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围结构、舱体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07604发布日期:2023-12-07 10:19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结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前围结构、舱体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现有车型中,前围结构通常是由前围板、前围下板、前围上横梁、前围左下横梁、前围右下横梁、前围左下加强板、前围右下加强板、地板左纵梁、地板右纵梁等零部件相互焊接形成,其零件数量过多,导致模具、夹具、检具数量多,因此导致精度不足、重量过大、成本过高、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前围结构、舱体结构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下前围结构精度差、重量大、成本高、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围结构,包括前围板组件和前围下部组件,所述前围板组件包括前围板,所述前围下部组件包括前围下板,所述前围板与所述前围下板连接,所述前围下板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下板主体,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分别一体连接于所述下板主体的两端。

3、进一步地,所述前围下部组件还包括前围下横梁,所述前围下横梁连接于所述前围下板上。

4、进一步地,所述前围下横梁与所述第一纵梁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纵梁的上表面和所述下板主体的上表面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前围下横梁与所述第一纵梁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纵梁的上表面和所述下板主体的上表面焊接。

6、进一步地,还包括地板中通道,所述地板中通道分别与所述下板主体和所述前围下横梁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地板中通道的上端与所述前围下横梁的下表面焊接。

8、进一步地,所述地板中通道与所述下板主体的部分表面焊接。

9、进一步地,所述前围板组件还包括前围上横梁,所述前围上横梁与所述前围板连接。

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舱体结构,包括第一侧围结构、第二侧围结构及上述的前围结构,所述前围结构的前围板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围结构和所述第二侧围结构连接,所述前围结构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围结构和所述第二侧围结构连接。

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舱体结构。

12、本实用新型的前围结构,将传统的前围结构中的地板左纵梁、地板右纵梁和前围下板进行整合,设计出了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分别一体连接于下板主体两端的一体式的前围下板,并将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下板主体与前围板焊接,在满足前围结构性能要求的基础上,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无需过多的模具、夹具、检具等,还减少了整体的重量,实现了少件化、轻量化,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13、本实用新型的舱体结构和车辆,具有上述的前围结构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1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围板组件和前围下部组件,所述前围板组件包括前围板,所述前围下部组件包括前围下板,所述前围板与所述前围下板连接,所述前围下板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下板主体,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分别一体连接于所述下板主体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下部组件还包括前围下横梁,所述前围下横梁连接于所述前围下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下横梁与所述第一纵梁的部分表面、所述第二纵梁的部分表面和所述下板主体的部分表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下横梁与所述第一纵梁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纵梁的上表面和所述下板主体的上表面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板中通道,所述地板中通道分别与所述下板主体和所述前围下横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中通道的上端与所述前围下横梁的下表面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中通道与所述下板主体的部分表面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板组件还包括前围上横梁,所述前围上横梁与所述前围板连接。

9.一种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侧围结构、第二侧围结构及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前围结构,所述前围结构的前围板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围结构和所述第二侧围结构连接,所述前围结构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围结构和所述第二侧围结构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舱体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前围结构、舱体结构及车辆,前围结构包括前围板组件和前围下部组件,所述前围板组件包括前围板,所述前围下部组件包括前围下板,所述前围板与所述前围下板连接,所述前围下板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下板主体,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分别一体连接于所述下板主体的两端上。本技术的前围结构,满足了前围结构性能要求,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无需过多的模具、夹具、检具等,还减少了整体的重量,实现了少件化、轻量化,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陈景辉,贺志杰,刘立伟,李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