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63316发布日期:2024-01-23 10:50阅读:19来源:国知局
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1、在非承载式车身中,后地板作为后悬架系统的承载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相关技术中,后地板、后轮罩、后侧围之间没有贯通连接,三者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传力通道,至使车身c柱和d柱的强度不足,整个车身弯曲、扭转性能较差,而增强后侧围和后车体自身强度或连接强度的方案,通常为提升材料牌号、增加料厚,甚至增加零部件数量,成本较高且不利于轻量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可以提高车身c柱和d柱的强度,并且,有利于车身受力后力的分散,防止应力集中造成破坏,从而提升整个车身后部的弯曲、扭转性能。

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包括:后地板横梁;横梁连接板,所述后地板横梁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横梁连接板;后轮罩加强板,所述后轮罩加强板设置在两侧的后轮罩本体上,所述后轮罩加强板的一侧连接于所述横梁连接板,所述横梁连接板远离所述后轮罩加强板的一侧与所述后地板横梁相连,所述后轮罩加强板与所述横梁连接板、所述后地板横梁共同构成环状结构,所述后轮罩加强板的另一侧具有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适于与c柱相连,所述第二连接臂朝向d柱延伸。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通过后地板横梁、横梁连接板与后轮罩加强板构成环状结构,并将后轮罩加强板设计为“y”字型结构,形成了两条有效的传力通道,第一条传力通道为“后地板横梁-横梁连接板-后轮罩加强板的第一连接臂-c柱”,第二条传力通道为“后地板横梁-横梁连接板-后轮罩加强板的第二连接臂-d柱”,可以提高车身c柱和d柱的强度,并且,有利于车身受力后力的分散,防止应力集中造成破坏,从而提升整个车身后部的弯曲、扭转性能。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轮罩加强板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一侧连接于所述横梁连接板,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另一侧形成所述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一侧连接在所述第一加强板上且与所述第一加强板之间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加强板朝向所述d柱延伸以形成所述第二连接臂。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地板横梁在前后方向的中部朝上凸起以形成第一空腔结构,以与后地板本体相连形成封闭腔体。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横梁连接板在前后方向的中部朝上凸起以形成第二空腔结构,所述横梁连接板靠近所述后地板横梁的一侧搭接在所述后地板横梁上且与所述后地板横梁相连。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横梁连接板从靠近所述后地板横梁的一侧至另一侧的方向上呈渐扩状并逐渐升高至与所述后轮罩加强板的一侧相连。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横梁连接板在前后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点,所述安装点适于与后地板纵梁相连。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轮罩加强板为具有开口的槽状结构,所述后轮罩加强板的开口连接在所述后轮罩本体上,以使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后轮罩本体之间具有第一中空部,所述第二连接臂和所述后轮罩本体之间具有第二中空部。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侧窗下横梁,所述第二连接臂朝向d柱延伸的一端搭接在所述侧窗下横梁上。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地板横梁适于位于后地板中横梁与后地板后横梁之间的位置且位于左右两侧的后地板纵梁之间。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后地板总成,所述后地板总成包括:后地板本体;以及,所述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所述后地板横梁与所述后地板本体相连。

1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加强板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一侧连接于所述横梁连接板,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另一侧形成所述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一侧连接在所述第一加强板上且与所述第一加强板之间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加强板朝向所述d柱延伸以形成所述第二连接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横梁在前后方向的中部朝上凸起以形成第一空腔结构,以与后地板本体相连形成封闭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连接板在前后方向的中部朝上凸起以形成第二空腔结构,所述横梁连接板靠近所述后地板横梁的一侧搭接在所述后地板横梁上且与所述后地板横梁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连接板从靠近所述后地板横梁的一侧至另一侧的方向上呈渐扩状并逐渐升高至与所述后轮罩加强板的一侧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连接板在前后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点,所述安装点适于与后地板纵梁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加强板为具有开口的槽状结构,所述后轮罩加强板的开口连接在所述后轮罩本体上,以使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后轮罩本体之间具有第一中空部,所述第二连接臂和所述后轮罩本体之间具有第二中空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窗下横梁,所述第二连接臂朝向d柱延伸的一端搭接在所述侧窗下横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横梁适于位于后地板中横梁与后地板后横梁之间的位置且位于左右两侧的后地板纵梁之间。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和车辆,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包括:后地板横梁;横梁连接板,后地板横梁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横梁连接板;后轮罩加强板,后轮罩加强板设置在两侧的后轮罩本体上,后轮罩加强板的一侧连接于横梁连接板,横梁连接板远离后轮罩加强板的一侧与后地板横梁相连,后轮罩加强板与横梁连接板、后地板横梁共同构成环状结构,后轮罩加强板的另一侧具有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第一连接臂适于与C柱相连,第二连接臂朝向D柱延伸。如此形成了两条有效的传力通道,可以提高车身C柱和D柱的强度,并且利于车身受力后力的分散,防止应力集中造成破坏,从而提升整个车身后部的弯曲、扭转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董思元,杨少坤,齐乃富,张恒硕,师宗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7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