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限位装置、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45172发布日期:2024-03-12 19:16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限位装置、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车辆,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限位装置、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1、phev车型(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中通常前副车架总成与动力总成通过一点悬置连接,即为前副车架和动力总成通过发动机悬置连接。

2、此种连接结构中动力总成与前副车架总成仅通过发动机悬置连接,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动力总成会在自身的惯性影响下,向着车尾的方向移动,导致动力总成的后移量过大,动力总成的后移量过大可能对乘员舱造成压迫或导致动力总成起火,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无法满足安全性能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限位装置、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旨在解决车辆发生正面碰撞导致动力总成向车尾的位移量过大时,导致的车辆安全隐患问题。

2、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位于前副车架的前横梁上,包括:

3、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设于所述前横梁朝向动力总成的一侧;

4、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限位件包括多个板状结构,多个所述板状结构相互连接形成三角支撑结构;

5、其中,所述限位件上朝向所述动力总成的一侧具有接触面,以对所述动力总成进行限位。

6、可选地,所述多个板状结构包括:

7、接触部、连接部以及支撑部;

8、其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安装底座连接;

9、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动力总成的边缘连接,且所述接触面为所述接触部朝向所述动力总成的侧面;

10、所述支撑部的一侧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另一侧与所述接触部背离所述动力总成的侧面连接,以使所述接触部、所述连接部以及所述支撑部形成三角形的支撑结构。

11、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接触部之间存在预设夹角,所述预设夹角大于或等于45度,且小于或等于135度。

12、可选地,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通过点焊固定连接,和/或,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通过点焊固定连接;

13、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安装底座之间通过点焊固定连接。

14、可选地,所述支撑部的一侧与所述连接部的中部连接,另一侧与所述接触部背离所述动力总成的侧面的中部连接,以使所述接触部、所述连接部以及所述支撑部围合形成a字形的三角支撑结构。

15、可选地,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一体成型。

16、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前副车架总成,所述前副车架总成包括:

17、前横梁;

18、发动机悬置以及动力总成,所述发动机悬置一端连接于所述前横梁上,另一端与所述动力总成连接;

19、其中,在所述前横梁上还设置有第一方面所述的限位装置。

20、可选地,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上朝向所述动力总成的一侧具有接触面;

21、其中,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动力总成之间存在预设距离,所述预设距离大于或等于50mm,且小于或等于150mm。

22、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前横梁连接的两个纵梁,所述限位装置位于所述前横梁与任一所述纵梁之间的交界位置。

23、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限位装置,或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前副车架总成。

24、采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位于前副车架的前横梁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25、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设于所述前横梁朝向动力总成的一侧;

26、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限位件包括多个板状结构,多个所述板状结构相互连接形成三角支撑结构;

27、其中,所述限位件上朝向所述动力总成的一侧具有接触面,以对所述动力总成进行限位。

28、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29、安装底座及设置在安装底座上的限位件用于对动力总成起到限位阻挡的效果,且限位件上具有接触面,可在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与向车尾方向运动的所述动力总成接触,以对所述动力总成进行限位。而且限位件由多个板状结构相互连接形成三角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提高了限位件的抗冲击性能,以更好地在与动力总成接触后吸收动力总成的动能,可以避免动力总成的位移量过大导致压迫乘员舱,从而有效避免了动力总成在车辆发生证明碰撞时位移量过大,导致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位于前副车架的前横梁(3)上,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板状结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02)与所述接触部(201)之间存在预设夹角,所述预设夹角大于或等于45度,且小于或等于135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201)与所述支撑部(203)之间通过点焊固定连接,和/或,所述连接部(202)与所述支撑部(203)之间通过点焊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03)的一侧与所述连接部(202)的中部连接,另一侧与所述接触部(201)背离所述动力总成的侧面的中部连接,以使所述接触部(201)、所述连接部(202)以及所述支撑部(203)围合形成a字形的三角支撑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201)与所述连接部(202)之间一体成型。

7.一种前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总成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件(2),所述限位件(2)上朝向所述动力总成的一侧具有接触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前横梁(3)连接的两个纵梁(4),所述限位装置位于所述前横梁(3)与任一所述纵梁(4)之间的交界位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限位装置,或包括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前副车架总成。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限位装置、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旨在解决车辆发生正面碰撞后,导致的动力总成向车尾的位移量过大,进而出现车辆安全隐患的问题。所述限位装置位于前副车架的前横梁上,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设于所述前横梁朝向动力总成的一侧;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限位件包括多个板状结构,多个所述板状结构相互连接形成三角支撑结构;其中,所述限位件上朝向所述动力总成的一侧具有接触面,所述接触面用于在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与向车尾方向运动的所述动力总成接触,以对所述动力总成进行限位。

技术研发人员:霍佳兴,王雪峰,石世松,李玉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30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