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式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3501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折叠式童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推车。
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ZL92215144.X公开了一种童车上的可折叠车架,其手推杆只能位于童车的后部。市场上曾出现过可以变换手推杆方向的双向推杆,其结构是手推杆与车架相铰接,车架的前部和后部各有挡块,锁定机构将手推杆和不同的挡块锁定后可变换手推杆的方向,但是这种结构的双向推杆结构复杂,使得成品的童车成本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式童车,其手推杆具有双向推杆的功能,且双向推杆的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车架、分别安装于车架底部的前轮和后轮、设置于车架上的手推杆及设置于车架上的供儿童坐卧用的布垫;所述车架由左右两侧的两个侧支架和横向连接两个侧支架的横连杆组成;所述侧支架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前连接件及后连接件,所述的后连接件上设有插口槽,手推杆插在该插口槽内并用锁定机构将后连接件和手推杆锁定,所述的前连接件上也设有插口槽,手推杆从后连接件上的插口槽内拉出后,插在前连接件的插口槽内,并用锁定机构将前连接件和手推杆锁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通过手推杆插在前连接件或后连接件上的插口槽内来实现变换手推杆的方向,进而改变童车的推车方向,其结构简单,可降低成本,使用者操作也简单。
现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附图2为附
图1的A-A方向放大剖视图;其中[1].手推杆;[2].上杆;[3].摆杆;[4].遮阳蓬杆;[5].后连接件;[6].靠背杆;[7].挂钩;[8].后轮;[9].后承重杆;[10].弧形底架;[11].前轮;[12].踏脚板;[13].前承重杆;[14].下杆;[15].前杆;[16].前连接件;[17].前扶手;[18].定位柱;[19].弹性片;[20].后杆。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车架使用附
图1所示的车架,当然也可以使用其它结构的车架。参见附
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车架、分别安装于车架底部的前轮[11]和后轮[8]、设置于车架上的手推杆[1]及设置于车架上的供儿童坐卧用的布垫;所述车架由左右两侧的两个侧支架和横向连接两个侧支架的横连杆组成;所述侧支架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前连接件[16]及后连接件[5],所述的后连接件[5]上设有插口槽,手推杆[1]插在该插口槽内并用锁定机构将后连接件[5]和手推杆[1]锁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连接件[16]上也设有插口槽,手推杆[1]从后连接件[5]上的插口槽内拉出后,插在前连接件[16]的插口槽内,并用锁定机构将前连接件[16]和手推杆[1]锁定。所述的侧支架包括上杆[2]、下杆[14]、前杆[15]、后杆[20]、前承重杆[13]、后承重杆[9]、摆杆[3]和弧形底架[10];所述的后承重杆[9]的下端部活动连接于弧形底架[10]的后部,后承重杆[9]的上端部与上杆[2]的前端部及前杆[15]的上端部活动连接;前承重杆[13]的下端部活动连接于弧形底架[10]的前部,前承重杆[13]的上端部与前杆[15]的下端部及下杆[14]的前端部活动连接;后杆[20]的上端部与上杆[2]的后端部活动连接,后杆[20]的下部与下杆[14]的后端部活动连接;摆杆[3]的两端部分别活动连接在后承重杆[9]和后杆[20]上;后杆[20]与摆杆[3]之间设有锁定装置。所述的前连接件[16]固定于后承重杆[9]的前端部,后连接件[5]固定于后杆[20]的上端部。所述的前连接件[16]分别与前杆[15]的上端和上杆[2]的前端活动连接。所述的锁定机构是手推杆[1]内腔中设有弹性片[19],该弹性片[19]上设有定位柱[18],该定位柱[18]穿过手推杆[1]的管壁并凸出于手推杆[1]的外壁;前连接件[16]或后连接件[5]的插口槽壁上设有孔,所述的定位柱[18]插在插口槽壁上的孔内。所述的定位柱[18]穿过插口槽壁上的孔后,定位柱[18]的外端部凸出于前连接件[16]或后连接件[5]的外表面,所述的定位柱[18]的外端部呈弧面状。所述的后杆[20]向下延伸形成支撑杆。所述的锁定装置是后杆[20]下面的支撑杆上设有挂钩[7],摆杆[3]上设有凸起的挂杆,挂钩[7]挂在挂杆上。所述的前连接件[16]或后连接件[5]上的插口槽内腔中都设有横向的限位挡片[21],当手推杆[1]插入插口槽内后,可由限位挡片[21]确定手推杆[1]的最大插入深度;也可以在手推杆[1]上设一个限位挡块。
权利要求1.一种可折叠式童车,包括车架、分别安装于车架底部的前轮[11]和后轮[8]、设置于车架上的手推杆[1]及设置于车架上的供儿童坐卧用的布垫;所述车架由左右两侧的两个侧支架和横向连接两个侧支架的横连杆组成;所述侧支架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前连接件[16]及后连接件[5],所述的后连接件[5]上设有插口槽,手推杆[1]插在该插口槽内并用锁定机构将后连接件[5]和手推杆[1]锁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连接件[16]上也设有插口槽,手推杆[1]从后连接件[5]上的插口槽内拉出后,插在前连接件[16]的插口槽内,并用锁定机构将前连接件[16]和手推杆[1]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支架包括上杆[2]、下杆[14]、前杆[15]、后杆[20]、前承重杆[13]、后承重杆[9]、摆杆[3]和弧形底架[10];所述的后承重杆[9]的下端部活动连接于弧形底架[10]的后部,后承重杆[9]的上端部与上杆[2]的前端部及前杆[15]的上端部活动连接;前承重杆[13]的下端部活动连接于弧形底架[10]的前部,前承重杆[13]的上端部与前杆[15]的下端部及下杆[14]的前端部活动连接;后杆[20]的上端部与上杆[2]的后端部活动连接,后杆[20]的下部与下杆[14]的后端部活动连接;摆杆[3]的两端部分别活动连接在后承重杆[9]和后杆[20]上;后杆[20]与摆杆[3]之间设有锁定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式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连接件[16]固定于后承重杆[9]的前端部,后连接件[5]固定于后杆[20]的上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式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连接件[16]分别与前杆[15]的上端和上杆[2]的前端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机构是手推杆[1]内腔中设有弹性片[19],该弹性片[19]上设有定位柱[18],该定位柱[18]穿过手推杆[1]的管壁并凸出于手推杆[1]的外壁;前连接件[16]或后连接件[5]的插口槽壁上设有孔,所述的定位柱[18]插在插口槽壁上的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式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柱[18]穿过插口槽壁上的孔后,定位柱[18]的外端部凸出于前连接件[16]或后连接件[5]的外表面,所述的定位柱[18]的外端部呈弧面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式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杆[20]向下延伸形成支撑杆。
8.根据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可折叠式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装置是后杆[20]下面的支撑杆上设有挂钩[7],摆杆[3]上设有凸起的挂杆,挂钩[7]挂在挂杆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连接件[16]或后连接件[5]上的插口槽内腔中都设有横向的限位挡片[21]。
专利摘要一种可折叠式童车,包括车架、分别安装于车架底部的车轮、设置于车架上的手推杆[1]及设置于车架上的布垫;所述车架由两个侧支架和横向横连杆组成;所述侧支架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前连接件[16]及后连接件[5],所述的后连接件[5]上设有插口槽,手推杆[1]插在该插口槽内并用锁定机构将后连接件[5]和手推杆[1]锁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连接件[16]上也设有插口槽。
文档编号B62B7/00GK2288122SQ96222380
公开日1998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1996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2日
发明者宋郑还 申请人:好孩子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