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由运输型船舶改装成的半潜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20734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由运输型船舶改装成的半潜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改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由运输型船舶改装成的半潜船。
背景技术
半潜船(Semi-submerged Ship)也称半潜式母船,是专门从事运输超长超重又无法分割吊运的超大型货物(如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大型舰船、潜艇、龙门吊、预制桥梁构件等)的特种海运船舶。半潜船在工作时,通过调整压载水舱中的压载水量,能够平稳的将装货甲板潜入水下,只露出船楼建筑;待运货物被拖拽到已潜入水下的装货甲板上后,半潜船中的空气压缩机启动,利用空气压缩机压缩后的气体将半潜船压载水舱中的压载水排出船体,以使得船身连同装货甲板及待运货物一起浮出水面,之后绑扎固定后运输。半潜船建造复杂,建造周期长且费用昂贵,此前只有荷兰能够建造此类船舶并垄断了国际海运市场,为此,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由运输型船舶改装成的半潜船,具体是将作为运输型船舶的大型油轮改装成半潜船,其改装周期短,费用低。然而现有技术提供的应用该种将作为运输型船舶的大型油轮改装成的半潜船破坏了原船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且改装后的半潜船需要装载大量压载物来保证装货甲板能够下潜到必要的深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运输型船舶改装成的半潜船,以解决现有技术提供的将作为运输型船舶的大型油轮改装成的半潜船破坏了原船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且改装后的半潜船需要装载大量压载物来保证装货甲板能够下潜到必要深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由运输型船舶改装成的半潜船,所述运输型船舶是液化石油气船,且所述液化石油气船的压载水舱和舱室共同作为改装后的所述半潜船的压载水舱,所述半潜船不包括液化石油气罐,而包括液化石油气船甲板、液化石油气船舱室的双层底、液化石油气船舱室舷侧外板以及液化石油气船舱室内的中纵舱壁,所述半潜船还包括置于所述液化石油气船舱室内的第一双层底,所述第一双层底与所述液化石油气船舱室的双层底的上表面之间通过由肘板和加强筋构成的支撑骨架实现连接;分别置于所述液化石油气船舱室内、所述中纵舱壁的两侧的第一纵壁和第二纵壁,且所述第一纵壁和第二纵壁均与所述液化石油气船舱室舷侧外板等高;所述液化石油气船甲板是双层加强甲板。上述由运输型船舶改装成的半潜船中,所述第一双层底的下表面与所述液化石油气船舱室的双层底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可以是1. 5米至2米;所述第一纵壁与所述中纵舱壁之间的距离可以等于所述第二纵壁与所述中纵舱壁之间的距离,且所述第一纵壁和/或第二纵壁与所述中纵舱壁之间的距离可以是所述中纵舱壁与所述液化石油气船舱室舷侧外板之间的距离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运输型船舶改装成的半潜船,所述运输型船舶是液化石油气船,且所述液化石油气船的压载水舱和舱室共同作为改装后的所述半潜船的压载水舱,所述半潜船不包括液化石油气罐、液化石油气船舱室舷侧外板、液化石油气船舱室内的中纵舱壁、以及液化石油气船甲板,而包括液化石油气船舱室的双层底;改装的舷侧外板;改装的中纵舱壁;置于所述液化石油气船舱室内的第一双层底,所述第一双层底与所述液化石油气船舱室的双层底的上表面之间通过由肘板和加强筋构成的支撑骨架实现连接;分别置于所述液化石油气船舱室内、所述改装的中纵舱壁的两侧的第三纵壁和第四纵壁,所述第三纵壁、第四纵壁和所述改装的中纵舱壁均与所述改装的舷侧外板等高,且所述第三纵壁和第四纵壁的高度均低于改装前所述液化石油气船甲板的高度;以及置于所述第三纵壁和第四纵壁上方的双层加强甲板。上述由运输型船舶改装成的半潜船中,所述第一双层底的下表面与所述液化石油气船舱室的双层底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可以是1. 5米至2米;所述第三纵壁与所述改装的中纵舱壁之间的距离可以等于所述第四纵壁与所述改装的中纵舱壁之间的距离,且所述第三纵壁和/或第四纵壁与所述改装的中纵舱壁之间的距离可以是所述改装的中纵舱壁与所述改装的舷侧外板之间的距离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由运输型船舶改装成的半潜船具体是将船体本身配备有压载水舱的液化石油气船改装成半潜船,解决了其它类型的运输船改装成的半潜船需要装载大量压载物来保证装货甲板能够下潜到必要深度的问题;且应用该方式改装后的半潜船的甲板为双层加强甲板,解决了将大型油轮改装成半潜船的方式破坏了原船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问题。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液化石油气船的侧视图;图2是图1中待改装部分的横剖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由运输型船舶改装成的半潜船中,图1中待改装部分改装后的结构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由运输型船舶改装成的半潜船中,图1中待改装部分改装后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应用现有技术提供的将运输型船舶改装成的半潜船需要装载大量压载物来保证装货甲板能够下潜到必要深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由运输型船舶改装成的半潜船中,运输型船舶是船体本身配备有压载水舱的液化石油气船,且液化石油气船的压载水舱和舱室共同作为改装后的半潜船的压载水舱。如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液化石油气船的侧视图,其中的虚线部分为该液化石油气船的待改装部分;如图2是图1中虚线待改装部分的横剖面图,该待改装部分包括液化石油气船甲板21、液化石油气船舱室的双层底 22、液化石油气船舱室舷侧外板23、以及液化石油气船舱室内的中纵舱壁M。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由运输型船舶改装成的半潜船中,图1 中待改装部分改装后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该运输型船舶是船体本身配备有压载水舱的液化石油气船,且液化石油气船的压载水舱和舱室共同作为改装后的半潜船的压载水舱。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由运输型船舶改装成的半潜船不包括液化石油气罐,而包括液化石油气船甲板21、液化石油气船舱室的双层底22、液化石油气船舱室舷侧外板23、液化石油气船舱室内的中纵舱壁M,该由运输型船舶改装成的半潜船还包括置于液化石油气船舱室内的第一双层底25,第一双层底25与液化石油气船舱室的双层底22 的上表面之间通过由肘板和加强筋构成的支撑骨架实现连接;分别置于液化石油气船舱室内、中纵舱壁M的两侧的第一纵壁沈和第二纵壁27,且第一纵壁沈和第二纵壁27均与液化石油气船舱室舷侧外板23等高。为了提高改装后的半潜船的承重能力,其中的液化石油气船甲板21具体为双层加强甲板。优选地,第一双层底25的下表面与液化石油气船舱室的双层底22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优选为1. 5米至2米;为了提高改装后的半潜船的甲板承重能力,第一纵壁沈与中纵舱壁M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纵壁27与中纵舱壁M之间的距离,且第一纵壁沈和/或第二纵壁27与中纵舱壁M之间的距离优选为中纵舱壁M与液化石油气船舱室舷侧外板23之间的距离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改装后的半潜船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由运输型船舶改装成的半潜船还包括沿双层加强甲板的横向一侧延伸的第一延伸甲板观,和/ 或沿双层加强甲板的横向另一侧延伸的第二延伸甲板29,以提高半潜船在运载货物时的稳定性。第一延伸甲板观或第二延伸甲板四的长度优选为液化石油气船宽度的十二分之一至十分之一;第一延伸甲板观和/或第二延伸甲板四优选为U形结构。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由运输型船舶改装成的半潜船中,图1 中待改装部分改装后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该运输型船舶是船体本身配备有压载水舱的液化石油气船,且液化石油气船的压载水舱和舱室共同作为改装后的半潜船的压载水舱。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由运输型船舶改装成的半潜船不包括液化石油气罐、液化石油气船舱室舷侧外板23、液化石油气船舱室内的中纵舱壁24、以及液化石油气船甲板21,而包括液化石油气船舱室的双层底22,该由运输型船舶改装成的半潜船还包括与液化石油气船舱室舷侧外板23位置相同的改装的舷侧外板30 ;与液化石油气船舱室内的中纵舱壁M位置相同的改装的中纵舱壁31 ;置于液化石油气船舱室内的第一双层底 25,第一双层底25与液化石油气船舱室的双层底22的上表面之间通过由肘板和加强筋构成的支撑骨架实现连接;分别置于液化石油气船舱室内、改装的中纵舱壁31的两侧的第三纵壁32和第四纵壁33,第三纵壁32、第四纵壁33和改装的中纵舱壁31均与改装的舷侧外板30等高,且第三纵壁32和第四纵壁33的高度均低于改装前液化石油气船甲板21的高度(如虚线所示);以及置于第三纵壁32和第四纵壁33上方的双层加强甲板34。优选地,第一双层底25的下表面与液化石油气船舱室的双层底22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 5米至2米;为了提高改装后的半潜船的甲板承重能力,第三纵壁32与改装的中纵舱壁31之间的距离等于第四纵壁33与改装的中纵舱壁31之间的距离,且第三纵壁32和/或第四纵壁33与改装的中纵舱壁31之间的距离优选为改装的中纵舱壁31与改装的舷侧外板30之间的距离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改装后的半潜船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由运输型船舶改装成的半潜船还包括沿双层加强甲板的横向一侧延伸的第三延伸甲板35,和/ 或沿双层加强甲板的横向另一侧延伸的第四延伸甲板36,以提高半潜船在运载货物时的稳定性。第三延伸甲板35或第四延伸甲板36的长度优选为液化石油气船宽度的十二分之一至十分之一;第三延伸甲板35和/或第四延伸甲板36优选为U形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由运输型船舶改装成的半潜船具体是将船体本身配备有压载水舱的液化石油气船改装成半潜船,解决了其它类型的运输船改装成的半潜船需要装载大量压载物来保证装货甲板能够下潜到必要深度的问题;且应用该方式改装后的半潜船的甲板为双层加强甲板,解决了将大型油轮改装成半潜船的方式破坏了原船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由运输型船舶改装成的半潜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型船舶是液化石油气船, 且所述液化石油气船的压载水舱和舱室共同作为改装后的所述半潜船的压载水舱,所述半潜船不包括液化石油气罐,而包括液化石油气船甲板、液化石油气船舱室的双层底、液化石油气船舱室舷侧外板以及液化石油气船舱室内的中纵舱壁,所述半潜船还包括置于所述液化石油气船舱室内的第一双层底,所述第一双层底与所述液化石油气船舱室的双层底的上表面之间通过由肘板和加强筋构成的支撑骨架实现连接;分别置于所述液化石油气船舱室内、所述中纵舱壁的两侧的第一纵壁和第二纵壁,且所述第一纵壁和第二纵壁均与所述液化石油气船舱室舷侧外板等高; 所述液化石油气船甲板是双层加强甲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运输型船舶改装成的半潜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层底的下表面与所述液化石油气船舱室的双层底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是1. 5米至2米;所述第一纵壁与所述中纵舱壁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纵壁与所述中纵舱壁之间的距离,且所述第一纵壁和/或第二纵壁与所述中纵舱壁之间的距离是所述中纵舱壁与所述液化石油气船舱室舷侧外板之间的距离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3.一种由运输型船舶改装成的半潜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型船舶是液化石油气船, 且所述液化石油气船的压载水舱和舱室共同作为改装后的所述半潜船的压载水舱,所述半潜船不包括液化石油气罐、液化石油气船舱室舷侧外板、液化石油气船舱室内的中纵舱壁、 以及液化石油气船甲板,而包括液化石油气船舱室的双层底; 改装的舷侧外板; 改装的中纵舱壁;置于所述液化石油气船舱室内的第一双层底,所述第一双层底与所述液化石油气船舱室的双层底的上表面之间通过由肘板和加强筋构成的支撑骨架实现连接;分别置于所述液化石油气船舱室内、所述改装的中纵舱壁的两侧的第三纵壁和第四纵壁,所述第三纵壁、第四纵壁和所述改装的中纵舱壁均与所述改装的舷侧外板等高,且所述第三纵壁和第四纵壁的高度均低于改装前所述液化石油气船甲板的高度;以及置于所述第三纵壁和第四纵壁上方的双层加强甲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由运输型船舶改装成的半潜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层底的下表面与所述液化石油气船舱室的双层底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是1. 5米至2米;所述第三纵壁与所述改装的中纵舱壁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四纵壁与所述改装的中纵舱壁之间的距离,且所述第三纵壁和/或第四纵壁与所述改装的中纵舱壁之间的距离是所述改装的中纵舱壁与所述改装的舷侧外板之间的距离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由运输型船舶改装成的半潜船,运输型船舶是液化石油气船,且所述液化石油气船的压载水舱和舱室共同作为改装后的所述半潜船的压载水舱,半潜船不包括液化石油气罐,还包括第一双层底,第一双层底与液化石油气船舱室的双层底的上表面之间通过由肘板和加强筋构成的支撑骨架实现连接;第一纵壁和第二纵壁,且第一纵壁和第二纵壁均与液化石油气船舱室舷侧外板等高。该种改装方式解决了其它类型的运输船改装成的半潜船需要装载大量压载物来保证装货甲板能够下潜到必要深度的问题;且应用该方式改装后的半潜船的甲板为双层加强甲板,解决了将大型油轮改装成半潜船的方式破坏了原船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问题。
文档编号B63B35/44GK202138515SQ20112015338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3日
发明者宗智, 林哲, 陈志强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