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助力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95944发布日期:2024-03-25 18:36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助力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助力车及其周边配套设施,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助力自行车。


背景技术:

1、近年来,人们对环保出行意识逐渐提高,骑行正成为时代的新潮流,电助力自行车更是以骑行轻松省力的优点被大家所青睐。目前市场上的电助力自行车均是在普通自行车为基础加装动力系统来实现助力,基本结构和传动方式与普通自行车相差不大,采用链条传动的方式将踩踏的动力传递至后轮,车轮采用中心安装的轮毂车轮,车胎采用充气轮胎。驱动方式有两种,一种为在后轮中心装入驱动的轮毂电机,另一种为在中轴位置安装普通的中置电机。

2、普通电助力自行车采用的充气轮胎的耐磨性差、失压后需补气,且碰到尖硬物体容易发生爆胎,轮毂车轮结构复杂,辐条更是容易卷入骑行者的衣物,容易出现安全问题;长距离链传动效率低,链条容易脱落;轮毂电机使后轮比较笨重,自主骑行时阻力加大,影响骑行者的体验感;普通的中置电机电机轴与输出轴平行,重力不在中心轴上,骑行时稳定性不高。

3、因此,如何改变现有技术中,电动助力自行车的车轮安全性不佳,且链传动影响骑行稳定性的现状,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助力自行车,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升电动助力自行车的安全系数,同时提高骑行稳定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助力自行车,包括:

3、车架;

4、轮部组件,所述轮部组件包括前轮和后轮,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均包括内轮圈、外轮圈、磁悬浮机构以及胶胎,所述内轮圈与所述车架相连,所述外轮圈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内轮圈的外部,且所述磁悬浮机构设置于所述内轮圈与所述外轮圈之间,所述胶胎套设于所述外轮圈的外部;

5、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设置于所述车架上,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源、驱动器和传动机构,所述电源与所述驱动器电连接,所述驱动器利用传动机构与所述外轮圈传动相连,所述传动机构采用齿轮传动方式。

6、优选地,所述磁悬浮机构包括外磁铁和内磁铁,所述外磁铁设置于所述外轮圈的内壁上,所述内磁铁设置于所述内轮圈的外壁上,且所述外磁铁与所述内磁铁的极性相同。

7、优选地,所述内轮圈和所述外轮圈均为环状,且所述内轮圈与所述外轮圈的轴向截面均具有朝向轴线方向开口的u形槽状结构,所述内轮圈的轴向端面与所述外轮圈的轴向端面之间设置有滑块。

8、优选地,所述内轮圈连接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伸入所述外轮圈的u形槽状结构内,所述内磁铁设置于所述安装环上;所述安装环为分体式结构。

9、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中轴和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输出轴与所述外轮圈采用齿轮传动方式传动相连,所述输出轴为空心轴,所述输出轴可转动地套装于所述中轴的外部,且所述输出轴与所述中轴之间设置单向离合器,所述中轴能够带动所述输出轴转动,所述中轴与曲柄脚踏板相连,且所述中轴可转动地与所述车架相连。

10、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一级主动齿轮、一级从动齿轮、二级主动齿轮以及二级从动齿圈,所述一级主动齿轮与所述输出轴相连,所述一级主动齿轮与所述一级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一级从动齿轮与所述二级主动齿轮相连,所述二级主动齿轮与所述二级从动齿圈相啮合,所述二级从动齿圈与所述外轮圈相连。

11、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外壳和滚轮,所述外壳罩设于所述传动机构的外部,所述滚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且所述滚轮的外周面与所述外轮圈相抵。

12、优选地,所述车架包括上管、下管和立管,所述上管、所述下管以及所述立管围成三角形结构,所述上管与所述下管的连接处设置轴套,所述轴套处安装有车把和前叉臂,所述前轮与所述前叉臂相连,所述下管与所述立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传动机构以及所述驱动器的安装架,车座设置于所述立管的顶部,所述上管与所述立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后叉管,所述后轮与所述后叉管相连。

13、优选地,所述下管具有与所述电源相适配的安装位,所述电源设置于所述安装位内,所述电源与所述下管可拆卸连接。

14、优选地,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控制器、力矩传感器和操作显示屏,所述力矩传感器和所述操作显示屏均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力矩传感器能够监测所述传动机构输出的力矩,所述操作显示屏设置于所述车架上。

15、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6、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助力自行车,轮部组件采用内轮圈和外轮圈的结构形式,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车轮,取消了辐条,避免了骑行者的衣服以及杂物等被绞入到辐条中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电动助力自行车的安全系数;本实用新型在内轮圈与外轮圈之间设置磁悬浮机构,使外轮圈处于悬浮状态,达到减振的目的,提高电动助力自行车的骑行稳定性;与此同时,动力组件中,电源为驱动器提供电力来源,使得驱动器能够利用传动机构向外轮圈传递动力,传动机构采用齿轮传动方式,提高了传动效率,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链条传动方式传动链条易脱落的问题,提高了传动机构的工作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了电动助力自行车的骑行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助力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悬浮机构包括外磁铁和内磁铁,所述外磁铁设置于所述外轮圈的内壁上,所述内磁铁设置于所述内轮圈的外壁上,且所述外磁铁与所述内磁铁的极性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助力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轮圈和所述外轮圈均为环状,且所述内轮圈与所述外轮圈的轴向截面均具有朝向轴线方向开口的u形槽状结构,所述内轮圈的轴向端面与所述外轮圈的轴向端面之间设置有滑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助力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轮圈连接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伸入所述外轮圈的u形槽状结构内,所述内磁铁设置于所述安装环上;所述安装环为分体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中轴和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输出轴与所述外轮圈采用齿轮传动方式传动相连,所述输出轴为空心轴,所述输出轴可转动地套装于所述中轴的外部,且所述输出轴与所述中轴之间设置单向离合器,所述中轴能够带动所述输出轴转动,所述中轴与曲柄脚踏板相连,且所述中轴可转动地与所述车架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助力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一级主动齿轮、一级从动齿轮、二级主动齿轮以及二级从动齿圈,所述一级主动齿轮与所述输出轴相连,所述一级主动齿轮与所述一级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一级从动齿轮与所述二级主动齿轮相连,所述二级主动齿轮与所述二级从动齿圈相啮合,所述二级从动齿圈与所述外轮圈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助力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外壳和滚轮,所述外壳罩设于所述传动机构的外部,所述滚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且所述滚轮的外周面与所述外轮圈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助力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上管、下管和立管,所述上管、所述下管以及所述立管围成三角形结构,所述上管与所述下管的连接处设置轴套,所述轴套处安装有车把和前叉臂,所述前轮与所述前叉臂相连,所述下管与所述立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传动机构以及所述驱动器的安装架,车座设置于所述立管的顶部,所述上管与所述立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后叉管,所述后轮与所述后叉管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助力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具有与所述电源相适配的安装位,所述电源设置于所述安装位内,所述电源与所述下管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助力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控制器、力矩传感器和操作显示屏,所述力矩传感器和所述操作显示屏均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力矩传感器能够监测所述传动机构输出的力矩,所述操作显示屏设置于所述车架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电动助力自行车,包括车架、轮部组件以及动力组件,轮部组件包括前轮和后轮,前轮和后轮均包括内轮圈、外轮圈、磁悬浮机构以及胶胎,动力组件包括电源、驱动器和传动机构,传动机构采用齿轮传动方式。本技术的电动助力自行车,轮部组件采用内轮圈和外轮圈的结构形式,取消了辐条,提高了电动助力自行车的安全系数;本技术在内轮圈与外轮圈之间设置磁悬浮机构,使外轮圈处于悬浮状态,达到减振的目的,提高电动助力自行车的骑行稳定性;传动机构采用齿轮传动方式,提高了传动效率,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链条传动方式传动链条易脱落的问题,提高了传动机构的工作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了电动助力自行车的骑行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爱仕恩动力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1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