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位后驾驶室避让热气流布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70154发布日期:2024-02-20 21:23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位后驾驶室避让热气流布局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工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高位后驾驶室避让热气流布局结构。


背景技术:

1、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拱架台车等工程台车设备进行施工。拱架台车工程台车通常设置有液压伸缩臂结构,导致其整体长度较长。当工程台车设备需要从隧道内转移出来时,或者往隧道口方向转移时,由于隧道内的空间有限,而工程台车的长度较长,不便于在隧道内转弯掉头,因此,现有工程台车只能往回倒车,工程台车的驾驶员不便于观察后方情况。

2、为解决工程台车需要往隧道口方向转移的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在工程台车的后方设置一个后驾驶室,形成前后双驾驶室布局,解决工程台车在隧道内不便于往后转移的问题。但是由于工程台车上设置的液压伸缩臂,驱动液压伸缩臂的电机泵组设置在工程台车的后端,而现有的前后双驾驶室布局会导致后驾驶室设置在电机泵组旁侧,在工作过程中,电机泵组产生的热气流会扩散流向后驾驶室,提高后驾驶室的温度,造成提高后驾驶室驾驶环境恶劣的问题。发明人针对此问题,设计出了一种高位后驾驶室避让热气流布局结构,解决了后驾驶室位于热泵机组附近,导致后驾驶室温度高,驾驶环境恶劣的问题。

3、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位后驾驶室避让热气流布局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后驾驶室靠近电机泵组,导致电机泵组产生的热气流扩散至后驾驶室后,导致后驾驶室温度较高,驾驶环境恶劣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

3、本申请提供一种高位后驾驶室避让热气流布局结构,包括驾驶室主体和电机泵组,以及用于支撑驾驶室主体和电机泵组的支腿,所述电机泵组的侧面开设有若干散热孔,所述驾驶室主体的底部水平高度高于或等于散热孔的最高水平高度,驾驶室主体的下方留有散热孔发散出的热气流散开的空间。

4、本申请的设计构思是:通过将驾驶室主体的布局位置升高,使得驾驶室主体与电机泵组产生高度差,从而使得驾驶室主体避开电机泵组产生的热气流,避免驾驶室主体的温度提升导致的恶劣驾驶环境,同时,驾驶室主体的高度高于电机泵组的高度,使得电机泵组产生的热量可以及时散发,同时也避免了电机泵组恶劣的工作环境,此外,驾驶室主体的位置升高,还有利于提高驾驶室主体的视野开阔程度。

5、优选的,所述驾驶室主体的底部水平高度与所述电机泵组的顶部水平高度齐平。

6、优选的,还包括用于驾驶员攀爬进入驾驶室主体的攀爬架主体,攀爬架主体固定于驾驶室主体底部。

7、优选的,所述攀爬架主体包括固定连接于攀爬架主体上的攀爬梯,攀爬梯位于驾驶室主体远离电机泵组一侧的正下方。

8、优选的,所述攀爬架主体包括固定连接于攀爬架主体上的攀爬握把,攀爬握把设置于攀爬梯的两侧。

9、优选的,所述攀爬架主体的顶部焊接在驾驶室主体底部,攀爬架主体的侧部焊接在支腿的侧部。

10、优选的,所述驾驶室主体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以及设置于驾驶室主体远离电机泵组一侧的通风侧门。

11、优选的,所述驾驶室主体上焊接有位于通风侧门处并用于防止驾驶员意外跌落的护栏。

12、优选的,所述驾驶室主体上还设置有用于观察驾驶室主体后侧的后视镜,后视镜设置于第一窗口处,其反光面朝向第二窗口设置。

13、优选的,还包括靠近电机泵组设置并位于驾驶室主体下方的探照灯,探照灯的水平高度低于散热孔的最低水平高度。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本申请通过将驾驶室主体的位置升高,使得驾驶室主体可以避开电机泵组产生的热气流,避免驾驶室主体出现高温的恶劣驾驶环境。

16、同时,驾驶室主体的位置升高后,电机泵组产生的热气流可以及时散发,避免热量散发不及时导致的工作寿命缩减,同时也避免了热气流直吹驾驶室,影响驾驶人员的身心。

17、另外,驾驶室主体的高度升高,还有利于提高驾驶时的视野。



技术特征:

1.一种高位后驾驶室避让热气流布局结构,包括驾驶室主体(1)和电机泵组(2),以及用于支撑驾驶室主体(1)和电机泵组(2)的支腿(3),所述电机泵组(2)的侧面开设有若干散热孔(21),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主体(1)的底部水平高度高于或等于散热孔(21)的最高水平高度,驾驶室主体(1)的下方留有散热孔(21)发散出的热气流散开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位后驾驶室避让热气流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主体(1)的底部水平高度与所述电机泵组(2)的顶部水平高度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位后驾驶室避让热气流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驾驶员攀爬进入驾驶室主体(1)的攀爬架主体(4),攀爬架主体(4)固定于驾驶室主体(1)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位后驾驶室避让热气流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攀爬架主体(4)包括固定连接于攀爬架主体(4)上的攀爬梯(42),攀爬梯(42)位于驾驶室主体(1)远离电机泵组(2)一侧的正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位后驾驶室避让热气流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攀爬架主体(4)包括固定连接于攀爬架主体(4)上的攀爬握把(41),攀爬握把(41)设置于攀爬梯(42)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位后驾驶室避让热气流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攀爬架主体(4)的顶部焊接在驾驶室主体(1)底部,攀爬架主体(4)的侧部焊接在支腿(3)的侧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位后驾驶室避让热气流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主体(1)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窗口(11)和第二窗口(12),以及设置于驾驶室主体(1)远离电机泵组(2)一侧的通风侧门(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位后驾驶室避让热气流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主体(1)上焊接有位于通风侧门(14)处并用于防止驾驶员意外跌落的护栏(1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位后驾驶室避让热气流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主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观察驾驶室主体(1)后侧的后视镜(13),后视镜(13)设置于第一窗口(11)处,其反光面朝向第二窗口(12)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位后驾驶室避让热气流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靠近电机泵组(2)设置并位于驾驶室主体(1)下方的探照灯(5),探照灯(5)的水平高度低于散热孔(21)的最低水平高度。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位后驾驶室避让热气流布局结构,涉及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后驾驶室靠近电机泵组,导致电机泵组产生的热气流扩散至后驾驶室后,导致后驾驶室温度较高,驾驶环境恶劣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高位后驾驶室避让热气流布局结构,包括驾驶室主体和电机泵组,以及用于支撑驾驶室主体和电机泵组的支腿,所述电机泵组的侧面开设有若干散热孔,所述驾驶室主体的底部水平高度高于或等于散热孔的最高水平高度,驾驶室主体的下方留有散热孔发散出的热气流散开的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冯怀,邱章令,何选民,陈立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蓝海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5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