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盘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84931发布日期:2024-03-22 10:37阅读:10来源:国知局
底盘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自动驾驶,尤其涉及自动驾驶测试,具体涉及一种底盘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1、在自动驾驶领域中,自动驾驶测试非常重要,在自动驾驶封闭测试场中,需要利用移动底盘构建复现路测场景。由于移动底盘尺寸较大,重量重,价格贵,如何运输和存储底盘成为研究的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底盘运输装置。

2、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底盘运输装置,包括:壳体,设置有用于在工作面运动的行走部,且壳体朝向行走部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用于容许底盘相对壳体沿工作面运动,以使底盘由壳体外运动至壳体内的第一位置;承载件,用于承载底盘;动力组件,连接于壳体中,动力组件用于在底盘位于第一位置时,驱动承载件相对壳体沿横向运动,以使承载件运动至底盘与工作面之间,进而驱动承载件相对壳体沿竖向移动,从而将底盘由第一位置提升至壳体内的第二位置。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件包括第一承载部以及第二承载部,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均用于承载底盘,且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沿横向间隔设置;且动力组件用于在底盘位于第一位置时,驱动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沿横向相互靠近,以使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分别从底盘的两侧运动至底盘与工作面之间。

4、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力组件包括:提升平台、设置于提升平台的横向子动力组件以及设置于壳体的竖向子动力组件;提升平台连接于壳体,竖向子动力组件的输出端与提升平台连接,以驱动提升平台相对壳体沿竖向运动;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均连接于提升平台,横向子动力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连接,以驱动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沿横向相对提升平台运动。

5、在一些实施例中,提升平台包括第一平台以及连接于第一平台沿纵向的两端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置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一轨道,第二连接部设置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二轨道;第一承载部沿纵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可运动地连接于第一轨道的第一滚轮以及可运动地连接于第二轨道的第二滚轮;第二承载部沿纵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可运动地连接于第一轨道的第三滚轮以及可运动地连接于第二轨道的第四滚轮。

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承载部包括第一板体以及与第一板体垂直连接的第二板体;第一板体用于承载底盘,第二板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且横向子动力组件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二板体。

7、在一些实施例中,横向子动力组件包括:第一驱动器以及第一传动机构,第一驱动器连接于提升平台,第一传动机构的输入端与第一驱动器连接,第一传动机构具有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端与第一承载部连接,第二输出端与第二承载部连接。

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以及锥齿轮机构;锥齿轮机构包括连接于第一驱动器的第一传动端、与第一传动杆连接的第二传动端以及与第二传动杆连接的第三传动端,且第一传动端能够在第一驱动器的驱动下,带动第二传动端和第三传动端同步转动;第一传动杆背离第二传动端的一端具有第一螺纹段,第一承载部设置有与第一螺纹段配合的第一螺纹孔;第二传动杆背离第三传动端的一端具有第二螺纹段,第二承载部设置有与第二螺纹段配合的第二螺纹孔。

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端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二传动端包括第二锥齿轮,第三传动端包括第三锥齿轮;锥齿轮机构还包括同步件以及连接于提升平台的第四锥齿轮,同步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五锥齿轮以及第六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以及第五锥齿轮配合,第四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和第六锥齿轮配合。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竖向子动力组件包括:第二驱动器以及第二传动机构,第二驱动器连接于壳体顶部的内表面;第二传动机构的输入端与第二驱动器连接,第二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提升平台连接。

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动机构包括:与第二驱动器连接的套筒以及沿竖向延伸的提升杆;提升杆的一端与提升平台连接,提升杆的另一端具有第三螺纹段,套筒内部具有与第三螺纹段配合的第三螺纹孔。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还设置有沿竖向延伸的滑动杆,提升平台滑设于滑动杆。

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沿横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体和第二导向体,以沿纵向由壳体外指向壳体内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导向体和第二导向体之间的距离沿第一方向逐渐减小。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件上设置有充电触头以及检测触头,在底盘承载于承载件上的情况下,充电触头用于与底盘的充电接口连接,以为底盘充电,且检测触头用于与底盘的检测端口连接,以检测底盘的运行状态。

15、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触头包括正极触头以及负极触头,正极触头设置于第一承载部,负极触头设置于第二承载部。

1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底盘运输装置,通过设置壳体、承载件以及动力组件;壳体设置有用于在工作面运动的行走部,且壳体朝向行走部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用于容许底盘相对壳体沿工作面运动,以使底盘由壳体外运动至壳体内的第一位置;承载件用于承载底盘;动力组件连接于壳体中,动力组件用于在底盘位于第一位置时,驱动承载件相对壳体沿横向运动,以使承载件运动至底盘与工作面之间,进而驱动承载件相对壳体沿竖向移动,从而将底盘由第一位置提升至壳体内的第二位置,实现底盘的运输以及存储,使得底盘使用更加快捷方便,还可以防止恶劣天气对底盘的损害,提高底盘使用寿命。

17、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技术特征:

1.一种底盘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盘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提升平台、设置于所述提升平台的横向子动力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竖向子动力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盘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盘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部包括第一板体以及与所述第一板体垂直连接的第二板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盘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盘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以及锥齿轮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盘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盘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底盘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盘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底盘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13.根据权利要求2-11中任一项所述的底盘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底盘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触头包括正极触头以及负极触头,所述正极触头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部,所述负极触头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部。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底盘运输装置,涉及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自动驾驶测试技术领域。具体实现方案为:壳体、承载件以及动力组件;壳体设置有用于在工作面运动的行走部,且壳体朝向行走部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用于容许底盘相对壳体沿工作面运动,以使底盘由壳体外运动至壳体内的第一位置;承载件用于承载底盘;动力组件连接于壳体中,动力组件用于在底盘位于第一位置时,驱动承载件相对壳体沿横向运动,以使承载件运动至底盘与工作面之间,进而驱动承载件相对壳体沿竖向移动,从而将底盘由第一位置提升至壳体内的第二位置,实现底盘的运输以及存储,使得底盘使用更加快捷方便,还可以防止恶劣天气对底盘的损害,提高底盘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周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9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