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面垃圾收集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83216发布日期:2022-04-30 21:11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面垃圾收集船的制作方法

1.本专利申请涉及垃圾收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面垃圾收集船。


背景技术:

2.生活垃圾排放至河流湖泊中,不仅影响了水系的自然景观,而且对水体造成了污染破坏。
3.对于水面漂浮垃圾通常采用收集装置进行清理,其中,存在一种传送带收集式的垃圾收集器,在其后方的下方且与其位置有重叠的垃圾收集框,通过传送带将垃圾传输到后方的收集框内完成垃圾收集,但是,当收集框装满时,由于垃圾框与传送带收集器有所重叠,导致垃圾收集框很难通过吊装来吊起,只能通过人工缓慢抬起向外一侧移动,耗时耗力,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水面垃圾收集船。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面垃圾收集船,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水面垃圾收集船,包括两个呈平行布设的船体,两个所述船体之间的前端转动连接有前端延伸进入水面的输送架,两个船体之间的后端转动连接有位于输送架下方的承托架,承托架内放置有垃圾收集框,承托架靠近输送架的一端侧壁与输送架之间铰接有当垃圾收集框脱离承托架后输送架带动承托架转动翘起方便垃圾收集框取出的连杆。
7.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架的两端侧壁连接有第一转杆,第一转杆通过第一轴承座转动连接在船体的上端面上,输送架位于第一转杆前方一段的重量大于位于第一转杆后方一段与承托架的重量之和。
8.进一步的,所述承托架的后侧两端连接有第二转杆,第二转杆通过第二轴承座转动连接在船体的上端面上,连杆的数量为两个,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承托架的侧壁前端上,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输送架位于第一转杆后方的一段侧壁上。
9.进一步的,所述承托架为内设空腔的矩形框架,矩形框架的上部搭设在两个船体的上端面上,矩形框架的下部位于两个船体之间,且矩形框架的下端面位于船体吃水线的上方。
10.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架包括有支撑框架,支撑框架的前后两端转动连接有向外延伸且与支撑框架位于同一平面上的转轴,转轴上固定套设有链轮,两个转轴上设置有环形状的传送带,传送带的内圈设置有与链轮匹配的链条,位于上方的转轴的一端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驱动电机通过支撑板固定在支撑框架的侧壁上。
1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架位于第一转杆前方一段的上端面连接有向上延伸的防护板。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水面垃圾收集船,当垃圾装满垃圾
收集框时,通过将其缓慢吊起脱离承托架,此时,由于输送架位于第一转杆前端部分的重量较重,会向下沉,导致输送架的后端翘起,在连杆的带动下,承托架以第二转杆为轴心转动,输送架的投影面积减小,不与垃圾收集框位置重叠,从而方便将垃圾收集框吊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省劳动力,提升工作效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去除船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输送架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号说明:船体1、输送架2、支撑框架21、转轴22、链轮 23、防护板24、驱动电机3、承托架4、垃圾收集框5、连杆6、第一转杆7、第一轴承座8。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申请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申请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申请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1.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2.一种水面垃圾收集船,如图1-4所示,包括两个呈平行布设的船体1,两个船体1之间的前端转动连接有前端延伸进入水面的输送架2,两个船体1之间的后端转动连接有位于输送架2下方的承托架4,承托架4内放置有垃圾收集框5,承托架4靠近输送架2的一端侧壁与输送架2之间铰接有当垃圾收集框5脱离承托架4后输送架2带动承托架4 转动翘起方便垃圾收集框5取出的连杆6。
23.其中,输送架2的两端侧壁连接有第一转杆7,第一转杆7通过第一轴承座8转动连接在船体1的上端面上,输送架2位于第一转杆7 前方一段的重量大于位于第一转杆7后方一段与承托架4的重量之和,便于当垃圾收集框5脱离承托架4时,在重力作用下,输送架2的后端翘起,从而不影响垃圾收集框5的吊装,如图3和图4所示。
24.其中,承托架4的后侧两端连接有第二转杆,第二转杆通过第二轴承座转动连接在船体1的上端面上,连杆6的数量为两个,连杆6 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承托架4的侧壁前端上,连杆6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输送架2位于第一转杆7后方的一段侧壁上,承托架4为内设空腔的矩形框架,矩形框架的上部搭设在两个船体1的上端面上,矩形框架的下部位于两个船体1之间,且矩形框架的下端面位于船体1吃水线的上方,便于垃圾收集框5内的垃圾控水,以减轻重量。
25.另外,如图5和图6所示,输送架2包括有支撑框架21,支撑框架21的前后两端转动连接有向外延伸且与支撑框架21位于同一平面上的转轴22,转轴22上固定套设有链轮23,
如图6所示,两个转轴 22上设置有环形状的传送带,传送带的内圈设置有与链轮23匹配的链条,位于上方的转轴22的一端连接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驱动电机3 通过支撑板固定在支撑框架21的侧壁上,支撑框架21位于第一转杆7 前方一段的上端面连接有向上延伸的防护板24,驱动电机3启动,带动传送带将水面的垃圾传输至垃圾收集框5内,完成水面垃圾的清除。
26.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专利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专利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专利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水面垃圾收集船,包括两个呈平行布设的船体(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船体(1)之间的前端转动连接有前端延伸进入水面的输送架(2),两个船体(1)之间的后端转动连接有位于输送架(2)下方的承托架(4),承托架(4)内放置有垃圾收集框(5),承托架(4)靠近输送架(2)的一端侧壁与输送架(2)之间铰接有当垃圾收集框(5)脱离承托架(4)后输送架(2)带动承托架(4)转动翘起方便垃圾收集框(5)取出的连杆(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面垃圾收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架(2)的两端侧壁连接有第一转杆(7),第一转杆(7)通过第一轴承座(8)转动连接在船体(1)的上端面上,输送架(2)位于第一转杆(7)前方一段的重量大于位于第一转杆(7)后方一段与承托架(4)的重量之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面垃圾收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架(4)的后侧两端连接有第二转杆,第二转杆通过第二轴承座转动连接在船体(1)的上端面上,连杆(6)的数量为两个,连杆(6)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承托架(4)的侧壁前端上,连杆(6)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输送架(2)位于第一转杆(7)后方的一段侧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面垃圾收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架(4)为内设空腔的矩形框架,矩形框架的上部搭设在两个船体(1)的上端面上,矩形框架的下部位于两个船体(1)之间,且矩形框架的下端面位于船体(1)吃水线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面垃圾收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架(2)包括有支撑框架(21),支撑框架(21)的前后两端转动连接有向外延伸且与支撑框架(21)位于同一平面上的转轴(22),转轴(22)上固定套设有链轮(23),两个转轴(22)上设置有环形状的传送带,传送带的内圈设置有与链轮(23)匹配的链条,位于上方的转轴(22)的一端连接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驱动电机(3)通过支撑板固定在支撑框架(21)的侧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面垃圾收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21)位于第一转杆(7)前方一段的上端面连接有向上延伸的防护板(2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面垃圾收集船,两个船体之间的后端转动连接有位于输送架下方的承托架,承托架内放置有垃圾收集框,承托架靠近输送架的一端侧壁与输送架之间铰接有当垃圾收集框脱离承托架后输送架带动承托架转动翘起方便垃圾收集框取出的连杆。本水面垃圾收集船,当垃圾装满垃圾收集框时,通过将其缓慢吊起脱离承托架,此时,由于输送架位于第一转杆前端部分的重量较重,会向下沉,导致输送架的后端翘起,在连杆的带动下,承托架以第二转杆为轴心转动,输送架的投影面积减小,不与垃圾收集框位置重叠,从而方便将垃圾收集框吊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省劳动力,提升工作效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橙 倪杰 吴培松 刘剑青 薛小豫 董凤亮 高磊 钱云飞 时俊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飞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7
技术公布日:2022/4/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