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生螳螂冰车

文档序号:37062180发布日期:2024-02-20 21:13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生螳螂冰车

本技术属于滑行冰车,具体涉及一种仿生螳螂冰车。


背景技术:

1、随着我国冰雪产业整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由冰雪运动衍生而出的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冰雪康养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对于冰雪娱乐设施中的滑冰运动,传统冰车一般用木板钉制的,人手拿着分体的冰锥在冰面上进行倾斜支撑,进而产生驱动力,使冰车在冰面上滑行。然而,传统的冰车与冰锥为分体结构,滑冰者手持冰锥,冰锥活动范围大,易对滑冰者本身或附近其他人员造成意外伤害,安全性较低。同时,传统的冰车为简易的板结构,滑冰者在冰车上采用蹲姿或跪姿,舒适性差。

2、公开号为cn10990857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项名称为一种滑冰车,该滑冰场包括底座以及车腿、冰锥,所述底座下方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块以及固定块上横向设置的第一通孔;还设置有与第一通孔间隙配合的传动杆;所述第一通孔左右两侧的传动杆上分别设置有被传动杆端部限位的第一弹簧以及第二弹簧;所述传动杆前端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上端面设置有截面为三角形的缺口;所述底座与滑动块对应的下表面弹性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支撑通孔;所述支撑通孔与缺口的斜面相错设置;所述传动杆活动铰接有摇臂;所述摇臂还转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摇臂转动时带动传动杆移动;该滑冰车意在将冰锥进行隐藏,同时可以改变滑冰车与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但推动力有限,无法实现连续推动,同时无法实现对推动速度的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仿生螳螂冰车,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冰锥活动范围大易对滑冰者本身或附近其他人员造成意外伤害,安全性较低以及舒适性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仿生螳螂冰车包括:

3、基体;

4、设置在所述基体上部的座椅;

5、设置在所述基体下部的蹬冰单元以及设置在基体上的变速传动单元;所述蹬冰单元包括驱动手柄、中足体、后足体和承力冰刀;所述滑行冰刀与冰面接触滑行,所述驱动手柄分别和中足体以及后足体构成曲柄摇杆机构;所述驱动手柄通过变速传动单元带动中足体和后足体交替做向后蹬冰动作,进而推动冰车整体运动;通过所述变速传动单元对蹬冰单元的动力进行传动并进行变速调节。

6、所述仿生螳螂冰车还包括螳螂车体,所述螳螂车体一端和所述基体行进方向前端固定连接。

7、所述仿生螳螂冰车还包括刹车及转向单元,所述刹车及转向单元包括:

8、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端和所述螳螂车体前端绕自身轴线转动配合;

9、固定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下端的转向冰刀;

10、踏板连杆,所述踏板连杆分别和螳螂车体以及基体行进方向垂直,所述踏板连杆中部和所述旋转轴连接;

11、设置在所述踏板连杆两端的刹车踏板,所述刹车踏板相对所述踏板连杆转动配合,所述刹车踏板靠近冰面一端设置有减速齿;

12、以及设置在所述刹车踏板和踏板连杆转动连接处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自然状态时,所述刹车踏板的减速齿离开冰面。

13、所述旋转轴的转角范围为0-30°。

14、所述中足体包括:

15、支座,所述滑行冰刀设置在支座下端两侧;所述座椅设置在所述支座和所述基体上端;

16、中足偏心轮;

17、一端和所述中足偏心轮偏心位置转动连接的中足连杆;

18、关于基体行进方向对称设置在支座两侧的两个中足腿杆,两个所述中足腿杆的一端分别和一个中足同步杆两端铰接,中足同步杆和座椅连接,两个中足腿杆中部位置通过一个传动杆和中足连杆铰接;

19、以及关于基体行进方向对称设置在支座两侧的两个中足冰锥,两个所述中足冰锥的一端分别和同侧的中足腿杆的另一端通过铰链连接,所述中足冰锥另一侧的锥体为自由端和冰面接触。

20、所述后足体包括:

21、后足偏心轮;

22、一端和所述后足偏心轮偏心位置转动连接的后足连杆;

23、关于基体行进方向对称设置在支座两侧的两个后足腿杆,两个所述后足腿杆的一端分别和同侧的滑行冰刀转动配合,两个所述后足腿杆的杆部通过后足同步杆连接,所述后足同步杆中部和所述后足连杆的另一端转动配合;

24、以及关于基体行进方向对称设置在支座两侧的两个后足冰锥,两个所述后足冰锥的一端分别和同侧的后足腿杆的另一端通过铰链连接,所述后足冰锥另一侧的锥体为自由端和冰面接触。

25、所述变速传动单元包括:

26、通过轴承座和基体转动配合的主动轴,所述主动轴垂直基体行进方向,所述驱动手柄一端穿过基体和所述主动轴固定连接,基体上设置有避让驱动手柄活动范围的避让槽,通过所述驱动手柄的摆动带动所述主动轴往复转动,所述中足偏心轮固定在所述主动轴端部;

27、同轴固定在所述主动轴上的主动大齿轮;

28、同轴固定在所述主动轴上的主动小齿轮;

29、和所述主动轴平行设置的从动轴,所述从动轴上外表面设置有滑动键,所述后足偏心轮固定在所述从动轴轴端;

30、设置在所述从动轴上的双联齿轮,所述双联齿轮包括两个同轴固定的大小不同的齿轮,双联齿轮的一个齿轮与主动大齿轮啮合或另一个齿轮和主动小齿轮啮合;所述双联齿轮内孔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和滑动键滑动配合;

31、以及换挡手柄,所述换挡手柄和所述基体滑动配合,所述换挡手柄靠近双联齿轮的一端和双联齿轮相对的一侧设置有两个伸出拨爪,所述双联齿轮沿轴向位于两个所述伸出拨爪之间,通过推拉换挡手柄带动拨动双联齿轮在所述从动轴上滑动,使双联齿轮的一个齿轮与主动大齿轮啮合或另一个齿轮和主动小齿轮啮合,所述双联齿轮的一个齿轮与主动大齿轮啮合构成减速传动齿轮组;所述双联齿轮的另一个齿轮和主动小齿轮啮合构成加速传动齿轮组。

3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仿生螳螂冰车运动方式模仿螳螂中足、后足蹬地动作,使冰锥与冰面作用产生较大推力而使冰车行进。从仿生角度出发,为了让冰车运动更加像螳螂,设计了中足、后足交替蹬冰的连贯动作,并且由于中足较短,可为冰车行进提供爆发动力,后足较长,可为冰车提供稳定的续送推力。双冰锥交替滑冰机构使推动里更稳定。另外,整体前端的连接采用仿生的螳螂本体结构,增加了趣味性。

33、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源和传动结构,不仅仅保证冰车能顺利滑行,同时操作简单并且省力。通过换挡手柄控制双联齿轮的移动,实现高速/低速档位切换。低速挡适合起步阶段,经过低速档减速后,后足的蹬冰行程将变短,有较小的驱动力使冰车滑行;高速挡适合加速阶段,经过高速档加速后,后足的蹬冰行程变长,可以提高后足的续送能力,获得更好的高速滑行体验。冰车冰锥设计离地最大高度在5cm,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安全隐患的发生。避免在行进过程中对自身的损伤以及他人的损伤。



技术特征:

1.一种仿生螳螂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螳螂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螳螂冰车还包括螳螂车体(5),所述螳螂车体(5)一端和所述基体(1)行进方向前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仿生螳螂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螳螂冰车还包括刹车及转向单元(6),所述刹车及转向单元(6)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仿生螳螂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601)的转角范围为0-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螳螂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足体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仿生螳螂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足体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仿生螳螂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传动单元(4)包括:


技术总结
一种仿生螳螂冰车属于滑行冰车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冰锥活动范围大易对滑冰者本身或附近其他人员造成意外伤害,安全性较低以及舒适性差的问题。本技术的一种仿生螳螂冰车包括:基体;设置在所述基体上部的座椅;设置在所述基体下部的蹬冰单元以及设置在基体上的变速传动单元;所述蹬冰单元包括驱动手柄、中足体、后足体和滑行冰刀;所述滑行冰刀与冰面接触滑行,所述驱动手柄分别和中足体以及后足体构成曲柄摇杆机构;所述驱动手柄通过变速传动单元带动中足体和后足体交替做向后蹬冰动作,进而推动冰车整体运动;通过所述变速传动单元对蹬冰单元的动力进行传动并进行变速调节。

技术研发人员:曾永阳,黄鹏春,陆玥,王小平,王晓昌,王延振,牛双印,孔德润,李海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华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808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