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航化水下搜救装置

文档序号:34101549发布日期:2023-05-10 17:05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航化水下搜救装置

本发明涉及灾害救助工作,具体是一种自航化水下搜救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气候的变化,灾害爆发频率逐年增多,这将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尤其是当灾害来临时,短时间内救援显得格外重要,但是救援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去解救或者搜寻其他生命体的做法显然是不明智的。目前在洪灾来临时有利用无人机搜救的技术,但是此技术的使用有局限性,只能在水面范围内搜寻,或者采用潜水装置在城市洪水搜救过程中又过于大材小用,故基于抢救时效性、装置简便性、搜救自航化的要求,提出一种自航化水下搜救装置,该装置通过功能综合化的集成主板,控制电机、防水灯、红外线热成像仪工作,实现自主化在一定水域内水面、水下展开全方位搜救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航化水下搜救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自航化水下搜救装置,包括防水外壳,所述防水外壳上部盖板上设置防水灯,且盖板四周设置防撞泡沫,所述防水外壳内部安置电机,所述电机尾部电机转子连接旋桨,所述电机由集成主板来控制,所述集成主板同时控制防水灯、红外线热成像仪,所述防水外壳内部设置的蓄电池为整个装置提供能量。

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水外壳内部设置防撞层,避免设置的仪器受到损害或颠簸影响工作,所述防水外壳下部壳体与上部盖板间设置密封条,保证内部的密封性。

5、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水外壳上部盖板设置的防水灯,防水灯的照明便于搜救工作的展开和装置的回收。

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撞泡沫直接固定于防水外壳的上部盖板的四周,减轻搜救装置靠岸或者与水流中其他洪阻物的碰撞。

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红外线热成像仪由集成主板控制,并可将检测图像实时发送至外接设备,便于对受困人员解救。

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成主板是包含控制装置沉浮平稳的传感器、与外接的连接装置、gps定位装置等的集成系统,所述集成主板由外接设备所控制,遥控可通过集成主板控制水下搜救装置的具体移动,或者利用外接设备自动划分搜救范围,水下搜救装置可以自动在一定区域内工作。

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成主板通过调节旋桨的运转,保证装置的多方向移动及全方位搜救。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发明通过设置蓄电池与电机相连接,蓄电池可为整个装置供电以外,电机转子在水流的作用下,同时可以产生电量,储存于蓄电池中,体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

12、2、本发明通过设置集成主板,实现对防水灯、电机、红外线热成像仪的控制,同时可利用外接设备与集成主板的连接,划定搜救范围,实现在一定水域内水面和水下的搜救工作、及时解救被困人员的目的,体现出抢救时效性、搜救自航化等优点。

13、3、本发明通过功能综合化的集成主板,控制电机、防水灯、红外线热成像仪工作,这一套简易综合系统更适用于城市洪水的搜救作业。



技术特征:

1.一种自航化水下搜救装置,包括防水外壳,所述防水外壳上部盖板上设置防水灯,且盖板四周设置防撞泡沫,所述防水外壳内部安置电机、集成主板、红外线热成像仪、蓄电池,所述电机尾部电机转子连接旋桨,所述集成主板控制电机、防水灯、红外线热成像仪,所述防水外壳内部设置的蓄电池为整个装置提供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航化水下搜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外壳内部设置防撞层,所述防水外壳下部壳体与上部盖板间设置密封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航化水下搜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主板由外接设备所控制,外接控制设备可通过集成主板控制水下搜救装置的具体移动,或者利用外接设备自动划分搜救范围,水下搜救装置可以自动在一定区域内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航化水下搜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主板通过调节旋桨的运转,保证装置的多方向移动及全方位搜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航化水下搜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主板是包含控制装置沉浮平稳的传感器、与外接的连接装置、gps定位装置等的集成系统。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航化水下搜救装置,包括防水外壳,所述防水外壳上部盖板上设置防水灯,且盖板四周设置防撞泡沫,所述防水外壳内部安置蓄电池、集成主板、红外线热成像仪、电机,所述电机尾部电机转子连接旋桨,所述集成主板同时控制电机、防水灯、红外线热成像仪,所述防水外壳内部设置的蓄电池为整个装置提供能量。该装置基于抢救时效性、装置简便性、搜救自航化的要求,通过功能综合化的集成主板,控制电机、防水灯、红外线热成像仪协调工作,实现自主化在一定水域内水面、水下展开全方位搜救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李川楠,蒋昌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沙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