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浮力部件的钓鱼用上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24994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浮力部件的钓鱼用上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部具有浮力部件的钓鱼用上衣,这种钓鱼用上 衣有时也纟皮称为救生衣。
背景技术
这种救生衣的结构为,在构成上衣主要部分的左右前身及后身 内,分别设置由发泡塑料制成的板状的浮力部件。各浮力部件按照前 身及后身的形状形成,并几乎填满左右前身及后身内部。
其中,所述后身内设置的浮力部件是背部部分和左右两侧部分连 成一体由一块平板状部件构成,背部部分用于对后背进行支撑,两侧 部分,从该背部部分的左右两侧,即背部部分两端的上下方向上的大 致中央以下的下侧部分分别向外笔直地延伸形成(例如,参照专利文 献1)。
现有技术的另一方案是,在所述后身内设置有两块浮力部件,该 两块浮力部件在所述背部左右方向的中央被分开(例如,参照专利文
献2)。
专利文献l:日本发明公开公报特开2006-188789号(参照图1、 图2)
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公开公报特开2006-176925号(参照图1、 图2)
所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由于马曱在前身及后身内都具有浮力 部件,所以其前后两侧都具有一定的厚度,不仅如此,由于所述浮力 部件呈平板状,所以尤其是该马甲背部的两侧部分不易形成贴身的形 状,实际上两侧部分分别向左右两端呈突出的状态,因此,该两侧部 会与手相石並,从而妨碍手进行各种动作。
而所述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由于背部部分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 被分开,如使该两块浮力部件倾斜,即使两块浮力部件呈越靠近互相 接近的端侧位置越靠近前方的山形,这样左右两侧部分上向左右方向 的外侧呈明显突出的状态可以得到抑制,但是这种效果并不明显,而 且在结构上也不能切实地对后背进行支撑,因此,例如在人向后方倾 倒时,不能充分地对后背进行支撑,这些都是还有待改善的地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一种具有浮力 部件的钓鱼用上衣,该钓鱼用上衣不仅可以切实地支撑后背,还可尽 量避免浮力部件在左右方向上突出。
就本发明的具有浮力部件的钓鱼用上衣而言,上衣主体的后身内 具有板状的浮力部件,该浮力部件至少由背部和两个旁侧部这三个浮 力部件构成,其中,背部的上下长度与后身的上下尺寸相同,背部的 左右尺寸为后身左右尺寸的一半以上,以便可在上下方向上对后背进 行支撑,旁侧部与该背部的表面在同一平面上,并位于所述后身的左 右两旁侧部上。
如上所述,背部的上下长度与后身的上下尺寸相同,背部的左右 尺寸为后身左右尺寸的一半以上,用该上下方向较长且宽度较宽的背 部能切实地支撑后背,而且,与背部分开的另外两个旁侧部可改变成 贴身的姿态。
所述背部由上侧较宽部分和下侧较窄部分构成,其中,上上侧较 宽部分的上半侧部分其支撑作用可达到左右肩部,下侧较窄部分的左 右两端从该较宽部分的下端开始越向下侧越靠近左右方向的中央部 侧,所述两个旁侧部分开配置在所述背部的下侧较窄部分的左右两 侧,所述浮力部件由三个部件构成。
所述浮力部件可由如下五个部件构成背部;左右肩部,其设置 在所述背部上侧的左右两侧;所述两个旁侧部,其分开设置在所述背 部下侧的左右两侧
上衣主体的后身内具有板状的浮力部件,该浮力部件至少由如下
五个部件构成背部,其对后背进行支撑;第l旁侧部,其位于所述 背部的左右两旁侧;第2旁侧部,其分别位于所述第1旁侧部的旁侧。
所述各第1旁侧部均由沿上下方向分开的上侧第1构成部件和下 侧第1构成部件这两个部件构成。
所述背部的上侧部分形成为越靠近上侧端宽度越窄的梯形,所述 上侧第l构成部件位于所述第1旁侧部上侧的左右两旁侧,其上侧部 分形成为越靠近上端侧宽度越窄的形状。
所述上侧第1构成部件以越靠近其上侧越向背部侧靠拢的倾斜状 态配置,该上侧第1构成部件上侧部分的两旁侧端中,离开背部侧一 定距离的一端形成为越靠近上端侧其位置越接近背部侧的倾斜部,从 而形成为所述的越靠近上端侧宽度越窄的形状。
对于构成所述后身的衬里,其至少一部分由具有透气性的布料构 成,该钓鱼用上衣还具有收容袋,该收容袋具有可以分别收容所述背 部和两个旁侧部的收容部,并且,至少背部和其相邻的两个旁侧部分 之间的两个过渡部分由具有透气性的布料制成,在该面层上具有如下 功能的透气部用于使热气等从所述衬里侧开始,经由所述两部件之 间的过渡部分中至少 一处的透气部分,向构成所述后身的面层侧透

所述面层上,在与所述背部和从该背部到与之相邻的两个旁侧部 之间的过渡部分对应的地方,设置有透气性的网眼状布料;所述钓鱼 用上衣上还设置有从该网眼状布料外表面对其进行覆盖的外皮部件, 该外皮部件的上端和左右方向两端各自的下侧部分分别连接在所述 面层上与其对应的部分。
所述外皮部件以可拆下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面层部分上。 所述面层上,在与所述背部和该背部同与之相邻的两个旁侧部之 间的过渡部分相对应的部位上,形成有纵向开—叉,形成该开衩的中央 侧端与具有左右宽度且上下方向较长的网眼状开衩封闭用布料的左 右方向 一端相连接,该开衩封闭用布料的左右方向上的另 一端与从构
成所述开衩的旁侧端向左右方向旁侧偏移规定距离的面层外侧位置 处相连接。
〔发明效果〕
背部的上下长度与后身的上下尺寸相同,背部的左右尺寸为后身 左右尺寸的一半以上,由此,通过该上下方向较长且宽度较宽的背部 能切实地支撑后背,此外,与背部分开的另外两个旁侧部可改变成贴
身的姿态,从而可提供了如下这种具有浮力部件的钓鱼用上衣其不 仅可以切实地对后背进行支撑,还可以尽量避免浮力部件向左右方向 突出。
所述背部由上侧较宽部分和下侧较窄部分构成,其中,上侧较宽 部分的上半侧部分其支撑作用可达到左右肩部,下侧较窄部分的左右 两端从该较宽部分的下端开始越向下侧越靠近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侧, 所述两个旁侧部分开配置在所述背部的下侧较窄部分的左右两侧,所 述浮力部件由三个部件构成。由此,可以用一块背部覆盖后身的大致 整个区域的范围,能以较宽的背部切实地支撑后背,同时还可使左右 旁侧部切实地贴着身体旁侧。
所述浮力部件可由如下五个部件构成背部;左右肩部,其设置 在所述背部上侧的左右两侧;所述两个旁侧部,其分开设置在所述背 部下侧的左右两侧。由此,可通过在上下整个区域内具有后身大致一 半以上左右宽度的背部,切实地对后背进行支撑,还可通过与背部分 开配置的肩部,使身体能自由地活动,此外,还可使左右旁侧部切实 地贴着身体旁侧。
上衣主体的后身内具有板状的浮力部件,该浮力部件至少由如下 五个部件构成背部,其对后背进行支撑;第1旁侧部,其位于所述 背部的左右两旁侧;第2旁侧部,其分别位于所述第1旁侧部的旁侧。 由此,即使进行如下这样的动作尤其是横向活动身体,例如扭腰、 扭身并向斜前方或斜后方探身,所述动作都可在后背部和第1旁侧部 之间,以及第1旁侧部和第2旁侧部之间得到良好的吸收,从而,浮 力部件不会变成在内部被挤压的状态,在穿着时不会有不适感。
所述各第1旁侧部均由沿上下方向分开的上侧第l构成部件和下 侧第1构成部件这两个部件构成,该情况下,当处于向前弯腰的姿态 时,第1旁侧部不会在上下方向上4皮才齐压,用户可以自由地活动。
所述背部的上侧部分形成为越靠近上侧端宽度越窄的梯形,所述 上侧第l构成部件位于所述第1旁侧部上侧的左右两旁侧,其上侧部 分形成为越靠近上端侧宽度越窄的形状。由此,左右的上端拐角部不 会有棱角,可以提高穿着舒适感。此外,由于背部的上侧部分越靠近 上端侧宽度越窄,所以可确保上侧第1构成部件的左右宽度尺寸,并 可提高上侧第l构成部件自身的强度。
所述上侧第1构成部件以越靠近其上侧越向背部侧靠拢的倾斜状 态配置,该上侧第1构成部件上侧部分的两旁侧端中,离开背部侧一 定距离的一端形成为越靠近上端侧其位置越接近背部侧的倾斜部,从 而形成为所述的月靠近上端侧宽度越窄的形状。由此,不仅可以自由 地活动肩部,还可以抑制上侧第1构成部件向肩部后侧明显突出。
对于构成所述后身的衬里,其至少 一部分由具有透气性的布料构 成,该钓鱼用上衣还具有收容袋,该收容袋具有分别收容所述背部和 两个旁侧部的收容部,并且,至少背部和其相邻的两个旁侧部分之间 的两个过渡部分由具有透气性的布料制成,在该面层上具有如下功能
的透气部用于使热气等从所述衬里侧开始,经由所述两部件之间的 过渡部分中至少一处的透气部分,向构成所述后身的面层侧透气。由 此,即使设置的浮力部件为隔热材料,也可通过提高透气性,使得即 使在夏季等炎热的时候也可舒适地穿着。
所述面层上,在与所述背部和从该背部到与之相邻的两个旁侧部 之间的过渡部分对应的地方,设置有透气性的网眼状布料;所述钓鱼 用上衣上还设置有从该网眼状布料外表面对其进行覆盖的外皮部件, 该外皮部件的上端和左右方向两端各自的下侧部分可以分别连接在 所述面层上与其对应的部分。由此,经由网眼状布料排出的热气等, 可以从左右两侧的外皮部件和面层部分之间的缝隙或外皮部件的下 端和网眼状布料的下端之间的缝隙排出。此外,由于网眼状布料被外
皮部件覆盖,所以不仅不会从钓鱼用上衣的外部被看到,还可以长时 间地抑制该网眼状布料的耐久性降低。
若所述外皮部件以可拆下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面层部分上,则具有 可将外皮部件取下而只对该外皮部件进行修补或洗涤的优点。
所述面层上,在与所述背部和该背部同与之相邻的两个旁侧部之 间的过渡部分相对应的部位上,形成有纵向开衩,形成该开衩的中央
右方向一端相连接,该开衩封闭用布料的左右方向上的另一端与从构 成所述开衩的旁侧端向左右方向旁侧偏移规定距离的面层外侧位置 处相连接。由此,在采用了具有透气性且面积较大的网眼状布料的情 况下,不需要釆用面积较大的外皮部件(罩部件),从而可降低成本。


图l是钓鱼用上衣的主视图。
图2中(a)是收容浮力部件的收容袋的主视图,(b)是沿该(a) 中的E-E线的剖面图。
图3中(a)是钓鱼用上衣的后视图,(b)是沿该(a)中的A-A 线的剖面图。
图4是在取下外皮部件的状态下的钓鱼用上衣的后视图。 图5是外皮部件的主视图。
图6中(a)是收容了图3中所示的浮力部件的收容袋的主视图, (b)是沿该(a)中的B-B线的剖面图。
图7是第2实施方式的钓鱼用上衣的后视图。
图8中(a)是以虚线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钓鱼用上衣的开衩封 闭用布料的后视图,(b)是沿该(a)中的C-C线的剖面图。
图9中(a)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钓鱼用上衣内收容的收容袋的主 视图,(b)是沿该(a)中的D-D线的剖面图。
图IO表示在面层上缝有开衩封闭用布料的部位的分解主视图。
图11是收容了另外五个浮力部件的收容袋的主视图。
图12中(a)是收容了另外七个浮力部件的收容袋的主视图,(b) 是从该(a)中的收容袋内取出的浮力部件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l:前身,1A:左前身,1B:右前身,2:后身,3、 4:浮力部件,3A、 4A:中央部分,3B、 4B:旁侧部分,3a:上侧部分,3b:中央部主 体部分,5:穿脱马曱用拉链,6、 8:上侧口袋,7、 9:下侧口袋, 10:收容袋,IOA、 10B:布料,11:卡止件,12:布料,13:线, 14:拉链,14A、 14B:拉片部,16 20:浮力部件,21:开口部,22: 开口部,23:拉链,24:衬里,25:收容袋,25A、 25B:布料,26: 面层,27:网眼状布冲+, 28:外皮部件,29:上部侧部分,30、 31: 左右两侧部分,32:线,33:卡止件,34:布料,35:卡止部件,37、 38、 39:网眼状部件,40:未填充空间,41、 42:端部件,43:边缘 部件,44:背部,45、 46:旁侧部,44、 45、 46:浮力部件,47:收 容袋,47A、 47B:布料,48:线,50:布料,51:面层,52:背部, 52A、 52B:左右两端(中央部侧)53、 54:左右肩部,55、 56:左 右旁侧部,55A、 56A: —端,57、 58:开衩,59:开衩封闭用布料, 61、 62:缝合部,63:布泮牛,64~68:浮力部件,71:收容袋,70: 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表示作为无袖上衣的马曱,用于例示具有浮力部件的钓鱼用 上衣,当然,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有袖上衣。该马曱例如可作为在石 滩上钓鱼时穿着的救生衣使用,也可以在码头钓鱼或船上钓鱼等时使 用。
所述马曱具有前身1和后身2,该后身2连接在该前身1的左右 两端,这前身1和后身2构成上衣主要部分。需特别说明的是,该马 曱优选采用透气性较好的网眼状布料来构成后身2的布料(衬里24 和面层)的大部分(也可以是一部分),从而可确保马曱具有较好的 透气性。当然,也可采用不具有透气性的布料制成后身2。所述前身
1包括左前身1A和右前身1B,该左前身1A和右前身1B的内部分别 装有浮力部件3、 4。通过开闭设置在左右方向中心部的、该左前身 1A和右前身1B上的穿脱马曱用拉链5,可以将马甲穿上或脱下,此 外,也可采用其他结构来来实现对马曱的穿或脱。即,虽然在本实施 方式中采用穿脱用拉链5来实现对马曱的穿或脱,但也可以采用其他 开闭部件来实现所述功能,此外,还可以不在马曱上设置开闭部件, 即釆用套头式马甲。
由于所述左右配置的浮力部件3、 4不仅形状左右对称,而且结 构相同,所以以配置在左侧的浮力部件3为主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中的(a) 、 (b)所示,浮力部件3包括中央部分 3A和旁侧部分3B,其中,中央部分3A位于前身中央部,旁侧部分 3B 配置成与该中央部分3A的表面大致处于同 一平面的状态,并位 于离开前身中央部有一定距离的旁侧。所述中央部分3A由上侧部分 3a和中央部主体部分3b两个部件构成,该上侧部分3a位于上部并呈 山形,该中央部主体部分3b位于上侧部分3a的下侧。这样,由于浮 力部件3 4皮分割成三部分,所以上侧部分3a和旁侧部分3B可以相对 于中央部主体部分3b改变姿态,因而具有更贴身的优点。但也可以 使上侧部分3a和中央部主体部分3b —体化而形成中央部分3A,从 而由中央部分3A和旁侧部分3B两个部件来构成浮力部件3,还可以 由四个以上的部件来构成浮力部件3,除此之外,还可根据情况用一 个部件构成浮力部件3。本实施方式中,三个部件的厚度完全相同或 大致相同,但也可以使三个部件的厚度不相同。本发明的钓鱼用上衣 具有网眼状的收容袋10,该收容袋IO具有可分别收容所述上侧部分 3a、中央部主体部分3b和旁侧部分3B三个部件的收容空间。该收容 袋10按如下方式形成使两块网眼状布料10A、 IOB各自的外边缘 向内翻折,并使该翻折部分互相重合,然后对该重合部分进行缝制, 由此构成袋状的收容袋10。在所述上侧部分3a、中央部主体部分3b 以及旁侧部分3B中的相邻部分之间,用两才艮线13、 13对布料10A、 IOB进行缝合,由此,能将所述上侧部分3a、中央部主体部分3b和
旁侧部分3B三个部件以彼此隔开的状态收容在收容袋10中,此外, 也可以釆用其他方法来收容所述三个部件。图2中的(a) 、 (b)所 示的附图标记11表示作为卡止件的子扣(或母扣)的按扣,其作用 在于当收容有所述上侧部分3a、中央部主体部分3b和旁侧部分3B 这三个部件的收容袋IO被收纳在左前身1A的内部后,通过该卡止件 11与未图示的作为卡止件的母扣(或子扣)的按扣相卡止,可将收容 袋10固定在左前身1A的内部。从而收容袋10不易在左前身1A的 内部移动,所以本发明的钓鱼用上衣优选设置有卡止件11,但也可以 不设置该卡止件11。此外,所述卡止件11设置在缝合于收容袋10 上的布料12上。
如图1所示,所述前身1中,其左前身1A的上侧部分具有上侧 口袋6;其左前身1A的下侧部分具有下侧口袋7;其右前身1B的上 侧部分具有上侧口袋8;其右前身1B的下侧部分具有下侧口袋9。上 侧口袋6、 8的数量和形状可以随意改变。
所述上侧口袋6、 8的形状左右相对称,且在主视图中均大致呈 直角三角形。
如图l所示,为了可以从上方放入或取出收容物,上侧的口袋6、 8的开口形成为倾斜开口,其乂人上衣主体的左右方向两端开始,越靠 近中心部越位于下方,上侧口袋6、 8具有4立《连14,该拉链14作为用 于关闭所述开口的可开闭的开闭部件,包括 一对布带(基布);一 对组件(牙链部),其由在该一对基布上呈相向状设置的多个齿构成; 一对拉头(开闭部件),其用于使所述一对组件啮合或解除所述一对 组件的啮合;拉片部14A、 14B,其安装在所述的一对拉头上。如图 l所示,因拉链14具有一对拉头,所以拉链14的开闭方向均可以上 下改变(向上或向下),但也可以采用只具有一个拉头的拉链结构。
下面对所述下侧口袋7、 9进行说明,如图l所示,各口袋7、 9 的开口包括横向大致呈水平状态的第1开口部21和纵向的第2开口 部22,其中,第1开口部21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位于上端,第2开口 部22从该第1开口部21上远离前身左右方向中央部一侧的外端侧开
始呈圓弧状向下,各口袋7、 9的开口上具有关闭该开口的可开闭的 拉链23 (与所述拉链14结构相同,故省略说明)。
如图3中(a) 、 (b)及图6中(a) 、 (b)所示,所述后身2 内也具有^皮分割成5部分的^1状浮力部件16 20,该浮力部件由船形 的背部16、左右一对旁侧部17、 18和左右一对肩部19、 20共计五个 浮力部件构成,其中,背部16的上下长度与后身2的上下尺寸大致 相同,以利于在上下方向上对后背进行支撑,该背部16的左右尺寸 大致为后身2的一半以上,其上部越靠近上端侧宽度越窄;旁侧部17、 18与该背部16的表面大致在同一平面上,并位于所述后身2的左右 两旁侧部的下侧;肩部19、 20位于所述后身2的左右两旁侧部的上
这样,由于背部16的上下长度与后身2的上下尺寸大致相同, 且其左右尺寸大致后身2的一半以上,所以可由该上下方向较长且宽 度较宽的背部16来切实地对后背进行支撑,同时,由于另外的两个 旁侧部17、 18可改变成贴着身体旁侧的姿态,所以旁侧部17、 18不 会朝左右方向的外侧明显突出。此外,肩部19、 20也可以沿肩部改 变姿态,易于活动。
构成所述后身2的衬里24 (参照图1)的大部分(可以是全部, 也可以是一部分)由具有透气性的布料制成。如图6中(a) 、 (b) 所示,本发明的钓鱼用上衣还包括网眼状收容袋25,该收容袋25由 具有透气性的布料制成并具有收容部,该收容部可以分别收容如下五 个浮力部件背部16;两个旁侧部17、 18,其位于背部16左右两侧 的下侧;两个肩部19、 20,其位于背部16左右两侧的上侧。如图3 中(a) 、 (b)所示,为了使热气等能从所述衬里24侧经由所述收 容袋25向构成所述后身2的面层26侧流动,在该面层26上设置有 透气部。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所述面层26中,在与所述背部16 对应的部分,和与,人该背部16过渡到与其相邻的两个旁侧部17、 18
的部分对应的部分(从比图中上下方向中央稍靠上侧的部分处向下端 超过面层26 —半的大范围)上,设置有一块具有透气性的网眼状布
料27,由此构成所述透气部。如图6中(a) 、 (b)所示,所述收容 袋25的形成方式与所述收容袋IO的形成方式相同,即,将两块网眼 状的布料25A、 25B各自的外周边缘向内翻折,并使该翻折部分互相 重合,然后对该重合部分进行缝制,由此构成袋状的收容袋25。在所 述五个浮力部件16 20中相邻的部件之间,用两根线32、 32对布料 25A、 25B进行缝合,由此,能将五个浮力部件16~20以彼此隔开的 状态收容在收容袋25中。此外,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来收容所述五 个浮力部件16~20。图示的附图标记33表示作为卡止件的子扣(或母 扣)的按扣,其作用在于当收容有所述五个浮力部件16 20的收容 袋25被收容到后身2的内部后,通过该卡止件33与内部设置的作为 卡止部之母扣(或者子扣)的按扣(未图示)相卡合,可将收容袋25 固定在后身2的内部,从而收容袋25不易在后身2的内部移动,所 以本发明的钓鱼用上衣优选设置有卡止件33,但也可以不设置该卡止 件33。此外,所述卡止件33设置在缝合于收容袋25上的布料34上。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容袋25整体具有透气性,除此之外,所述收 容袋25也可只在背部16与旁侧部17、 18 二者之间的过渡部分具有 透气性。
如图5所示,后身2具有从外表面侧覆盖所述网眼状布料27的 外皮部件28,该外皮部件28的上端和左右方向两端各自的下侧部, 分别连接在所述面层26中与其相对应的部分上,即连接在构成该面 层26上部的上部侧部分29的下端和构成该面层26下部的左右两端 的左右两侧部分30、 31上。具体而言,所述外皮部件28的上端部及 左右两端部分的各自的外表面上,具有多个子扣(或母扣)式卡止部 件(按扣)35,在所述上部侧部分29的下端内表面、左右两侧部分 30、 31的内表面上,分别具有可与所述卡止部件35卡止或解除卡止 的母扣(或子扣)式被卡止部件36,通过卡止部件35与被卡止部件 36的卡止或解除卡止,可以将外皮部件28以可拆装的方式连接在面 层26上,但也可以将外皮部件28完全固定在面层26上。所述上部 侧部分29的左右方向上的三个位置,分别具有透气用的网眼状部件
37、 38、 39,由此可以增强从村里24向外的透气性。
下面对上述结构的后身2的透气过程进行说明,如图3中(a)、 (b)所示,首先,热气等通过衬里24进入后身2的内部,再像图3 中(b)所示那样,经由位于背部16和与之相邻的一侧的旁侧部17 之间的透气部,或者经由形成于收容袋25左右两端的后身2的未填 充空间40,移动到网眼状布料27的外侧,然后,经由形成于外皮部 件28左右两端的开口 (缝隙)28A或在外皮部件28下端和网眼状布 料27下端之间形成的开口 (缝隙)向外排出。所述未填充空间40由 一对端部件41、 42形成,其中,端部件4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网眼状 布料27的左端(或右端)上,端部件42的一端连接在衬里24的左 端(或右端)上,由此构成后身2的左端(或右端)部;该端部件41、 42各自的另一端(左端或右端)彼此重合,在以镶边用的边缘部件 43对该重合的另一端覆盖后,再对其进行缝合。
所述前身2也可以是图7、图8所示的结构。如图9中(a) 、 (b) 所示,将所述5个浮力部件中的背部16和左右肩部19、 20—体化, 形成较宽的背部44,从而浮力部件由该背部44和配置在该背部44 左右两侧的下侧的旁侧部45、 46这三个浮力部件构成,与所述第一 实施方式相同,该三个浮力部件44、 45、 46 ^皮收容在网眼状的收容 袋47中,两个旁侧部45、 46可按照身体姿态,相对于背部44变换 姿态。所述收容袋47的形成方式与所述收容袋10、 25的形成方式相 同,即,将两块网眼状的布料47A、 47B各自的外周边缘向内翻折, 并使该翻折部分互相重合,然后对该重合部分进行缝制,由此构成袋 状的收容袋47。在所述三个浮力部件44~46中相邻的部件之间,分别 用一根线48对布料47A、 47B进行缝合,由此,能将三个浮力部件 44~46以4皮此隔开的状态收容在收容袋47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图9中(a)、 (b)所示的附图标记49表示按扣,其被安装在固定 于收容袋47上的布料50上。通过将该按扣49卡止在后身2内的按 扣上,可使收容袋47不易在后身2内移动,所以本发明的钓鱼用上 衣优选设置有按扣49,但也可以不设置该按扣49。本实施方式中,
所述收容袋47整体具有透气性,除此之外,所述收容袋47也可只在 背部44与旁侧部45、 46 二者之间的过渡部分具有透气性。
如图9中(a)所示,所述背部44由上侧较宽部分44A和下侧较 窄部分44B构成,其中,上侧较宽部分44A的上半侧部分其支撑作 用可达到左右肩部,下侧较窄部分44B的左右两端从该较宽部分44A 的下端越向下侧越靠近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侧。所述背部44的下侧较 窄部分44B的左右两侧上,分开配置有所述两个旁侧部45、 46,所 述浮力部件由该三个部件构成,^v而如图7所示,不仅可以由一个背 部覆盖后身2的大致整个区域,由较宽的背部44切实地支撑后背, 还可以使左右旁侧部45、 46切实地沿着身体的旁侧配置。如图9中 (a)所示,下侧较窄部分44B的左右两侧形成为弯曲面44C、 44D, 该弯曲面44C、 44D呈越向下越平緩地向左右方向的中间部弯曲的状 态。此外,下侧较窄部分44B的左右两侧也可以用直线构成。
如图7和图8中的(a) 、 (b)所示,所述后身2的面层51由竖 长形的背部52、左右肩部53、 54和左右旁侧部55、 56构成,其中, 背部52呈覆盖后背的宽幅(即宽度较宽)结构;左右肩部53、 54分 别缝合在该背部52的上端左右边上;左右旁侧部55、 56中,仅有其 上下两端这两个地方缝合在所述背部52左右两端的下侧部分上。由 此,当面层51位于与所述浮力部件中的背部44和相邻的两个旁侧部 45、 46之间的过渡部分分别对应的部位时,则在背部52的左端52A 和与之相邻的旁侧部55中靠背部52侧的一端55A之间,形成纵向的 开衩57,在背部52的右端52B和与之相邻的旁侧部56中靠背部52 侧的一端56A之间,形成有纵向的开^叉58。此外,也可以通过裁剪 整块布料来形成开—叉。所述背部52左右两端的下部里表面(内表面), 与网眼状的开衩封闭用布料59左右方向的一端(后身2的中央部侧) 相连接,该开衩封闭用布料59呈具有规定的左右宽度的竖长形,其 中,背部52的左右两端形成后身2的中央部侧端52A、 52B,中央部 侧端52A、 52B分别用于构成所述开衩57、 58。该开衩封闭用布料 59、 59左右方向的另一端(远离后身2中央部的外侧)与旁侧部55、56中如下位置的里表面(内表面)相连接从旁侧部55、 56中靠背 部52侧的一端55A、 56A向左右方向外侧(旁侧)偏离规定距离的 位置,其中,旁侧部55、 56中靠背部52侧的一端55A、 56A用于形 成所述开衩57、 58的远离后身2中央部的外侧端。图10中,虚线表 示一边(右侧)的旁侧部56与一边(右侧)的开衩封闭用布料59的 缝合部61,点划线表示背部52与一边(右侧)的开衩封闭用布料59 的缝合部62。如图8中(a)所示,为了清楚地看到开衩封闭用布料 59,显示使一边(右侧)的旁侧部56中靠背部52侧的一端56A呈沿 箭头方向张开的状态。
因此,如图8中(b)所示,热气等经由衬里24排出,再经由背 部44与相邻的旁侧部45、 46之间的透气部(由收容袋47构成的部 分)向所述开衩封闭用布料59移动,最后经过开衩58向外排出。所 述衬里24缝合在构成外边缘的布料63上。本发明的钓鱼用上衣中, 优选用旁侧部55、 56覆盖着所述左右开^叉封闭用布料59、 59,这样, 不仅难以从钓鱼用上衣外侧看到左右开^叉封闭用布料59、 59,还可以 对该布料进行保护,当然也可以露出开4叉封闭用布料59、 59。本实施 方式中,设置有两个开衩57、 58,但也可以设置一个或三个以上的开 杈。
所述浮力部件也可以是如图11所示的结构。即,浮力部件由如 下五个部件构成背部64,其用于支撑后背并呈长方形;竖长形第1 旁侧部65、 66,其分别位于该背部64的左右两旁侧部并呈长方形; 第2旁侧部67、 68,其分别位于该第1旁侧部65、 66的旁侧,且其 上下尺寸较短。本发明的钓鱼用上衣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即使进行如 下这样的动作尤其是横向活动身体,例如扭腰、扭身并向斜前方或 斜后方探身,所述动作造成的影响都可在背部64和第1旁侧部65、 66之间、以及第1旁侧部65、 66和第2旁侧部67、 68之间得到良好 的吸收。图11中的附图标记69表示网眼状的收容袋,该收容袋与前 述收容袋结构相同,所述收容袋69通过线70来隔开五个浮力部件。 其他未加以-说明的部分与前述结构相同,因此在该结构相同的部分上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如图12中(a) 、 (b)所示,所述第1旁侧部65、 66也可以由 在上下方向上分离的上侧第1构成部件65A、 66A和下侧第l构成部 件65B、 66B两个部件构成。使用该结构时,当向前弯腰时,由于第 1旁侧部65、 66均上下分开,所以该第1旁侧部65、 66不会向外侧 突出,/人而可比4交自由i也活动。
所述后背部64的上侧部分呈越靠近上端侧宽度越窄的梯形,所 述第1构成部件65A、 66A分别位于所述第1部件65、 66上侧的左 右两侧,其上侧部分呈越靠近上端侧宽度越窄的形状,其左右的上端 拐角部没有棱角。由于背部64的上侧部分越靠近上端侧宽度越窄, 所以可以确保上侧第1构成部件65A、 66A的左右宽度尺寸。
如图12中(a) 、 (b)所示,所述上侧第1构成部件65A、 66A 被配置成越靠近上侧越向背部侧靠拢的倾斜状态,该上侧第l构成部 件65A、 66A上侧部分的两旁侧端中离开背部64侧一定距离的一端, 形成为越靠近其上端侧越向背部侧靠拢的倾斜部65a、 66a,由此形成 所述的顶端逐渐变窄的形状,这样,不仅可以自由地活动肩部,还可 以抑制上侧第1构成部件65A、 66A向肩后侧明显地突出。此外,所 述上侧第1构成部件65A、 66A的下端65b、 66b形成为越靠近背部 64侧位置越处于上方的倾斜部,下侧第1构成部件65B、 66B的上端 65c、 66c也形成为越靠近背部64侧位置越处于上方倾斜部,该上端 65c、 66c与该上侧第1构成部件65A、 66A的下端65b、 66b大致平 行。此外,所述下端65b、 66b及上端65c、 66c也可以是水平部。图 12中(a)中的附图标记71表示网眼状的收容袋,该收容袋与前述收 容袋结构相同,该收容袋71通过线70来隔开七个浮力部件。图12 的(a) 、 (b)中其他未加以说明的部分与前述结构一样,因此在该 结构相同的部分上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浮力部件的钓鱼用上衣,其特征在于,上衣主体的后身内具有板状的浮力部件,该浮力部件至少由背部和两个旁侧部这三个浮力部件构成,其中,背部的上下长度与后身的上下尺寸相同,背部的左右尺寸为后身左右尺寸的一半以上,以便可在上下方向上对后背进行支撑,旁侧部与该背部的表面在同一平面上,并位于所述后身的左右两旁侧部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浮力部件的钓鱼用上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由上侧较宽部分和下侧较窄部分构成,其中,上侧较宽部分的上半侧部分其支撑作用可达到左右肩部,下侧较窄部分的左右两端从该專交宽部分的下端开始越向下侧越靠近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侧, 所述两个旁侧部分别配置在所述背部的下侧较窄部分的左右两侧,所述浮力部件由三个部件构成。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浮力部件的钓鱼用上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部件由如下五个部件构成背部;左右肩部,其设置在所述背部上侧的左右两侧;所述两个旁侧部,其分开设置在所述背部 下侧的左右两侧。
4. 一种具有浮力部件的钓鱼用上衣,其特征在于,上衣主体的后身内具有板状的浮力部件,该浮力部件至少由如下五个部件构成 背部,其对后背进行支撑;第1旁侧部,其位于所述背部的左右两旁 侧;第2旁侧部,其分别位于所述第1旁侧部的旁侧。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浮力部件的钓鱼用上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第1旁侧部均由沿上下方向分开的上侧第l构成部件和下侧第1构成部件这两个部件构成。
6. 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具有浮力部件的钓鱼用上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的上侧部分形成为越靠近上侧端宽度越窄的梯形, 所述上侧第l构成部件位于所述第1旁侧部上侧的左右两旁侧,其上侧部分形成为越靠近上端侧宽度越窄的形状。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浮力部件的钓鱼用上衣,其特征在 于,所述上侧第1构成部件以越靠近其上侧越向背部侧靠拢的倾斜状 态配置,该上侧第1构成部件上侧部分的两旁侧端中,离开背部侧一 定距离的一端形成为越靠近上端侧其位置越接近背部侧的倾斜部,从 而形成为所述的越靠近上端侧宽度越窄的形状。
8. 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浮力部件的钓鱼用上衣, 其特征在于,对于构成所述后身的衬里,其至少一部分由具有透气性 的布料构成,该钓鱼用上衣还具有收容袋,该收容袋具有可以分别收 容所述背部和两个旁侧部的收容部,并且,至少背部和其相邻的两个 旁侧部分之间的两个过渡部分由具有透气性的布料制成,在该面层上 具有如下功能的透气部用于使热气等从所述衬里侧开始,经由所述 两部件之间的过渡部分中至少一处的透气部分,向构成所述后身的面 层侧透气。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浮力部件的钓鱼用上衣,其特征在 于,所述面层上,在与所述背部和从该背部到与之相邻的两个旁侧部 之间的过渡部分对应的地方,设置有透气性的网眼状布料;所述钓鱼 用上衣上还设置有从该网眼状布料外表面对其进行覆盖的外皮部件, 该外皮部件的上端和左右方向两端各自的下侧部分分别连接在所述 面层上与其对应的部分。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浮力部件的钓鱼用上衣,其特征在 于,所述外皮部件以可拆下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面层部分上。
11.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浮力部件的钓鱼用上衣,其特征在 于,所述面层上,在与所述背部和该背部同与之相邻的两个旁侧部之 间的过渡部分相对应的部位上,形成有纵向开—叉,形成该开衩的中央 侧端与具有左右宽度且上下方向较长的网眼状开衩封闭用布料的左 右方向一端相连接,该开衩封闭用布料的左右方向上的另一端与从构 成所述开衩的旁侧端向左右方向旁侧偏移规定距离的面层外侧位置 处相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浮力部件的钓鱼用上衣,其不仅可以切实地支撑后背,还可以尽量避免浮力部件向左右方向突出。在上衣主体的后身(2)内具有板状的浮力部件,该浮力部件至少由背部(16)、两个旁侧部(17、18)这三个部件构成,其中,背部(16)的上下长度与后身(2)的上下尺寸大致相同,背部(16)的左右尺寸为后身(2)左右尺寸的大致一半以上,从而可在上下方向上对后背进行支撑,两个旁侧部(17、18)以与该背部(16)的表面大致处于同一平面的状态配置在所述后身(2)的左右两旁侧部上。
文档编号B63C9/115GK101342936SQ200810137709
公开日2009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1日
发明者北胁裕章, 尾原省吾, 白石万里子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