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越野汽车车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1728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轻型越野汽车车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汽车车篷,特别是轻型越野汽车车篷。
大多数现有轻型越野汽车车篷主要是由篷布和篷杆及车窗组成。由于车顶篷与前后左右四个车门上部总成相互之间为篷布衔接,缝隙大,密封性差,平日漏尘,夏季漏雨,冬季漏风;由于要求车篷能够向后放倒,所以不便在车篷内侧安装保温隔热层,驾驶室冬天冷,夏天热,乘坐舒适性比较差。篷布易老化变形,使用寿命短。为了便于驾驶员向后观察,增加驾驶室内的采光,加大了后窗尺寸,而后窗妨碍了车篷向后放倒。
若采用可拆装的铁制车篷,其重量大,需要设计选用新的悬挂系,冲压车顶件需要大型冲压机,冲压模具多、成本高,装焊工装和工位器具均需要重新设计、制造,且制造周期长。现有手工制造的铁制车篷,外观粗糙,不适于大批量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密封性能好,可以在篷内侧安装保温隔热层,不易老化变形,使用寿命长,成本比较低,可以拆卸的车篷。
轻型越野汽车车篷,主要由车顶篷及其后窗和侧窗,前后左右四个车门上部总成及其车门窗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采用树脂转移成型—RTM方法,制成纤维增强塑料—FRP的车篷;车篷的前端与前风窗框上沿之间装有密封条,两侧用螺栓和螺母固定;车篷的侧后部下沿的内侧有至少五个凸台、凸台与后围上隔板和侧围上的至少五个支架,采用螺栓和螺母固定,车篷侧后部的下沿与车身侧后围的上沿之间,装有密封条;车篷的两侧与两侧的车身中柱之间用中柱上部总成连接,中柱上部总成的两端用螺栓和螺母固定,在中柱上部总成的前后两侧、车篷两侧的下沿和后沿、前风窗框的两侧沿,装有密封条;采用RTM方法制成的每个FRP车门上部总成有至少两个安装销,插入铁制车门下部总成的安装孔中,在车门内侧用螺栓和螺母固定。
车篷的侧窗玻璃的前侧上下分别用弹性铰链与车篷连接,车篷、弹性铰链、侧窗玻璃之间用螺栓和螺母固定;在侧窗玻璃的后侧装有一个四连杆式窗开关,车篷、窗开关、侧窗玻璃间用螺栓和螺母固定;车篷侧窗的窗口上装有密封条。
车篷的前端和侧后部的下端均有下沿,遮挡密封条。
车篷两侧的车门上部设有流水槽。
车篷的内侧装有保温隔热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由于采用RTM方法制成FRP的车篷和车门上部总成,使其相互间的缝隙明显减小,改善了密封性;FRP车篷的承载能力比篷布式车篷明显加强,可以在车篷的内侧安装保温隔热层,冬季保温,夏季隔热,改善了乘坐舒适性;加大了后窗和侧窗的尺寸,增加了驾驶室内的采光,也便于驾驶员向后观察;该车篷是可以拆卸的;该车篷不易老化变形,使用寿命长;该车篷为在轻型越野汽车驾驶室内安装空调,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轻型越野汽车立体图图2是车篷前端与前风窗框上部的剖视图(B—B)图3是车篷在前风窗框两侧上端的安装图(C—C)图4是车篷侧后部下沿的安装图(A—A)
图5是车身中柱与中柱上部总成的安装图(F—F)图6是车篷两侧下沿与中柱上部总成的安装图(G—G)图7是车门上部和下部总成的安装图(H—H)图8是车篷侧窗前侧和弹性铰链的阶梯剖视图(E—E)图9是车篷侧窗后侧和窗开关的阶梯剖视图(D—D)如
图1所示,采用树脂转移成型—RTM方法,制成纤维增强塑料—FRP的车篷1;如图2所示,车篷1的前端有一个平台,与前风窗框2上沿的平台之间装有密封条3,前端还有一个下沿,用来遮住密封条3;如图3所示,车篷1前端的两侧与前风窗框2两侧的上端用螺栓4和螺母5固定;如图4所示,车篷1侧后部下沿的内侧有至少五个凸台,凸台与后围上隔板和侧围上的至少五个支架6,采用螺栓7和螺母8固定,车篷1侧后部的下沿与车身侧后围的上沿9之间,装有密封条10,车篷侧后部有下沿,遮住密封条10;如图5、图6所示,车篷1的两侧与两侧的车身中柱11之间用中柱上部总成12连接,中柱上部总成的两端用螺栓14、16和螺母15、17固定;在中柱上部总成12的前后两侧、车篷1两侧的下沿和后沿、前风窗框2的两侧沿,装有密封条,在车门内侧起密封作用;如图7所示,采用RTM方法制成的每个FRP车门上部总成18有至少两个安装销19,插入铁制车门下部总成20的安装孔中,在车门内侧用至少四个螺栓21和螺母22固定。
如图8所示,车篷1的侧窗玻璃23的前侧上下分别用弹性铰链24与车篷1连接,弹性铰链24与车篷1之间用两组螺栓25和螺母26固定,弹性铰链24与侧窗玻璃23之间用螺钉27和螺母28固定;如图9所示,在侧窗玻璃23的后侧装有一个四连杆式窗开关29,窗开关29与车篷1之间用两组螺栓30和螺母31固定,窗开关29与侧窗玻璃23之间用螺钉32和螺母33固定;车篷1侧窗的窗口上装有密封条34。
如图9所示,四连杆式窗开关29的固定板35通过轴36与杆37相连接,杆37通过轴38与把手39相连接,把手39通过轴40与活动片41相连接。拉开把手39,把手39绕轴40转动,杆37绕轴36转动;把手39通过轴38,使杆37绕轴36作约200度的转动,把手39推动轴40、活动片41,即可打开侧后窗。
车篷1两侧的车门上部设有流水槽42。
车篷1的内侧,采用螺钉固定、胶粘等方式,装有保温隔热层43。
权利要求1.轻型越野汽车车篷,主要由车顶篷及其后窗和侧窗,前后左右四个车门上部总成及其车门窗组成,其特征在于一种采用树脂转移成型—RTM方法制成的纤维增强塑料—FRP车篷(1),其前端与前风窗框(2)的上沿之间装有密封条(3),车篷(1)前端的两侧与前风窗框(2)两侧的上端用螺栓(4)和螺母(5)固定,车篷(1)侧后部下沿的内侧有至少五个凸台,凸台与后围上隔板和侧围上的至少五个支架(6),采用螺栓(7)和螺母(8)固定,车篷(1)侧后部的下沿与车身侧后围的上沿(9)之间,装有密封条(10),车篷(1)的两侧与两侧的车身中柱(11)之间用中柱上部总成(12)连接,中柱上部总成的两端用螺栓(14)、(16)和螺母(15)、(17)固定,在中柱上部总成(12)的前后两侧、车篷(1)两侧的下沿和后沿、前风窗框(2)的两侧沿,装有密封条,采用RTM方法制成的每个FRP车门上部总成(18)有至少两个插入铁制车门下部总成(20)的安装孔中的安装销(19),在车门内侧用至少四个螺栓(21)和螺母(22)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篷,其特征是车篷(1)的前端有一个遮住密封条(3)的下沿,车篷(1)的侧后部有遮住密封条(10)的下沿,车篷(1)两侧的车门上部有流水槽(42),车篷(1)的内侧装有保温隔热层(4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篷,其特征是车篷(1)的侧窗玻璃(23)的前侧上下分别用弹性铰链(24)与车篷(1)连接,弹性铰链(24)与车篷(1)之间用两组螺栓(25)和螺母(26)固定,弹性铰链(24)与侧窗玻璃(23)之间用螺钉(27)和螺母(28)固定,在侧窗玻璃(23)的后侧装有一个四连杆式窗开关(29),窗开关(29)与车篷(1)之间用两组螺栓(30)和螺母(31)固定,窗开关(29)与侧窗玻璃(23)之间用螺钉(32)和螺母(33)固定,车篷(1)侧窗的窗口上装有密封条(3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篷,其特征是四连杆式窗开关(29)的固定板(35)通过轴(36)与杆(37)相连接,杆(37)通过轴(38)与把手(39)相连接,把手(39)通过轴(40)与活动片(41)相连接。
专利摘要轻型越野汽车车篷,采用RTM方法制成FRP的车篷,其前端与前风窗框上沿两侧用螺栓和螺母固定,其侧后部下沿的内侧有五个凸台,与后围上隔板和侧围上的五个支架,采用螺栓和螺母固定,其两侧与车身中柱用固定杆连接,固定杆的两端用螺栓和螺母固定,FRP车门上部总成的两个安装销,插入铁制车门下部总成的安装孔中,在内侧用螺栓和螺母固定。其优点车篷和车门上部总成间的缝隙明显减小,其内侧装有保温隔热层,不易老化变形。
文档编号B62D33/06GK2233872SQ9520884
公开日1996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1995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1995年4月26日
发明者吴燕民, 丁祎, 张少英 申请人: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