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分区式白车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21079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模块化分区式白车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尤其涉及了一种电动汽车的车身。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传统石化能源的日益枯竭,电动汽车的发展壮大是必然的。而目前市场上电动汽车基本是由原来燃油动力车替换动力总成而改制开发的,车身依然是钢板结构,并不适用于未来电动汽车模块化轻量化概念。虽然,目前也有些厂商采用铝合金框架车身结构,仅仅提出模块化概念而已,缺乏真正的划分与设计。本专利的目的是在“模块化”理念下,将电动汽车车身的研宄开发重心集中于各个模块,将每一个车身模块的质量做到极致,这样就有利于减少装配过程中质量问题,将问题集中化单一化,缩短生产开发周期。同时,也可以通过某个车身模块的变化实现车辆市场定位、车辆形式差异化生产,同时满足车身性能要求。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分区式白车身。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5]模块化分区式白车身,包括车身,车身包括A柱、B柱和C柱,车身还包括前碰撞模块、前乘员舱模块、后乘员舱模块和后碰撞模块,前碰撞模块固定在前乘员舱模块前部,后碰撞模块固定在后乘员舱模块后部,其中:
[0006]前成员仓模块包括前侧门滥,后成员仓模块包括后侧门槛,B柱位于前侧门槛和后侧门槛之间,B柱下端开有B柱槽,B柱槽两侧分别为B柱槽前槽壁和B柱槽后槽壁,前侧门槛设有前凹槽,前凹槽的右侧为前凹槽右槽壁,后门槛设有后凹槽,后凹槽的左侧为后凹槽左槽壁,B柱槽前槽壁和B柱槽后槽壁分别伸入前凹槽和后凹槽之中;
[0007]前侧门槛设有前燕尾槽,后侧门槛设有后燕尾槽,前燕尾槽和后燕尾槽之间设有两端截面呈燕尾状的插销。
[0008]作为优选,B柱与前侧门槛、后侧门槛之间均设有间隙,间隙在2.5mm?4mm之间。
[0009]作为优选,B柱与前侧门槛、后侧门槛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橡胶条。在遇路面冲击时,可利用这间隙和填充在间隙内的橡胶条变形吸能,防止路面冲击影响另一个模块,同时结构整体安全性。
[0010]作为优选,前碰撞模块包括低速碰撞模块、中速碰撞模块和高速碰撞模块,低速碰撞模块包括至少一块泡沫板,中速碰撞模块包括多个铝合金空心柱体和至少一块碳纤维复合材料板,铝合金空心圆柱体固定在碳纤维复合材料板上,高速碰撞模块包括至少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盒,碳纤维复合材料板位于盒顶端,泡沫板位于铝合金空心圆柱体的顶端。
[0011]作为优选,B柱槽前槽壁和B柱槽后槽壁的截面均为矩形。
[0012]作为优选,后碰撞模块包括泡沫板、包裹在泡沫板外的橡胶蒙皮和塑料外壳,泡沫板位于塑料外壳内。当后车追尾时后碰撞模块起到保护作用。
[0013]作为优选,中速碰撞模块中的铝合金空心柱体包括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第一圆柱体位于第二圆柱体顶部。
[0014]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0015]将车身做成模块化,减少了装配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缩短了车身的生产开发周期,同时,也可以通过某个车身模块的变化实现车辆市场定位和车辆形式差异化生产,同时满足车身性能要求。在前乘员舱模块和后乘员舱模块之间人为设置了一个振动吸能点,在保证结构整体安全性的前提下,吸收底盘的振幅,能够减缓路面冲击对车身和内部乘客的影响,提高了乘员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发明中前侧门槛和后侧门槛连接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发明中B柱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前侧门槛和后侧门槛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发明中前碰撞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 一前碰撞模块、2—前乘员舱模块、3一后乘员舱模块、4一后碰撞模块、5—前侧门滥、6—B柱、7—后侧门滥、8—插销、9一B柱槽前槽壁、10 — B柱槽、11一B柱槽后槽壁、12—前凹槽、13—前凹槽右槽壁、14一后凹槽左槽壁、15—后凹槽、16—前燕尾槽、17—后燕尾槽、18—低速碰撞模块、19 一铝合金空心柱体、20—外壳、21—盒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3]实施例1
[0024]模块化分区式白车身,包括车身,车身包括A柱、B柱6和C柱,如图1所示,车身还包括前碰撞模块1、前乘员舱模块2、后乘员舱模块3和后碰撞模块4,前碰撞模块I固定在如乘贝舱1?块2如部,后碰撞1?块3固定在后乘贝舱1?块4后部,其中:
[0025]前成员仓模块2包括前侧门槛5,后成员仓模块4包括后侧门槛7,B柱6位于前侧门槛5和后侧门槛7之间,B柱6下端开有B柱槽10,B柱槽10两侧分别为B柱槽前槽壁9和B柱槽后槽壁11,前侧门槛5设有前凹槽12,前凹槽12的右侧为前凹槽右槽壁13,后侧门槛7设有后凹槽15,后凹槽15的左侧为后凹槽左槽壁14,B柱槽前槽壁9和B柱槽后槽壁11分别伸入前凹槽12和后凹槽15之中;
[0026]前侧门槛5设有前燕尾槽16,后侧门槛7设有后燕尾槽17,前燕尾槽16和后燕尾槽17之间设有截面的两端呈燕尾状的插销8。
[0027]B柱6与前侧门槛5、后侧门槛7之间均设有间隙,间隙为3mm。
[0028]B柱6与前侧门槛5、后侧门槛7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橡胶条22。
[0029]前碰撞模块I包括低速碰撞模块18、中速碰撞模块和高速碰撞模块,低速碰撞模块18包括一块泡沫板,中速碰撞模块包括多个铝合金空心柱体19和外壳20,铝合金空心圆柱体19固定在外壳20内,高速碰撞模块包括一个盒21,低速碰撞模块18位于铝合金空心圆柱体19的顶端。
[0030]B柱槽前槽壁9和B柱槽后槽壁11的截面均为矩形。
[0031]后碰撞模块4包括泡沫板、包裹在泡沫板外的橡胶蒙皮和塑料外壳,泡沫板位于塑料外壳内。
[0032]中速碰撞模块中的铝合金空心柱体19包括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第一圆柱体位于第二圆柱体顶部。
[0033]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主权项】
1.模块化分区式白车身,包括车身,车身包括A柱、B柱6和C柱,其特征在于:车身还包括前碰撞模块(I)、前乘员舱模块(2)、后乘员舱模块(3)和后碰撞模块(4),前碰撞模块(I)固定在前乘员舱模块(2)前部,后碰撞模块(3)固定在后乘员舱模块(4)后部,其中: 前成员仓模块⑵包括前侧门槛(5),后成员仓模块(4)包括后侧门槛(7),B柱(6)位于前侧门槛(5)和后侧门槛(7)之间,B柱(6)下端开有B柱槽(10),B柱槽(10)两侧分别为B柱槽前槽壁(9)和B柱槽后槽壁(11),前侧门槛(5)设有前凹槽(12),前凹槽(12)的右侧为前凹槽右槽壁(13),后侧门槛(7)设有后凹槽(15),后凹槽(15)的左侧为后凹槽左槽壁(14),B柱槽前槽壁(9)和B柱槽后槽壁(11)分别伸入前凹槽(12)和后凹槽(15)之中; 前侧门槛(5)设有前燕尾槽(16),后侧门槛(7)设有后燕尾槽(17),前燕尾槽(16)和后燕尾槽(17)之间设有截面的两端呈燕尾状的插销(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分区式白车身,其特征在于:B柱(6)与前侧门槛(5)、后侧门槛(7)之间均设有间隙,间隙在2.5mm?4m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分区式白车身,其特征在于:B柱(6)与前侧门槛(5)、后侧门槛(7)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橡胶条(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分区式白车身,其特征在于:前碰撞模块(I)包括低速碰撞模块(18)、中速碰撞模块和高速碰撞模块,低速碰撞模块(18)包括至少一块泡沫板,中速碰撞模块包括多个铝合金空心柱体(19)和外壳(20),铝合金空心圆柱体(19)固定在外壳(20)内,高速碰撞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盒(21),低速碰撞模块(18)位于铝合金空心圆柱体(19)的顶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分区式白车身,其特征在于柱槽前槽壁(9)和B柱槽后槽壁(11)的截面均为矩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分区式白车身,其特征在于:后碰撞模块(4)包括塑料外壳、泡沫板和包裹在泡沫板外的橡胶蒙皮,泡沫板位于塑料外壳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分区式白车身,其特征在于:中速碰撞模块中的铝合金空心柱体(19)包括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第一圆柱体位于第二圆柱体顶部。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尤其涉及了一种电动汽车的车身,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分区式白车身,包括车身,车身还包括前碰撞模块(1)、前乘员舱模块(2)、后乘员舱模块(3)和后碰撞模块(4),B柱(6)下端开有B柱槽(10),B柱槽前槽壁(9)和B柱槽后槽壁(11)分别伸入前凹槽(12)和后凹槽(15)之中;前燕尾槽(16)和后燕尾槽(17)之间设有截面的两端呈燕尾状的插销(8)。本发明设置了模块化车身,缩短了车身的生产开发周期,并在前乘员舱模块和后乘员舱模块之间人为设置了一个振动吸能点,在保证结构整体安全性的前提下,吸收底盘的振幅,能够减缓路面冲击对车身和内部乘客的影响,提高了乘员的舒适性。
【IPC分类】B62D23-00
【公开号】CN104843076
【申请号】CN201510208505
【发明人】潘之杰, 刘炜, 周煊, 王之风
【申请人】杭州云乐车辆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