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三轮车后悬配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99315发布日期:2024-03-05 11:53阅读:12来源:国知局
电动三轮车后悬配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有关一种电动三轮车后悬配置,尤其指一种可使后摇臂沿车体左右方向宽度增宽,同时可使后轮的轮距增加,从而可提升电动三轮车行车操控性及行驶的稳定性的电动三轮车后悬配置。


背景技术:

1、前一轮后二轮的三轮电动车的技术领域中,其后悬构造造成了其后二轮轮距受到严重限制,因此除了行车稳定性不佳外,更会不利其他部品如煞车卡钳与碟煞盘等设置。

2、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电动三轮车后悬配置,来提升电动三轮车行车操控性及行驶的稳定性,已为车辆业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课题】

2、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三轮车后悬配置,借此可使后摇臂沿车体左右方向宽度增宽,同时可使后轮的轮距增加,从而可提升电动三轮车行车操控性及行驶的稳定性。

3、【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4、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三轮车后悬配置,电动三轮车至少具有前车架,枢接于该前车架上的后车架,该后车架枢设有后摇臂,该后摇臂上设有动力单元;该前车架与该后车架系借由一可倾装置来枢接;该动力单元具有电动马达部与可被该电动马达部带动的传动部,该传动部可带动后轮轴,该后轮轴的二端安装有后轮;该后摇臂的侧臂锁设有左右一对套管,该动力单元的前端锁固于该后摇臂前端上,该动力单元后端二侧锁付于该套管上;该后轮轴穿设于该套管内。

5、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三轮车后悬配置,该左右一对套管具有内连结部与外连结部,以及位于该内连结部与该外连结部之间的中空的穿管部;该内连结部系连结于该动力单元的该传动部上;该外连结部系连结于该后摇臂的侧臂外侧上。

6、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三轮车后悬配置,该外连结部更锁设有碟煞系统的煞车卡钳。

7、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三轮车后悬配置,该外连结部具有上锁固部与下锁固部:该后摇臂的该侧臂具有第一锁设部与第二锁设部,该下锁固部具有多个,该下锁固部系锁固于该第一锁设部与该第二锁设部上。

8、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三轮车后悬配置,该后摇臂的该侧臂朝车体后方依序设置有该第一锁设部与该第二锁设部及后避震器锁设部,该后避震器锁设部可供后避震器锁设。

9、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三轮车后悬配置,由车体后视观视,该后避震器系位于动力单元的二边外侧。

10、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三轮车后悬配置,该后摇臂系以枢接部来枢接于该后车架上;由车体俯视观视,该枢接部系位于该动力单元朝车体前后方向的前方,该后摇臂的该侧臂系位于该动力单元朝车体左右方向的外侧边;从车体侧视观视,该动力单元至少有一部份与该侧臂重叠。

11、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三轮车后悬配置,该后车架上设置有置物箱。

12、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三轮车后悬配置,该套管的穿管部与该后轮轴系位于该后摇臂上侧方。

13、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三轮车后悬配置,该后摇臂安装有该后避震器的下端部系位于该后轮轴的后方及下方处。

14、【实用新型的效果】

15、本实用新型借由一些技术手段可达到功效在于:借此可使该后摇臂沿车体左右方向宽度增宽,同时可使左右一对的该后轮的轮距增加,从而可提升该电动三轮车行车操控性及行驶的稳定性。

16、本实用新型借由一些技术手段可达到功效在于:借此可使该后摇臂沿车体左右方向宽度增宽,同时可使左右一对的该后轮的轮距增加,从而可提升该电动三轮车行车操控性及行驶的稳定性。

17、本实用新型借由一些技术手段可达到功效在于:借此可使该电动三轮车后悬部份空间充分利用与空间紧致化。

18、本实用新型借由一些技术手段可达到功效在于:借此只须拆卸该后轮即进行维修动作,从而可提升该电动三轮车的维修便利性。

19、本实用新型借由一些技术手段可达到功效在于:借此可使该后避震器系固定于该后摇臂的后端,从而可增加该后避震器缓冲行程。

20、本实用新型借由一些技术手段可达到功效在于:借此可提升该电动三轮车的支撑性与行驶操控的稳定性。

21、本实用新型借由一些技术手段可达到功效在于:借此可使该后摇臂呈环抱该动力单元方式配置,从而可使该后摇臂沿车体左右方向的宽度增大,并降低该动力单元的重心,进而来提升该电动三轮车行驶的稳定性。

22、本实用新型借由一些技术手段可达到功效在于:借此车辆于转弯时该前车架会倾斜,而该后车架不随着倾斜,从而可提升该置物箱的稳定性。

23、本实用新型借由一些技术手段可达到功效在于:借此该动力单元安装时可由车体上方向下摆设组装,从而可便利该动力单元的组立工程。

24、本实用新型借由一些技术手段可达到功效在于:借此可增加该后避震器缓冲行程。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三轮车后悬配置,其特征在于,电动三轮车至少具有前车架,枢接于所述前车架上的后车架,所述后车架枢设有后摇臂,所述后摇臂上设有动力单元;所述前车架与所述后车架借由一可倾装置来枢接;所述动力单元具有电动马达部与可被所述电动马达部带动的传动部,所述传动部可带动后轮轴,所述后轮轴的二端安装有后轮;所述后摇臂的侧臂锁设有左右一对套管,所述动力单元的前端锁固于所述后摇臂前端上,所述动力单元后端二侧锁付于所述套管上;所述后轮轴穿设于所述套管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三轮车后悬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一对的所述套管具有内连结部与外连结部,以及位于所述内连结部与所述外连结部之间的中空的穿管部;所述内连结部连结于所述动力单元的所述传动部上;所述外连结部连结于所述后摇臂的侧臂外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三轮车后悬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结部更锁设有碟煞系统的煞车卡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三轮车后悬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结部具有上锁固部与下锁固部:所述后摇臂的所述侧臂具有第一锁设部与第二锁设部,所述下锁固部具有多个,所述下锁固部锁固于所述第一锁设部与所述第二锁设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三轮车后悬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摇臂的所述侧臂朝车体后方依序设置所述第一锁设部与所述第二锁设及后避震器锁设部,所述后避震器锁设部可供后避震器锁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三轮车后悬配置,其特征在于,由车体后视观视,所述后避震器位于动力单元的二边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三轮车后悬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摇臂以枢接部来枢接于所述后车架上;由车体俯视观视,所述枢接部位于所述动力单元朝车体前后方向的前方,所述后摇臂的所述侧臂位于所述动力单元朝车体左右方向的外侧边;从车体侧视观视,所述动力单元至少有一部份与所述侧臂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三轮车后悬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上设置有置物箱。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三轮车后悬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穿管部与所述后轮轴位于所述后摇臂上侧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三轮车后悬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与所述后摇臂之间设置有后避震器,所述后避震器的下端部位于所述后轮轴的后方及下方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关于一种电动三轮车后悬配置,电动三轮车至少具有前车架,枢接于该前车架上的后车架,该后车架枢设有后摇臂,该后摇臂上设有动力单元;该前车架与该后车架系借由一可倾装置来枢接;该动力单元具有电动马达部与可被该电动马达部带动的传动部,该传动部可带动后轮轴,该后轮轴的二端安装有后轮;该后摇臂的侧臂锁设有左右一对套管,该动力单元的前端锁固于该后摇臂前端上,该动力单元后端二侧锁付于该套管上;该后轮轴穿设于该套管内;借此可使该后摇臂沿车体左右方向宽度增宽,同时可使左右一对该后轮的轮距增加,从而可提升该电动三轮车行车操控性及行驶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铭祥,丁信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8
技术公布日:2024/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