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刹车结构及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70828发布日期:2023-12-21 22:45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刹车结构及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三轮车,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刹车结构及三轮车。


背景技术:

1、轮车以其适用性强,机动灵活,维护简单,维修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城乡、个体出租等短途运输领域。

2、目前三轮车通常为拉杆式刹车,其设于三轮车车架底盘上的刹车拉杆距离地面较近,如在行驶过程中碰撞到石头等突出物可能会使刹车栏杆弯曲、出现自动急刹的现象,容易形成驾驶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够安全行驶于突出地面的刹车结构及三轮车,旨在解决现有的三轮车在行驶过程中碰撞到石头等突出物容易形成驾驶安全隐患的问题。

2、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3、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刹车结构,包括刹车踏板、刹车拉线和后平叉组件;刹车拉线的一端与刹车踏板传动连接、另一端与后平叉组件传动连接,刹车拉线能够通过设置于三轮车的车架上的限位件与车架相贴合;后平叉组件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三轮车的后轮的刹车鼓上;踏动刹车踏板能够通过刹车拉线带动后平叉组件向背离刹车踏板的一侧偏转,以带动刹车鼓对后轮制动。

4、可选地,刹车结构还包括与车架铰接的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凸出且垂直设置于车架;刹车踏板的一端、刹车拉线的一端均与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刹车拉线的另一端与后平叉组件螺接。

5、可选地,三轮车的车架上还凸设有第一连接耳,第一连接耳设置于第一连接杆和后平叉组件之间,刹车拉线穿设于第一连接耳并与第一连接耳螺接。

6、可选地,后平叉组件包括平行于第一连接杆的第二连接杆,刹车拉线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

7、可选地,第二连接杆上还凸设有第二连接耳,刹车拉线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接耳螺接。

8、可选地,后平叉组件还包括平行于第二连接杆的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设置于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第三连接杆上设有第三连接耳,刹车拉线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穿过第三连接耳以与第二连接耳螺接。

9、可选地,第一连接杆上凸设有固定板,固定板包括本体以及分别凸设于本体两侧的凸耳,本体与两凸耳均与第一连接杆垂直;两凸耳上设有连接孔,刹车拉线远离第三连接耳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耳与固定板上的其中一个连接孔相连接,另一个连接孔穿设有连接件,连接件的远离固定板的一端穿设并固定于第一连接耳。

10、可选地,刹车结构还包括第一弹簧件和第二弹簧件;固定板的本体上还设有圆孔,第一弹簧件的一端固定穿设于固定板的圆孔内、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耳;第二弹簧件套设于刹车拉线上且位于第二连接耳和第三连接耳之间。

11、可选地,限位件为中空的管套状,刹车拉线穿设于限位件内使其与三轮车的车架相贴合。

12、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三轮车,包括上述的刹车组件。

13、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申请所提供的刹车结构,包括刹车踏板、刹车拉线和后平叉组件;刹车拉线的一端与刹车踏板传动连接、另一端与后平叉组件传动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在脚踩刹车踏板的时候带动刹车拉线,同时刹车拉线能够联动后平叉和与后平叉连接的后轮进行制动,使整个刹车过程更加具有联动性;刹车拉线能够通过设置于三轮车的车架上的限位件与车架相贴合,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刹车拉线完美贴合于车架,在路面崎岖不平或是地面有突出物的情况下,突出物不会对刹车拉线造成任何影响,提高了行驶过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后平叉组件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三轮车的后轮的刹车鼓上;踏动刹车踏板能够通过刹车拉线带动后平叉组件向背离刹车踏板的一侧偏转,以带动刹车鼓对后轮制动,能够使该刹车结构的各部件很好地组合连接,进而实现刹车过程;上述设计得到的刹车结构及三轮车在使用过程中,在路面崎岖不平或是地面有突出物的情况下,突出物不会对刹车拉线造成任何影响,也不会出现自动急刹的情况,提高了驾乘者的使用感受,也提高了骑行过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刹车踏板、刹车拉线和后平叉组件;所述刹车拉线的一端与所述刹车踏板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平叉组件传动连接,所述刹车拉线能够通过设置于三轮车的车架上的限位件与所述车架相贴合;所述后平叉组件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三轮车的后轮的刹车鼓上;踏动所述刹车踏板能够通过所述刹车拉线带动所述后平叉组件向背离所述刹车踏板的一侧偏转,以带动所述刹车鼓对所述后轮制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结构还包括与所述车架铰接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凸出且垂直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刹车踏板的一端、所述刹车拉线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刹车拉线的另一端与所述后平叉组件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轮车的车架上还凸设有第一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后平叉组件之间,所述刹车拉线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耳并与所述第一连接耳螺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平叉组件包括平行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二连接杆,所述刹车拉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还凸设有第二连接耳,所述刹车拉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耳螺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平叉组件还包括平行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所述第三连接杆上设有第三连接耳,所述刹车拉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三连接耳以与所述第二连接耳螺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凸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包括本体以及分别凸设于本体两侧的凸耳,所述本体与两所述凸耳均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垂直;两所述凸耳上设有连接孔,所述刹车拉线远离所述第三连接耳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耳与所述固定板上的其中一个所述连接孔相连接,另一个所述连接孔穿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穿设并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结构还包括第一弹簧件和第二弹簧件;所述固定板的所述本体上还设有圆孔,所述第一弹簧件的一端固定穿设于所述固定板的所述圆孔内、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耳;所述第二弹簧件套设于所述刹车拉线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耳和所述第三连接耳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中空的管套状,所述刹车拉线穿设于所述限位件内使其与所述三轮车的车架相贴合。

10.一种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刹车结构。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刹车结构及三轮车,涉及三轮车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的刹车结构,包括刹车踏板、刹车拉线和后平叉组件;刹车拉线的一端与刹车踏板传动连接、另一端与后平叉组件传动连接,刹车拉线能够通过设置于三轮车的车架上的限位件与车架相贴合;后平叉组件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三轮车的后轮的刹车鼓上;踏动刹车踏板能够通过刹车拉线带动后平叉组件向背离刹车踏板的一侧偏转,以带动刹车鼓对后轮制动。上述设计得到的刹车结构及三轮车在使用过程中,在路面崎岖不平或是地面有突出物的情况下,突出物不会对刹车拉线造成任何影响,也不会出现自动急刹的情况,提高了驾乘者的使用感受,也提高了骑行过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新建,马威,王瑞锋,蒋志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爱玛车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