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底板、底板总成、挂车底板及车辆

文档序号:37306477发布日期:2024-03-13 20:54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底板、底板总成、挂车底板及车辆

本公开涉及车辆底盘或车架,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底板、底板总成、挂车底板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的车辆底板多为钢结构的车架框架加钢板焊接而成,车架框架由2根车架纵梁和多根横梁通过螺栓连接,以实现对特殊体积及重量的货物运输。然而,基于上述结构及材料的车辆底板存在自身体积和重量大以及整体强度不足的技术问题,影响了在货物运输过程的承载能力。

2、因此,如何降低底板的自重、同时缩短生产、加工和制造周期,成为当前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底板、底板总成、挂车底板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2、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底板,所述车辆底板为型材式挤压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车辆底板包括底板主体,所述底板主体一侧设有至少一个车架纵梁;所述车架纵梁与所述底板主体一体成型。

3、可选的,所述车架纵梁为2个。

4、可选的,所述车架纵梁围成至少一个第一空腔。

5、可选的,形成所述车架纵梁的型材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三空腔。

6、可选的,所述底板主体为为实心结构;

7、或,所述底板主体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空腔。

8、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底板总成,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承载部和第一鹅颈部,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任一车辆底板构成所述第一承载部。

9、可选的,所述第一鹅颈部为一体式挤压成型结构或钢制结构。

10、可选的,所述第一鹅颈部包括所述车辆底板,所述车辆底板的一端弯折制成鹅颈状的所述第一鹅颈部。

11、可选的,所述第一鹅颈部的顶面与所述第一承载部的承载面在所述车辆底板的厚度方向上设有高度差。

12、可选的,所述第一承载部和第一鹅颈部的材质相同。

13、可选的,所述车辆底板的材质包括铝合金。

14、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挂车底板,包括第二承载部、第二鹅颈部和收容结构;所述收容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部的底部,且所述收容结构围成容纳腔;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任一车辆底板构成所述第二承载部。

15、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

16、车轮组件;

17、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车辆底板;

18、或,如第二方面所述的底板总成;

19、或,如第三方面所述的任一挂车底板;

20、所述车辆底板的底部设有所述车轮组件。

21、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22、本公开车辆底板的底板主体为型材式挤压一体成型结构,避免了过多的后续组装工艺,因而能够简化车辆底板结构、缩短车辆底板的生产周期。且基于上述一体式挤压成型结构,底板主体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车架纵梁,以通过车架纵梁确保底板主体的使用强度、避免为底板主体额外设置横梁,有助于进一步简化车辆底板结构、降低重量。采用上述车辆底板的底板总成以及车辆也因此不仅实现了减重、结构简化及生产周期缩短,还因车辆底板的自重减少提升了货物承载能力。

23、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底板(9)为型材式挤压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车辆底板(9)包括底板主体(91),所述底板主体(91)一侧设有至少一个车架纵梁(93);所述车架纵梁(93)与所述底板主体(91)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纵梁(93)为2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纵梁(93)围成至少一个第一空腔(9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板,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车架纵梁(93)的型材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三空腔(9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主体(91)为实心结构;

6.一种底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承载部(71)和第一鹅颈部(72),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底板(9)构成所述第一承载部(7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鹅颈部(72)为一体式挤压成型结构或钢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鹅颈部(72)包括所述车辆底板(9),所述车辆底板(9)的一端弯折制成鹅颈状的所述第一鹅颈部(72)。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鹅颈部(72)的顶面与所述第一承载部(71)的承载面在所述车辆底板(9)的厚度方向上设有高度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部(71)和第一鹅颈部(72)的材质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底板(9)的材质包括铝合金。

12.一种挂车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承载部(61)、第二鹅颈部(62)和收容结构(63);所述收容结构(63)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部(61)的底部,且所述收容结构围成容纳腔(631);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底板(9)构成所述第二承载部(61)。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底板、底板总成、挂车底板及车辆。车辆底板的底板主体为型材式挤压一体成型结构,避免了过多的后续组装工艺,因而能够简化车辆底板结构、缩短车辆底板的生产周期。且基于上述一体式挤压成型结构,底板主体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车架纵梁,以通过车架纵梁确保底板主体的使用强度、避免为底板主体额外设置横梁,有助于进一步简化车辆底板结构、降低重量。采用上述车辆底板的底板总成以及车辆也因此不仅实现了减重、结构简化及生产周期缩短,还因车辆底板的自重减少提升了货物承载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李书福,郭磊,吴铁锋,王恰,黄艳玲,蒋树勋,王林海,张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亚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630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