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溺水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31128阅读:6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简易溺水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的简易溺水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溺水身亡的不幸事故发生,准备一些必要的救生设备是很有必要的。虽然使用救生圈和救生衣可以有效实施救助,但是携带非常不方便,不可能用于自救。并且,救助他人时,在事故现场往往也不能及时找到这些设备,极大地影响了救治时间。传统方法中,如果将一根小麦管含在嘴里,使小麦管的顶端位于水面之上,则人在潜入水里后也可以待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小麦管如果太长,则会使吸进去的空气,和排出来的二氧化碳在管内发生冲撞,导致氧气供应不足,最终还是会导致窒息。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易溺水救生装置,本装置平时体积很小方便携带;而一旦溺水发生可以迅速打开,通过向小气囊呼气使之膨胀后,带着导气管的顶部浮出水面,还可以通过向大气囊呼气,使之膨胀后带着溺水人员一起上浮;尤其是利用流体力学原理,通过设置在呼气和吸气时分别开启的两个气阀,解决了长导管内二氧化碳气流回流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简易溺水救生装置,其包含配合设置的以下部件导气管,将所述导气管的上部设为上升段;小气囊,与所述导气管的上升段固定连接;所述小气囊在充气膨胀后,带着导气管的上升段一起上浮,并至少使所述上升段设置的导气口露出水面;呼吸管,与所述导气管的下部连通,落水人员通过呼吸管设置的呼吸口用嘴进行呼吸。所述呼吸管进一步包含与所述导气管连通来提供氧气的主管,所述呼吸口开设在所述主管上;在所述主管上环绕该呼吸口还设置有咬合件;所述呼吸管还包含与所述主管连通的分叉管,将所述分叉管上不与主管连通的一端设为开口,通过所述分叉管的开口来排出二氧化碳气体;在所述主管内设置有第一气阀,以及限制第一气阀向外侧开启的第一挡板;同时,在所述分叉管内设置有第二气阀,以及限制第二气阀向内侧开启的第二挡板。所述救生装置中还设置有收纳盒,在所述收纳盒的其中一个侧面开设有活动开口,并在该收纳盒的其中同一个侧面或另一个侧面开设有固定开口;所述呼吸管的主管的上部,通过固定开口穿设到所述收纳盒内,并与所述导气管的下部连通,所述主管与收纳盒在固定开口处形成不可活动的连接;所述呼吸管的其他部分都位于收纳盒以外。所述分叉管与所述主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固用的连接环。[0015]所述导气管的中部是螺旋状的软管;所述导气管的上升段布置在所述收纳盒的活动开口以外;所述软管平时是放置在所述收纳盒内的,而在救生时将该软管从活动开口处拉出来。所述救生装置中还设置有大气囊,所述大气囊平时折叠后另外放置在所述收纳盒中;所述大气囊在充气膨胀后带着落水人员一起浮出水面。所述大气囊的外表面套设有作为抓手的网兜。所述小气囊设置有用来充气并调整小气囊重心的接口 ;所述大气囊另外设置有用来充气的接口,所述大气囊的接口能够与所述呼吸管的分叉管的开口对接;所述小气囊和大气囊各自的接口内,分别设置有防止漏气的密闭阀。
所述分叉管的开口处设置有口径略小于该分叉管管径的插口,将分叉管的所述插口插入到所述大气囊的接口内进行对接;并且,在分叉管的所述插口上设置有外螺纹,并在所述大气囊的接口处设置有相匹配的内螺纹。本实用新型所述简易溺水救生装置,其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平时将导气管的中部软管、大气囊等部分放置在收纳盒中,体积很小方便随身携带;发生溺水时可以将这些部件快速取出,通过向小气囊充气,使之膨胀后带着导气管的上升段浮出水面;本实用新型中,尤其是利用了流体力学原理,在呼吸管提供氧气的主管内设置有第一气阀及限制第一气阀向外侧开启的第一挡板,还在呼吸管用于二氧化碳排放的分叉管内设置有第二气阀,以及限制第二气阀向内侧开启的第二挡板,解决了长导管内二氧化碳气流回流的问题,从而能够在第一时间保持溺水者的呼吸通畅,赢得救助时间。另外,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将分叉管与一大气囊对接,利用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向大气囊充气,使之膨胀后带着落水人员浮出水面逃生,因此,在没人救援的情况下也可以积极展开自救。

图I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简易溺水救生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简易溺水救生装置的大气囊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I中所述简易溺水救生装置的导管的分叉呼吸管在吸气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4是图I中所述简易溺水救生装置的导管的分叉呼吸管在呼气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所述简易溺水救生装置中,首先设置有一个收纳盒10,在该收纳盒10的其中一个侧面开设有活动开口 11,并在收纳盒10的其中同一个或另一个侧面开设有固定开口 12。本实施例中,活动开口 11位于该收纳盒10的上表面,而固定开口 12设置在收纳盒10的下表面。所述简易溺水救生装置还设置了一个导气管30,将该导气管30的上部设为上升段31,使导气管30的上升段31与一个小气囊50形成固定连接,导气管30的中部是螺旋状的软管。平时将导气管30的上升段31布置在收纳盒10的活动开口 11以外,而将导气管30的中部软管放置在收纳盒10内;在救生时可以将导气管30的中部软管从活动开口 11处拉出来。在保证通气量的情况下,应当使导气管30的重量尽可能的轻,并且方便从收纳盒10中取出。小气囊50可以使用气球来实现。所述小气囊50平时是不膨胀的,可以是与上升段31 —起置于收纳盒10以外,也可以是与导气管30中部一起放在收纳盒10中,并在救生时才拉出使用。落水后,可以通过小气囊50上设置的接口 51,将口中憋的最后一口气灌入小气囊50中,使小气囊50膨胀后带着导气管30的上升段31 —起上浮,并至少使得上升段31的顶部开口露出水面。小气囊50的接口 51内设置有密闭阀,可以保证充入的气体不会漏气,可使用救生圈的气门芯等类似装置实现。另外,可以通过设计小气囊50上接口 51的布置位置,来调整小气囊50充气后的重心分布,从而使得小气囊50及导气管30上升段31在浮至水面后的稳定性得到增强,因 此,即使在水面有风浪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导气管30处于竖直状态,进而保证上升段31顶部的导气口畅通。配合参见图I和图3、图4所示,所述简易溺水救生装置中,主要还设置了一个分叉型的呼吸管20,该呼吸管20进一步设置有一个主管21和一个分叉管22,所述分叉管22的一端连通至主管21的中部,另一端设为开口。主管21的上部穿过收纳盒10的固定开口12与所述导气管30的下部连通,主管21与收纳盒10在固定开口 12处的连接是不可活动的;呼吸管20的其他部分都位于收纳盒10以外。可以在分叉管22与主管21的连接处设置连接环25进行加固,防止断裂。当小气囊50带着导气管30的上升段31浮出水面后,落水人员通过所述呼吸管20的主管21下端用嘴呼吸,可以进一步在所述主管21的下部环绕设置咬合件24,咬住该咬合件24能够防止主管21从嘴巴中脱落。在所述呼吸管20分叉以后,在所述主管21内设置有第一气阀211,以及紧邻第一气阀211的开口外侧(在图3或图4中为第一气阀211的上方)的第一挡板212 ;同时在呼吸管20的分叉管22内设置有第二气阀221,以及紧邻第二气阀221的开口内侧(在图3或图4中为第二气阀221的左方)的第二挡板222。第一气阀211和第二气阀221打开时可以使其所在的管道保持畅通,第一气阀211和第二气阀221关闭时应当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并且,在气阀关闭时会由相应的挡板来限位,则可以使所在的管道密闭。具体的,如图3所示,由所述主管21负责提供氧气,即,空气从水面上方经导气管30流入主管21,第一气阀211被打开,落水人员通过主管21下端用嘴吸气。此时,分叉管22外部的水或二氧化碳(下文会具体说明),即使通过分叉管22的开口进入并推动第二气阀221,也会由于第二挡板222的限位作用,而使第二气阀221不会被打开。落水人员可以通过鼻子呼气,也可以通过所述分叉管22来排出二氧化碳。如图4所示,在通过所述分叉管22呼出二氧化碳气体时,第二气阀221被打开。此时,即使二氧化碳气体进入主管21内并推动第一气阀211,也会由于第一挡板212的限位作用,而使第一气阀211不会被打开。本实用新型呼吸管20内上述对呼气和吸气的分流设计,可以保证在导气管30很长时,也不会使气流相互冲撞致使氧气供应量不够的情况发生。[0038]如图2所示,所述简易溺水救生装置中,还设置有一个大气囊40,该大气囊40平时折叠后也放置在收纳盒10中;落水后通过在大气囊40上设置的接口 41向其充气,使大气囊40膨胀后带着落水人员一起浮出水面;接口 41内设置有密闭阀42,防止漏气。进一步,在大气囊40的外表面还套设了网兜43,这提供了着力点,方便落水人员抓手,同时也增加了大气囊40的强度。大气囊40在刚开始溺水时不需要使用,此时 ,通过从呼吸管20的分叉管22开口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在水面上产生气泡来传递溺水信号。等到稍作稳定,即,落水人员可以通过呼吸管20及导气管30进行呼吸后,再将大气囊40的接口 41与呼吸管20的分叉管22开口对接,利用从分叉管22呼出的气体充入大气囊40,使其蓬起。在所述分叉管22的开口处设置有口径略小于分叉管22管径的插口 23,将插口 23部分插入到大气囊40的接口41内来进行对接,并且,在分叉管22的该插口 23上设置有外螺纹231,并在大气囊40的接口处设置了相匹配的内螺纹411,实现两者的可靠密闭连接。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简易溺水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配合设置的以下部件 导气管(30),将所述导气管(30)的上部设为上升段(31); 小气囊(50),与所述导气管(30)的上升段(31)固定连接;所述小气囊(50)在充气膨胀后,带着导气管(30)的上升段(31)—起上浮,并至少使所述上升段(31)设置的导气口露出水面; 呼吸管(20),与所述导气管(30)的下部连通,落水人员通过呼吸管(20)设置的呼吸口用嘴进行呼吸。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简易溺水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呼吸管(20)进一步包含与所述导气管(30)连通来提供氧气的主管(21),所述呼吸口开设在所述主管(21)上,在所述主管(21)上环绕该呼吸口还设置有咬合件(24);所述呼吸管(20)还包含与所述主管(21)连通的分叉管(22),将所述分叉管(22)上不与主管(21)连通的一端设为开口,通过所述分叉管(22)的开口来排出二氧化碳气体; 在所述主管(21)内设置有第一气阀(211),以及限制第一气阀(211)向外侧开启的第一挡板(212);同时,在所述分叉管(22)内设置有第二气阀(221),以及限制第二气阀(221)向内侧开启的第二挡板(22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简易溺水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救生装置中还设置有收纳盒(10),在所述收纳盒(10)的其中一个侧面开设有活动开口(11),并在该收纳盒(10)的其中同一个侧面或另一个侧面开设有固定开口(12);所述呼吸管(20)的主管(21)的上部,经由所述固定开口(12)穿设到所述收纳盒(10)内,并与所述导气管(30)的下部连通,所述主管(21)与收纳盒(10)在固定开口(12)处形成不可活动的连接;所述呼吸管(20)的其他部分都位于收纳盒(10)以外。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简易溺水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叉管(22 )与所述主管(21)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固用的连接环(25 )。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简易溺水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气管(30)的中部是螺旋状的软管;所述导气管(30)的上升段(31)布置在所述收纳盒(10 )的活动开口( 11)以外;所述软管平时是放置在所述收纳盒(10 )内的,而在救生时将该软管从活动开口(11)处拉出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简易溺水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救生装置中还设置有大气囊(40),所述大气囊(40)平时折叠后另外放置在所述收纳盒(10)中;所述大气囊(40)在充气膨胀后带着落水人员一起浮出水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简易溺水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气囊(40 )的外表面套设有作为抓手的网兜(43 )。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简易溺水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气囊(50)设置有用来充气并调整小气囊(50)重心的接口(51); 所述大气囊(40)另外设置有用来充气的接口(41),所述大气囊(40)的接口(41)能够与所述呼吸管(20)的分叉管(22)的开口对接; 所述小气囊(50 )和大气囊(40 )各自的接口内,分别设置有防止漏气的密闭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简易溺水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叉管(22)的开口处设置有口径略小于该分叉管(22)管径的插口(23),将分叉管(22)的所述插口(23)插入到所述大气囊(40)的接口(41)内进行对接; 并且,在分叉管(22 )的所述插口( 23 )上设置有外螺纹(231),并在所述大气囊(40 )的接口(41)处设置有相匹配的内螺纹(4 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的简易溺水救生装置,设置有导气管,与导气管的下部连通的呼吸管,在充气膨胀后带着导气管的上升段浮出水面的小气囊,以及充气膨胀后带着落水人员浮出水面的大气囊;尤其是在呼吸管提供氧气的主管内设置有第一气阀及限制第一气阀向外侧开启的第一挡板,还在呼吸管用于二氧化碳排放的分叉管内设置有第二气阀,以及限制第二气阀向内侧开启的第二挡板,解决了长导管内二氧化碳气流回流的问题。使用该简易溺水救生装置,一来能够保持人员的呼吸通畅;二是可以传递救生信号;三是帮助人员浮出水面实施自救,从而在危难时刻有效实施救助。
文档编号B63C11/18GK202557777SQ201220139650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5日
发明者史晓芳 申请人:上海市青浦区华新中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