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及使用其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58891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及使用其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包括:第一工艺分件,所述第一工艺分件的前端与车身配合,并且所述第一工艺分件的后端具有第一凸起特征;第二工艺分件,所述第二工艺分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工艺分件的所述后端贴合,并且所述第二工艺分件的下端具有第二凸起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分开为互相连接的第一工艺分件和第二工艺分件,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时,先分别成形第一工艺分件和第二工艺分件,再将第一工艺分件和第二工艺分件贴合于一体,从而降低了模具成形的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适合量产。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使用如上所述的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的汽车。
【专利说明】
一种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及使用其的汽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及使用其的汽车。
【背景技术】
[0002]汽车后行李箱是车辆装载物品的主要区域,其通过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来实现关闭和开启。实际使用时,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会根据汽车的整体外观,布置一些局部突起结构。对于此类的造型特征,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传统的钣金结构来实现,其制造过程并不复杂O
[0003]现在,随着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中的大量使用,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得以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钣金材料不同,需要通过模具成形。在制作具有局部突起结构的零件时,一般做法是采用布置滑块的方式实现拔模来实现制造,但增加滑块行李箱盖外板上会出现压痕,导致制件表面难以保证,且生产效率低,并不适合量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及使用其的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分开为互相连接的第一工艺分件和第二工艺分件,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时,先分别成形第一工艺分件和第二工艺分件,再将第一工艺分件和第二工艺分件贴合于一体,从而降低了模具成形的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适合量产。
【附图说明】
[0007]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的第一工艺分件的结构示意图;[0011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的第二工艺分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2]标号说明
[0013]I 一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
[0014]10—第一工艺分件;101—第一工艺分件的前端;102—第一工艺分件的后端;
[0015]11—第二工艺分件;111 一第二工艺分件的上端;112—第二工艺分件的下端;
[0016]12—第一凸起特征;13—第二凸起特征;14一装饰条;
[0017]15—外轮廓边的内侧;1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0019]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0020]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0021]在本文中,“一个”并不表示将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的数量限制为“仅此一个”,并且“一个”不表示排除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的数量“多于一个”的情形。
[0022]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参见图1和图2。图2为本实施例的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I的局部放大视图。由图1中可见,本实施例的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具有两个凸起特征12和13,将具有该两个凸起特征12和13的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I通过一次开模生成具有很高的难度。
[0023]为了解决此问题,本实施例中将整个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分为两个造型板,每个造型板具有一个凸起特征,将每个造型板分别通过拔模生成,然后再将两个造型板连接于一体,从而降低拔模的难度。
[0024]为了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I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第一工艺分件10和第二工艺分件11。可见,第一工艺分件10和第二工艺分件11形成一夹角,如果采用一次拔模的办法,由于二者的开模方向会有干涉,便会提高开模的难度。本实施例中,通过模具分别成形第一工艺分件10和第二工艺分件11,大大降低了开模的难度。
[0025]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如提等。
[0026]并且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表述方便,本实施例定义了第一工艺分件10的前端101和后端102,以及第二工艺分件11的上端111和下端112,如图1中所示。但是,此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
[0027]其中,
[0028]第一工艺分件10,其结构可见参见图2和图3。第一工艺分件10的前端101与车身配合,并且所述第一工艺分件10的后端102具有第一凸起特征12。
[0029]更为详尽地,参见图3,第一凸起特征12形成第一工艺分件10的后端102的外轮廓边,以作为汽车后部整体轮廓的一部分。当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悉的是,该第一凸起特征12的凸起方向并不仅仅限于图3中所示,其会根据汽车整体的造型的需求而改变。
[0030]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特征12为满足制造的拔模要求,采用包覆轻质夹心材料的结构形式
[0031]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特征12为满足制造的拔模要求,采用包覆轻质夹心材料的结构的形式。也就是,第一凸起特征12具有包边,并且包边内填充有填充物。该填充物包括但不限于泡沫塑料条。在模具成形第一工艺分件10时,将此泡沫塑料条置于模具中,然后将碳纤维复合材料注塑于模具中,实现第一工艺分件10的成形。
[0032]第二工艺分件11,其结构可见参见图2和图4。第二工艺分件11的上端111与第一工艺分件10的所述后端102贴合,并且第二工艺分件11的下端112具有第二凸起特征13。
[0033]更为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工艺分件11的上端111在由第一凸起特征12形成的外轮廓边的内侧15与第一工艺分件10的后端102贴合。为了更好地贴合,第二工艺分件11的上端111会设置与第一凸起特征12形成的外轮廓边的内侧15的轮廓相平行,如图4所示。
[0034]需要解释的是,第一凸起特征12的内侧,即包边靠近第一工艺分件10的前端101的一侧,此侧在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安装好后,并不能在外面被观察到。通过设置第二工艺分件11的上端111在包边的内侧15与第一工艺分件10的后端102贴合,从而可以将贴合面隐藏,有利于汽车整体的美观。
[0035]本实施例中,第二凸起特征13为凸台,该凸台形成于第二工艺分件11的下端112的轮廓边上方,如图2中所示。凸台的上侧呈平面状,从而与第二工艺分件11以及第一凸起特征12共同围成一凹槽16。
[0036]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进一步包括:装饰条14,所述装饰条14覆盖该凹槽16。具体而言,装饰条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凸起特征12和第二凸起特征13相粘接,从而遮挡住连接部分的缝隙,提高美观度。
[0037]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分开为互相连接的第一工艺分件10和第二工艺分件11,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时,先分别成形第一工艺分件10和第二工艺分件11,再将第一工艺分件10和第二工艺分件11贴合于一体,从而降低了模具成形的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适合量产。
[003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使用如上所述的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I。
[0039]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I),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工艺分件(10),所述第一工艺分件(10)的前端(101)与车身配合,并且所述第一工艺分件(10)的后端(102)具有第一凸起特征(12); 第二工艺分件(11),所述第二工艺分件(11)的上端(111)与所述第一工艺分件(10)的所述后端(102)贴合,并且所述第二工艺分件(11)的下端(112)具有第二凸起特征(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特征(12)形成所述第一工艺分件(10)的所述后端(102)的外轮廓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艺分件(11)的所述上端(111)在由所述第一凸起特征(12)形成的外轮廓边的内侧(15)与所述第一工艺分件(10)的所述后端(102)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I),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装饰条(14),所述装饰条(14)覆盖所述第一凸起特征(12)、所述第二凸起特征(13)以及所述第二工艺分件(11)围绕形成的凹槽(16)。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特征(12)具有包边,并且,所述包边内填充有填充物。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特征(13)为凸台,所述凸台形成于所述第二工艺分件(11)的所述下端(112)的轮廓边上方。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I),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上侧呈平面状。8.—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后行李箱盖外板(I)。
【文档编号】B62D25/10GK205440548SQ201620147530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6日
【发明人】陆群, 张玺
【申请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