,其通过设置的升降台进行监测的高度调节,配合旋转轴进行旋转,然而由于其监测点固定,以及外观自身的特点,很容易被飞行动物发现,不具有较好的隐蔽性,导致监测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丛林监测装置,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丛林自动监测装置不便于伪装和调节监测位置的缺陷,因而提供一种丛林监测装置。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丛林监测装置,包括:

3、躯体;

4、仿生壳体,所述仿生壳体设置于所述躯体上方,所述躯体和所述仿生壳体之间螺接,所述仿生壳体与所述躯体合模后的形状为仿生乌龟;

5、第一行进结构和第二行进结构,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躯体的两侧,所述第一行进结构和所述第二行进结构同时/其中一个工作以实现所述躯体的直线移动/转弯;

6、监测机构,所述监测机构设置于所述躯体的一端。

7、优选地,所述第一行进结构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均与所述躯体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偏心处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和所述第二联动杆分别连接有第一行进足和第二行进足,所述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上分别靠近所述第一行进足和所述第二行进足转动连接有第三联动杆和第四联动杆,所述第三联动杆和第四联动杆还分别与设置于所述躯体上的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转动连接。

8、优选地,所述第二行进结构包括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均与远离所述第一行进机构的所述躯体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的偏心处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五联动杆和第六联动杆,所述第五联动杆和所述第六联动杆分别连接有第三行进足和第四行进足,所述第五联动杆和第六联动杆上分别靠近所述第三行进足和所述第四行进足转动连接有第七联动杆和第八联动杆,所述第七联动杆和第八联动杆还分别与设置于所述躯体上的第三支撑座和第四支撑座转动连接。

9、优选地,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联动齿轮,所述第一联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靠近所述第一联动齿轮的所述躯体上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联动齿轮中心处连接;

10、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联动齿轮,所述第二联动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啮合,靠近所述第二联动齿轮的所述躯体上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联动齿轮中心处连接。

11、优选地,所述第一联动杆与所述第三联动杆转动连接的位置到靠近所述第一行进足的距离为a,所述第一联动杆的长度为b,b/4<a<b/2,且所述第一联动杆与所述第三联动杆转动连接的位置和所述第二联动杆与所述第四联动杆转动连接的位置、第五联动杆与所述第七联动杆转动连接的位置以及第六联动杆与所述第八联动杆转动连接的位置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12、优选地,所述仿生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有头部,所述头部与所述开口和所述躯体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监测机构设置于所述头部内。

13、优选地,所述躯体内还设置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与所述头部连接,以使得所述头部与所述开口和所述躯体之间滑动;所述伸缩机构包括u形支座,所述u形支座内设置有几字形联动杆,所述几字形联动杆的两端与所述u形支座转动连接,所述几字形联动杆转动连接第九联动杆的一端,所述第九联动杆的另一端连接滑动杆的一端,所述滑动杆与所述躯体之间设置有滑动座,所述滑动杆与所述滑动座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头部。

14、优选地,所述u形支座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七齿轮,所述第七齿轮与所述几字形联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齿轮旁还设置有第五支撑座,所述第五支撑座上转动连接有第六齿轮,所述第六齿轮远离所述第七齿轮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设置于所述躯体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五齿轮,所述第六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五齿轮和第七齿轮啮合。

15、优选地,所述躯体底部边缘处还均匀设置有超声波传感器,所述躯体内还设置有蓄电池、改进开发板、信号收发装置,所述改进开发板与所述超声波传感器、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三电机、所述监测机构、所述信号收发装置连接,所述蓄电池与所述超声波传感器、所述改进开发板、所述信号收发装置、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连接。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丛林监测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其仿生壳体与躯体之间螺栓连接,以实现可拆卸,躯体与仿生壳体合模后的形状为仿生乌龟,使得可以伪装成乌龟,融入天然林中进行监测,同时仿生壳体与躯体合模后具有较高的防御性,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可以对其中的部件进行较好的防护;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行进结构和第二行进结构,可以模拟其行进,近似于乌龟的四足爬行,运动形态相似度高,以在需要更换监测位置、进行跟拍以及需要伪装时可以达到更好地伪装效果,其第一行进结构和第二行进结构,分别对称安装在躯体的两侧,第一行进结构和第二行进结构同时/其中一个工作以实现躯体的直线移动/转弯,当第一行进结构工作时,向第二行进结构的方向转动,反之,则向相反的反向转动,而监测机构可以实现远程实时监测、跟拍和记录;

19、3.本实用新型通过躯体内还设置伸缩机构,伸缩机构可以帮助乌龟更好的伪装,使得其可以进行头部的伸缩,更具逼真效果,在遇到障碍物或者有动物袭来时,其可以帮助头部收缩到躯体和仿生壳体之间,以此来规避障碍物或野生动物的袭击。



技术特征:

1.一种丛林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丛林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丛林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丛林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丛林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丛林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丛林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丛林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丛林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丛林监测装置,包括躯体;第一行进结构和第二行进结构分别对称设置于躯体的两侧,第一行进结构和第二行进结构同时/其中一个工作以实现躯体的直线移动/转弯;监测机构设置于躯体的一端;仿生壳体与躯体之间螺接,仿生壳体与躯体合模后的形状为仿生乌龟。根据本技术通过伪装成乌龟,融入天然林中进行监测,同时仿生壳体与躯体合模后具有较高的防御性,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可以对其中的部件进行较好的防护,第一行进结构和第二行进结构,可以模拟其行进,近似于乌龟的四足爬行,运动形态相似度高,以在需要更换监测位置、进行跟拍以及需要伪装时可以达到更好地伪装效果,躯体内还设置伸缩机构,可以帮助乌龟更好的伪装。

技术研发人员:晁静,党瑞卿,黄明辉,闫嘉东,谈永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62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