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零转向履带机底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26919发布日期:2024-01-06 23:18阅读:25来源:国知局
原地零转向履带机底盘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原地零转向履带机底盘,属于农用机械。


背景技术:

1、农用履带机是一种专为农业领域设计的特殊类型履带机。它们在农业工作中使用广泛,可用于不同的农业操作,如土地平整、田间作业和收割等。目前履带式收获机已得到广泛应用,无论是谷物联合收割机还是玉米收获机,驱动方式多为hst驱动,履带式收割机是专为农田收获而设计的机械。它们通常用于收割小麦、大麦、玉米等作物。履带式收割机因其较大的接地面积和稳定性,即使在不平坦和湿滑的地形上也能保持高效率和稳定性。

2、现有申请号为cn202221310861.6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包括发动机固定在底盘中部,发动机通过传动组件连接驱动变速箱;所述的驱动变速箱为360°原地转向行走变速箱,驱动变速箱的左半轴连接左侧的驱动轮,驱动变速箱的右半轴连接右侧的驱动轮;驱动轮连接各自的行走组件。

3、但是发明人在实现本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4、履带机转向采用正逆相的方式,通过变速箱为360°原地转向行走变速箱,实现正逆相的方式,无法承载更大重量的机身,故而研发一种新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原地零转向履带机底盘,通过利用两个行走泵进行单独控制,从而实现原地零转向动作,可承载更大重量的机身。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地零转向履带机底盘,包括可移动的底盘,底盘两端安装有履带,底盘上安装有驱动桥总成和行走泵,履带连接驱动桥总成的输出端,驱动桥总成连接行走泵输出端,行走泵输入端连接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底盘上安装有两个行走泵,驱动桥总成上两端分别安装有两个行走马达,两个行走泵分别连接两个行走马达,行走马达对驱动桥总成两端的输出端单独控制。

3、进一步地,驱动桥总成包括两端分别设置的变速箱,两变速箱之间固定有连接杆,两变速箱的输入端分别连接两行走马达,两变速箱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两端的履带。

4、进一步地,两变速箱之间还装有固定座。

5、进一步地,驱动装置包括发动机,发动机横向安装在底盘上。

6、进一步地,发动机采用两端输出式发动机,发动机一端连接行走泵座,行走泵座连接行走泵。

7、进一步地,发动机带连接行走泵座。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两个行走泵进行单独控制两个行走马达,变速箱内部打零部件可大大减少,从而实现原地零转向动作,通过行走泵直接控制,可承载更大重量的机身,承受的载荷更大;另外通过发动机横置,两端动力输出,车身前侧为行走,后侧为主离合,对向传动,使发动机受力合理,发动机位于机架中间,重心稳,使整机传动布局更合理。



技术特征:

1.一种原地零转向履带机底盘,包括可移动的底盘(1),底盘(1)两端安装有履带(2),底盘(1)上安装有驱动桥总成(3)和行走泵(4),履带(2)连接驱动桥总成(3)的输出端,驱动桥总成(3)连接行走泵(4)输出端,行走泵(4)输入端连接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底盘(1)上安装有两个行走泵(4),驱动桥总成(3)上两端分别安装有两个行走马达(31),两个行走泵(4)分别连接两个行走马达(31),行走马达(31)对驱动桥总成(3)两端的输出端单独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地零转向履带机底盘,其特征在于,驱动桥总成(3)包括两端分别设置的变速箱(34),两变速箱(34)之间固定有连接杆(32),两变速箱(34)的输入端分别连接两行走马达(31),两变速箱(34)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两端的履带(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地零转向履带机底盘,其特征在于,两变速箱(34)之间还装有固定座(33)。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原地零转向履带机底盘,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包括发动机(6),发动机(6)横向安装在底盘(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原地零转向履带机底盘,其特征在于,发动机(6)采用两端输出式发动机(6),发动机(6)一端连接行走泵座(5),行走泵座(5)连接行走泵(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原地零转向履带机底盘,其特征在于,发动机(6)带连接行走泵座(5)。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原地零转向履带机底盘,属于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包括可移动的底盘,底盘两端安装有履带,底盘上安装有驱动桥总成和行走泵,履带连接驱动桥总成的输出端,驱动桥总成连接行走泵输出端,行走泵输入端连接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底盘上安装有两个行走泵,驱动桥总成上两端分别安装有两个行走马达,两个行走泵分别连接两个行走马达,行走马达对驱动桥总成两端的输出端单独控制。本技术提供一种原地零转向履带机底盘,通过利用两个行走泵进行单独控制,从而实现原地零转向动作,可承载更大重量的机身。

技术研发人员:齐金财,高奎增,巩泽光,牛云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巨明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3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