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车架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19465发布日期:2024-05-10 23:58阅读:5来源:国知局
副车架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副车架和车辆。


背景技术:

1、副车架作为车辆中重要的零部件用于连接车身和悬架。在实际产品设计中,现有的副车架冲压零件多、焊接工序多、重量较大等缺点,使得副车架尺寸精度不容易控制,电机在与副车架安装时,安装零件多、工序复杂,易产生紧固件力矩损失以及异响等问题,影响整车性能调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副车架,结构较为紧凑且强度高。

2、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所述的副车架。

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副车架,包括:横梁、车身安装件、悬置支架组件,所述车身安装件设于所述横梁上,所述车身安装件用于将所述副车架与车身连接;所述悬置支架组件设在所述横梁上,所述悬置支架组件用于实现电机与所述副车架连接,所述车身安装件与所述悬置支架组件相连。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通过将悬置支架组件设于横梁上,以使悬置支架组件与车身安装件相连,且能够为电机的安装提供安装位,以使副车架的集成度更高,有利于优化副车架的空间,优化悬置支架组件的结构,实现对副车架的轻量化设计。并且车身安装件的设计便于副车架与车身的连接,提高副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副车架与车身的连接可靠性的同时,增加副车架上受冲击时力的传递路径,以使副车架具有良好的抗扭转刚度。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置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车身安装件相连。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设于所述车身安装件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邻近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架的边缘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朝向所述车身安装件中心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车身安装件相连。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翻边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沿所述横梁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沿所述横梁的宽度方向设于所述支架本体的两侧,两个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横梁相连。

9、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连接板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横梁相连。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副车架进一步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于所述支架本体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所述加强板与所述横梁相连,所述加强板设于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身安装件为u形结构件。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身安装件为一体成型件。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

1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车身安装件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设于所述车身安装件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邻近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沿所述横梁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板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横梁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安装件为u形结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安装件为一体成型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副车架和车辆,副车架包括:横梁、车身安装件、悬置支架组件。车身安装件设于横梁上,车身安装件用于将副车架与车身连接;悬置支架组件设在横梁上,悬置支架组件用于实现电机与副车架连接,车身安装件与悬置支架组件相连。由此,通过将悬置支架组件设于横梁上,以使悬置支架组件与车身安装件相连,且能够为电机的安装提供安装位,以使副车架的集成度更高,有利于优化副车架的空间,优化悬置支架组件的结构,实现对副车架的轻量化设计。并且车身安装件的设计便于副车架与车身的连接,提高副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副车架与车身的连接可靠性的同时,增加副车架上受冲击时力的传递路径,以使副车架具有良好的抗扭转刚度。

技术研发人员:崔聪,祝丹晖,张晓东,李帅,潘兴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23
技术公布日:2024/5/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