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运动载具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55057发布日期:2022-10-28 22:00阅读:38来源:国知局
水上运动载具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系有关于一种水上运动载具改良结构;特别是指一种载具本体可供人员执行多种水上运动的作用之技术。


背景技术:

2.应用船板类结构供人员执行水上(休闲)运动,已为现有技艺。例如,中国台湾第106207777号「绑绳式独木舟船衣」、第108108314号「冲浪板结构」专利案等,系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
3.现有技术也揭示了一种结合冲浪和划船原理的运动,或称为立桨冲浪/立式划桨(即,stand up paddle;简称sup)。立桨使用的载具可称为「冲浪舟」、「立桨冲浪板」或「桨板」;也称为站立划水板或滑水桨板。因为简单易学、不受年龄限制和几乎可在任何水域环境进行,而使得所述运动的推行更为普遍和广泛。
4.一个有关上述使用在立桨的桨板(或独木舟的底板)在结构和应用方面的课题是,如何在结构精简或结构设计简单的条件下,提供人员可进行更多样化的水上运动或水域运动。
5.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数据显示了有关现有立桨的桨板或其类似物在结构和使用方面的设计技艺。如果重行设计考虑该桨板或其类似物的结构,使其构造不同于习用结构,将可改变它的使用和操作型态,而有别于现有技术;实质上,在符合操作乐趣和结构精简的条件下,达到提供人员进行更多样化的水上运动或水域运动等作用。
6.而这些课题在上述的参考数据中均未被教示或具体公开。


技术实现要素:

7.于是,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水上运动载具改良结构,包括一载具本体;所述载具本体可供人员站立、坐、卧、伏载

等模式。载具本体定义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载具本体之一计划位置(或第一端)设置有一孔洞结构;所述孔洞结构容许人员至少部分脸部对应(或部分头部通过),提供人员可在载具本体上执行多种水上运动(例如,立桨、划水、冲浪、漂浮、浮潜

等),同时具备容许人员观视水面下的景观等双重(或多重)作用。
8.根据本发明之水上运动载具改良结构,该载具本体定义有第一面(或称上表面)和第二面(或称下表面);以及,第二面在孔洞结构的周边设置有一(弧形突出)透明体。所述透明体提供人员头部通过孔洞结构后,容许人员观视水面下的景观的休闲运动。
附图说明
9.第1图系本发明之外观结构示意图;图中假想线部分显示了载具本体是一类似独木舟的结构情形。
10.第2图系本发明之操作实施例示意图;描绘了人员在载具本体上进行浮潜运动的
情形。
11.第3图系本发明之一操作实施例示意图;描绘了人员在载具本体上进行浮潜运动的情形。
12.第4图系本发明之一修正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显示了载具本体设置透明体的结构情形。
13.第5图系第4图之操作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4.其中:
15.10-载具本体;
16.11-第一面;
17.12-第二面;
18.13-孔洞结构;
19.14-第一端;
20.15-第二端;
21.16-舷部;
22.17-第一边;
23.18-第二边;
24.19-第三边;
25.20-透明体;
26.30-呼吸器。
具体实施方式
27.请参阅第1、2及3图,本发明之水上运动载具改良结构包括一载具本体10;所述载具本体10成一板状结构体(或称桨板)的型态,可供人员站立、坐、卧、伏(或划桨)

等模式。
28.第1图的假想线部分描绘了载具本体10的周边区域设置有高度高于载具本体10的舷部16结构,使载具本体10构成类似船、轻艇、独木舟或其类似水行器的型态。
29.在所采的实施例中,载具本体10定义有第一面11(或称上表面)和第二面12(或称下表面);载具本体10也定义有第一端14和相对第一端14的第二端15。
30.以及,载具本体10之一计划位置(或载具本体10的第一端14)设置有一(几何形轮廓)孔洞结构13;所述孔洞结构13可供人员至少部分脸部对应(或部分头部通过),以容许人员观视水面下的景观(或称浮潜);例如,第2、3图所描绘的情形。
31.第2、3图也描绘了人员可配戴面镜、呼吸器30或其类似装置,在载具本体10上进行浮浅或观视水下景观的情形。在可行的实施例中,呼吸器30也可设置在孔洞结构13的周边,以利于人员可直接配戴和进行水上运动。
32.图中显示了孔洞结构13趋近于人体脸部(或头部)轮廓的型态,以符合或利于对应人员脸部或容许头部通过。因此,孔洞结构13包括略成平弧形线的第一边17、连接第一边17两端分别朝载具本体10的第二端15方向成弧形延伸的第二边18;所述两第二边18朝相对方向逐渐接近而连接形成弯弧形线的第三边19的型态。
33.可了解的是,载具本体10提供了人员可在其上执行多种水上运动;例如,立桨(瑜珈)、划水、冲浪、漂浮、浮潜

等的作用。同时,具备容许人员观视水面下的景观等作用。
34.请参考第4,5图,描绘了一个修正的实施例。图中显示了载具本体10的第二面12在孔洞结构13的周边设置有一透明体20。透明体20成半球体结构或弧形突出于载具本体10的型态。所述透明体20提供人员头部通过孔洞结构13后,容许人员进行观视水面下的景观的休闲运动。
35.代表性的来说,这水上运动载具改良结构在符合操作乐趣和结构精简的条件下,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包括了下列的优点和考虑:
36.1.该载具本体10的组合结构、链接关系已被重行设计考虑;例如,使载具本体10定义有第一面11、第二面12和第一端14、第二端15;载具本体10的第一端14(或第二端15)设置孔洞结构13;载具本体10的第二面12沿孔洞结构13周边设置透明体20等部分,明显不同于现有结构型态,也改变了它的使用和操作型态。
37.2.特别是,载具本体10达到了提供人员进行更多样化的水上运动或水域运动等作用;改善了现有结构只能进行单一种(休闲)运动的情形。
38.故,本发明系提供了一有效的水上运动载具改良结构,其空间型态系不同于现有者,且具有现有技术中无法比拟之优点,系展现了相当大的进步,诚已充份符合发明专利之要件。


技术特征:
1.一种水上运动载具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载具本体(10),成一板状结构体的型态,定义有第一面(11)、第二面(12)和第一端(14)、相对所述第一端(14)的第二端(15);所述载具本体(10)的一计划位置设置有孔洞结构(13);所述孔洞结构(13)可对应人员至少部分脸部,以容许人员观视水面下的景观。2.如权利请求1所述的水上运动载具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载具本体(10)的周边区域设置有高度高于所述载具本体(10)的舷部(16)结构。3.如权利请求1或2所述的水上运动载具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计划位置是所述第一端(14)和所述第二端(15)的至少其中之一的位置;所述孔洞结构(13)的周边设置有呼吸器(30)。4.如权利请求1或2所述的水上运动载具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孔洞结构(13)包括成平弧形线的第一边(17)、连接所述第一边(17)两端分别朝所述载具本体(10)的所述第二端(15)方向成弧形延伸的两第二边(18);所述两第二边(18)朝相对方向逐渐接近而连接形成弯弧形线的第三边(19)的型态。5.如权利请求3所述的水上运动载具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孔洞结构(13)包括成平弧形线的第一边(17)、连接所述第一边(17)两端分别朝所述载具本体(10)的所述第二端(15)方向成弧形延伸的两第二边(18);所述两第二边(18)朝相对方向逐渐接近而连接形成弯弧形线的第三边(19)的型态。6.如权利请求1或2所述的水上运动载具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载具本体(10)在所述孔洞结构(13)的周边设置有一透明体(20)。7.如权利请求3所述的水上运动载具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载具本体(10)在所述孔洞结构(13)的周边设置有一透明体(20)。8.如权利请求4所述的水上运动载具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载具本体(10)在所述孔洞结构(13)的周边设置有一透明体(20)。9.如权利请求5所述的水上运动载具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载具本体(10)在所述孔洞结构(13)的周边设置有一透明体(20)。10.如权利请求6所述的水上运动载具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透明体(20)设置在所述载具本体(10)的所述第二面(12);所述透明体(20)成半球体结构或弧形突出于所述载具本体(10)。11.如权利请求7所述的水上运动载具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透明体(20)设置在所述载具本体(10)的所述第二面(12);所述透明体(20)成半球体结构或弧形突出于所述载具本体(10)。12.如权利请求8所述的水上运动载具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透明体(20)设置在所述载具本体(10)的所述第二面(12);所述透明体(20)成半球体结构或弧形突出于所述载具本体(10)。13.如权利请求9所述的水上运动载具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透明体(20)设置在所述载具本体(10)的所述第二面(12);所述透明体(20)成半球体结构或弧形突出于所述载具本体(10)。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上运动载具改良结构,包括一载具本体;所述载具本体可供人员站立、坐、卧、伏载


技术研发人员:王秀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秀凤
技术研发日:2021.04.26
技术公布日:2022/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