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乘用车后扰流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79491发布日期:2024-01-16 11:14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乘用车后扰流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具体是一种乘用车后扰流板。


背景技术:

1、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汽车尾部会受到空气带来的升力,扰流板可以阻挡从车顶冲下来的气流并将其转换成下压的作用力,降低汽车尾部由于高速行驶带来的升力,有效提高乘坐舒适性。

2、现有的塑料扰流板大多采用吹塑成型、注塑焊接两种生产方式,但均有缺陷存在:吹塑成型零件壁厚较厚,材料利用率较低,当产品结构复杂时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注塑焊接所需要的焊接设备成本较高且受产品结构限制,焊接部位在壁厚较薄处时,焊接难度较大,在行驶过程中有焊接处开裂的风险。因此,亟需一种乘用车后扰流板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用车后扰流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乘用车后扰流板,包括后舱盖外板、扰流板上本体、扰流板下本体和扰流板加强板,所述扰流板上本体上设有打胶槽,用于向其中加入粘接胶体,所述扰流板加强板与扰流板上本体通过打胶槽内部的粘接胶体进行粘接,所述扰流板加强板上设有卡槽,所述扰流板下本体上设有卡扣,所述卡扣与卡槽相匹配,所述扰流板加强板与第一固定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螺栓与扰流板下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用于对扰流板加强板和扰流板下本体两者进行连接固定,所述扰流板加强板与桃型卡扣连接,所述桃型卡扣与后舱板外板卡接,所述扰流板加强板与第二固定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螺栓与后舱板外板连接。

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周期短、零件成本低,模块化设计更利于拆卸和维修,减少了焊接流程,装配难度低,零件结构性能更加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乘用车后扰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舱盖外板、扰流板上本体、扰流板下本体和扰流板加强板,所述扰流板上本体上设有打胶槽,用于向其中加入粘接胶体,所述扰流板加强板与扰流板上本体通过打胶槽内部的粘接胶体进行粘接,所述扰流板加强板上设有卡槽,所述扰流板下本体上设有卡扣,所述卡扣与卡槽相匹配,所述扰流板加强板与第一固定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螺栓与扰流板下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用于对扰流板加强板和扰流板下本体两者进行连接固定,所述扰流板加强板与桃型卡扣连接,所述桃型卡扣与后舱板外板卡接,所述扰流板加强板与第二固定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螺栓与后舱板外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乘用车后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下本体上设有海绵条,用于对扰流板下本体和扰流板加强板卡接处进行防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乘用车后扰流板,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包括后舱盖外板、扰流板上本体、扰流板下本体和扰流板加强板,所述扰流板上本体上设有打胶槽,所述扰流板加强板与扰流板上本体通过打胶槽内的粘接胶体进行粘接,所述扰流板加强板上设有卡槽,所述扰流板下本体上设有卡扣,所述扰流板加强板与第一固定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螺栓与扰流板下本体连接,所述扰流板加强板与桃型卡扣连接,所述桃型卡扣与后舱板外板卡接,所述扰流板加强板与第二固定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螺栓与后舱板外板连接。本技术结构简单、制造周期短、零件成本低,模块化设计更利于拆卸和维修,减少了焊接流程,装配难度低,零件结构性能更加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曹华丰,黄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协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