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围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03213发布日期:2024-04-23 11:24阅读:5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围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具体涉及一种前围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现有的前围板总成主体由一个整体式的前围板单件和若干加强件焊接而成,总成形式较为简单,但受前围板总成的成型特性影响,前围板的结构受限,无法实现驾驶区域腿部空间的x向延伸,前围板区域所能提供的运动空间有限,如需增加运动空间,只能通过在前围板的下部边沿增加零部件实现,装配不便,且装配精度和装配可靠性较差;同时,现有的前围板单件通过加强件与整车其他部件连接,导致整车装配精度和装配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前围总成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整体式前围总成无法有效实现驾驶区域腿部空间的x向延伸,整车装配精度和可靠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围总成,包括前围上板、前围下板、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所述前围下板、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的顶部分别与所述前围上板的底部连接,所述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分别与所述前围下板的左右两侧连接,所述前围下板具有波峰波谷结构,所述前围下板的中部朝向车辆后方凹陷形成波谷,所述前围下板的左、右两侧朝向车辆前方拱起形成波峰,所述波峰的内侧形成第一凹形空间,所述前围上板、前围下板、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的周围边沿分别设有翻边。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围下板上靠近所述波峰的位置开设有安装过孔。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围上板的下边沿设有第一连接面;所述前围上板的上边沿、左边沿和右边沿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朝向车辆后方折弯形成。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连接板和所述右连接板的上边沿设有第二翻边,所述左连接板和所述右连接板的下边沿设有第三翻边,所述左连接板和所述右连接板远离所述前围下板的一侧边沿设有第四翻边,

6、所述第二翻边朝向车辆上方延伸形成机舱搭接部,所述第三翻边朝向车辆下方延伸形成地板搭接部,所述第四翻边朝向车辆后方折弯形成a柱搭接部。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靠近所述前围下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前围下板连接的第二连接面,所述前围下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面搭接的第三连接面。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面和所述第三连接面为异形连接面。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围下板的上边沿设有第四连接面,以与前风窗连接,所述前围下板的下部向上凹陷形成缺口,所述前围下板的下边沿设有第五连接面,以与车身地板和地板中通道连接。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连接板和所述右连接板朝向车辆后方倾斜,并与所述前围下板连接形成第二凹形空间。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具有朝向车辆前方拱起的拱形部,以形成加强腔。

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前围总成。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围总成及车辆,通过将前围总成设置为前围上板、前围下板、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四个前围部件,前围下板、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的顶部分别与前围上板的底部连接,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分别与前围下板的左右两侧连接,在前围下板设置波峰波谷结构,前围下板的中部朝向车辆后方凹陷形成波谷,前围下板的左、右两侧朝向车辆前方拱起形成波峰,波峰的内侧形成第一凹形空间,从而可以增加车内乘员的运动空间,提升车内乘员的驾驶及乘坐舒适性,并能够利用波峰波谷结构提高前围下板的结构强度,提高整车安全性能,且无需在前围总成的底部额外增加其他部件来增加车内乘员的运动空间,能够有效保证前围总成的装配精度和整车的外形美观;同时,在前围上板、前围下板、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的周围边沿分别设置翻边,方便前围总成的各前围部件与车辆的其他部件连接装配,满足整车搭接安装需求,提高整车装配效率,并保证整车的装配精度和装配可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围上板、前围下板、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所述前围下板、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的顶部分别与所述前围上板的底部连接,所述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分别与所述前围下板的左右两侧连接,所述前围下板具有波峰波谷结构,所述前围下板的中部朝向车辆后方凹陷形成波谷,所述前围下板的左、右两侧朝向车辆前方拱起形成波峰,所述波峰的内侧形成第一凹形空间,所述前围上板、前围下板、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的周围边沿分别设有翻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下板上靠近所述波峰的位置开设有安装过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上板的下边沿设有第一连接面;所述前围上板的上边沿、左边沿和右边沿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朝向车辆后方折弯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板和所述右连接板的上边沿设有第二翻边,所述左连接板和所述右连接板的下边沿设有第三翻边,所述左连接板和所述右连接板远离所述前围下板的一侧边沿设有第四翻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靠近所述前围下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前围下板连接的第二连接面,所述前围下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面搭接的第三连接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面和所述第三连接面为异形连接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下板的上边沿设有第四连接面,以与前风窗连接,所述前围下板的下部向上凹陷形成缺口,所述前围下板的下边沿设有第五连接面,以与车身地板和地板中通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板和所述右连接板朝向车辆后方倾斜,并与所述前围下板连接形成第二凹形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具有朝向车辆前方拱起的拱形部,以形成加强腔。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前围总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前围总成及车辆,该前围总成包括前围上板、前围下板、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前围下板、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的顶部分别与前围上板的底部连接,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分别与前围下板的左右两侧连接,前围下板具有波峰波谷结构,前围下板的中部朝向车辆后方凹陷形成波谷,前围下板的左、右两侧朝向车辆前方拱起形成波峰,波峰的内侧形成第一凹形空间,前围上板、前围下板、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的周围边沿分别设有翻边。本技术中前围下板的波峰波谷结构可以增加车内乘员的运动空间,提升车内乘员的驾驶及乘坐舒适性,并提高整车安全性,同时,设置翻边方便各前围部件与车辆的其他部件连接装配保证整车的装配精度和装配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玉禄,刘帅,马文涛,胡连碧,耿明亮,张跃,李铁元,吴红杰,陈春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1
技术公布日:2024/4/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