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前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38222发布日期:2024-02-26 16:49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行车前叉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具体为一种自行车前叉结构。


背景技术:

1、前叉部件在自行车结构中处于前方部位,它的上端与车把部件相连,车架部件与前管配合,下端与前轴部件配合,组成自行车的导向系统,经专利检索发现,中高端自行车前叉一般均具有避震功能,可提高骑行者在颠簸路面骑行的舒适度,公开号:cn106184569a,提出了一种软硬可调自行车前叉,能防止前叉打底现象的发生,也能防止前叉回弹导致车头跳动或弹起等现象,提高骑行舒适度,保护骑行者安全。

2、现有的自行车前叉在使用过程中,减震器上的形成管为裸露状态,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导致行程管表面发生锈蚀现象,同时行程管表面受到磕碰或粘附小石子后,减震器的压缩导致对行程管和插管连接处的密封圈造成磨损,使减震器漏油影响减震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自行车前叉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一)实用新型目的

2、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行车前叉结构,密封圈对防护套筒与插筒连接处进行密封,防护套筒使行程管与外界隔绝,避免行程管表面锈蚀或受到损伤,对行程管起到很好保护的作用。

3、(二)技术方案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行车前叉结构,包括叉肩、减震杆和连接管,所述减震杆连接在叉肩两端,所述连接管底部焊接在叉肩上表面中部,所述减震杆包括行程管和插筒,所述行程管表面套设有防护机构,所述叉肩端部侧部均设有润滑机构;

5、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套筒、密封圈和清洁圈,所述防护套筒活动套设在行程管上,所述防护套筒端部延伸至插筒表面,所述防护套筒内壁与插筒表面相贴合,所述防护套筒内壁端部开设有嵌设槽,所述密封圈和清洁圈分别嵌设在嵌设槽,所述密封圈和清洁圈内壁均与插筒表面相贴合。

6、优选的,所述叉肩两端底部表面均设有螺纹连接座,所述防护套筒顶部与螺纹连接座螺纹相连。

7、优选的,所述防护套筒内腔设有储油海绵筒,所述储油海绵筒套设在行程管上,且储油海绵筒内壁与行程管表面相贴合。

8、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位于嵌设槽内腔的内侧,所述清洁圈位于嵌设槽内腔的外侧。

9、优选的,所述润滑机构包括安装盒和储油囊,所述安装盒对称安装在叉肩侧壁,所述储油囊位于安装盒内腔,所述储油囊底部连接有导油管,且导油管端部贯穿防护套筒腔壁与储油海绵筒插接相连。

10、优选的,所述安装盒顶部活动插接有上盖,且上盖表面贯穿插接有压板,所述压板底部抵接在储油囊顶部表面。

11、优选的,所述安装盒内腔设有复位簧,所述复位簧顶部抵接在压板上。

1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减震杆被压缩时,防护套筒底部在插筒表面进行往复式上下移动,防护套筒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清洁圈可对插筒表面的脏污进行擦拭,避免脏污中夹杂的小颗粒物对密封圈造成损伤,密封圈对防护套筒与插筒连接处进行密封,防护套筒使行程管与外界隔绝,避免行程管表面锈蚀或受到损伤,对行程管起到很好保护的作用。

14、2、本实用新型,储油囊受到挤压后所储存的硅油通过油管排至储油海绵筒内,压板在复位簧的支撑作用下复位,储油海绵筒可对排出硅油进行储存,减震杆在压缩时会对储油海绵筒进行挤压,储油海绵筒内的硅油被挤出并粘附在形成管表面,可对行程管起到润滑的作用,使减震杆使用保持优秀的减震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自行车前叉结构,包括叉肩(1)、减震杆(2)和连接管(3),所述减震杆(2)连接在叉肩(1)两端,所述连接管(3)底部焊接在叉肩(1)上表面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杆(2)包括行程管和插筒,所述行程管表面套设有防护机构,所述叉肩(1)端部侧部均设有润滑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前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肩(1)两端底部表面均设有螺纹连接座(41),所述防护套筒(4)顶部与螺纹连接座(41)螺纹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前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筒(4)内腔设有储油海绵筒(5),所述储油海绵筒(5)套设在行程管上,且储油海绵筒(5)内壁与行程管表面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前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42)位于嵌设槽内腔的内侧,所述清洁圈(43)位于嵌设槽内腔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前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机构包括安装盒(6)和储油囊(61),所述安装盒(6)对称安装在叉肩(1)侧壁,所述储油囊(61)位于安装盒(6)内腔,所述储油囊(61)底部连接有导油管,且导油管端部贯穿防护套筒(4)腔壁与储油海绵筒(5)插接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前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盒(6)顶部活动插接有上盖,且上盖表面贯穿插接有压板(63),所述压板(63)底部抵接在储油囊(61)顶部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前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盒(6)内腔设有复位簧(62),所述复位簧(62)顶部抵接在压板(63)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自行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行车前叉结构,包括叉肩、减震杆和连接管,所述减震杆连接在叉肩两端,所述连接管底部焊接在叉肩上表面中部,所述减震杆包括行程管和插筒,所述行程管表面套设有防护机构,所述叉肩端部侧部均设有润滑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套筒、密封圈和清洁圈,所述防护套筒活动套设在行程管上,所述防护套筒端部延伸至插筒表面,所述防护套筒内壁与插筒表面相贴合,所述防护套筒内壁端部开设有嵌设槽,所述密封圈和清洁圈分别嵌设在嵌设槽;本新型密封圈对防护套筒与插筒连接处进行密封,防护套筒使行程管与外界隔绝,避免行程管表面锈蚀或受到损伤,对行程管起到很好保护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陈三宁,白运成,胡吉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功昌工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1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