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自动飘浮船用信号回收舱

文档序号:34006401发布日期:2023-04-29 20:39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上自动飘浮船用信号回收舱

本发明涉及信息存储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水上自动飘浮船用信号回收舱。


背景技术:

1、信号回收舱主要用于船舶上,对船舶的航行数据等各类进行回收存储的设备,当船舶遭受严重损毁时,为防止信号回收舱遭到破坏,需要将信号回收舱及时抛掷于水上,与船舶分离,后续再对信号回收舱进行打捞即可。

2、为方便信号回收舱的搜寻和打捞,现有回收舱一般通过在外部设置气囊等充气装置,当回收舱落水时,回收舱可通过外部的充气装置实现于水面的漂浮,进而方便搜寻人员的搜寻和打捞。

3、但由于充气装置设置于回收舱的外部,当船体发生严重事故时,导致充气装置容易在外部气压或物体的冲击下发生损毁,以致回收舱落于水体后无法自动漂浮,对搜寻人员的搜寻和打捞工作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水上自动飘浮船用信号回收舱,解决现有技术中船用信号回收舱的漂浮装置容易在外部冲击下发生损毁,导致回收舱落水后无法自动漂浮于水面的技术问题。

2、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水上自动飘浮船用信号回收舱,包括:

3、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信号腔,所述壳体的圆周方向开设有气囊安装腔,所述壳体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气囊安装腔连通的气囊弹出口;

4、信息存储模块,所述信息存储模块固定于所述信号腔内;

5、气囊模块,所述气囊模块包括具有充气状态和压缩状态的环形浮力气囊和若干柱形气囊,所述环形浮力气囊与各所述柱形气囊连通,所述环形浮力气囊和所述柱形气囊处于压缩状态时,所述环形浮力气囊和所述柱形气囊均位于所述气囊安装腔内,各所述柱形气囊的端部均位于所述环形浮力气囊的内侧,所述柱形气囊处于充气状态时,所述柱形气囊带动所述环形浮力气囊经由所述气囊弹出口弹出气囊安装腔,所述环形浮力气囊处于充气状态时,所述环形浮力气囊带动回收舱漂浮于水面;

6、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用于在回收舱脱离船体时,对各所述柱形气囊充气。

7、可选地,所述气囊模块还包括环形充气气囊,所述环形充气气囊装设于所述气囊安装腔内,各所述柱形气囊远离所述环形浮力气囊的一端与所述环形充气气囊的内部连通,所述充气装置用于通过对所述环形充气气囊充气,而实现对各所述柱形气囊的充气。

8、可选地,所述气囊安装腔包括由外内依序连通的第一环形腔、第二环形腔和第三环形腔,所述气囊弹出口与所述第一环形腔连通,所述第二环形腔和所述第三环形腔的连接处设置有阻隔面,所述环形浮力气囊、所述柱形气囊和所述环形充气气囊分别装设于所述第一环形腔、所述第二环形腔和所述第三环形腔内,所述阻隔面用于阻隔所述环形充气气囊进入所述第二环形腔。

9、可选地,所述第二环形腔的圆周方向上固定有若干间隔块,各所述间隔块将所述第一环形腔分隔形成若干柱形腔,各所述柱形腔均朝所述壳体的径向方向延伸,且各所述柱形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腔和所述第二环形腔连通,各所述间隔块靠近所述第三环形腔的一面形成所述阻隔面,各所述柱形气囊均分别装设于各所述柱形腔内。

10、可选地,各所述柱形腔的内壁均设置有橡胶密封层,所述柱形气囊处于充气状态时,所述柱形气囊的周侧与所述橡胶密封层密封贴合。

11、可选地,所述壳体的表面还开设有气囊容纳槽,所述气囊容纳槽位于所述壳体的圆周方向上并位于所述气囊弹出口的周侧,所述环形浮力气囊处于充气状态时,所述环形浮力气囊的侧面与所述气囊容纳槽的侧壁密封贴合。

12、可选地,所述壳体的表面还设置有至少两个防护罩,各所述防护罩围合于所述气囊容纳槽的槽口一侧,各所述防护罩的两端均通过可断销钉固定于所述壳体的表面,各所述防护罩的两侧与相邻的所述防护罩的两侧密封贴合。

13、可选地,所述防护罩的两端设置有密封凸起,所述气囊容纳槽的槽口开设有与所述密封凸起适配的密封槽,所述密封凸起设置于所述密封槽内并与所述密封槽的侧壁贴合,所述密封凸起通过所述可断销钉固定于所述密封槽内。

14、可选地,所述充气装置包括罐体、连接管、控制器和电磁单向阀,所述罐体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位于所述气囊模块的下方,所述罐体的内部填充有液态氮,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气囊模块和所述罐体的内部连通,所述电磁单向阀装设于所述连接管上,所述控制器设置于船体上并与所述电磁单向阀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在回收舱断线后,控制所述电磁单向阀开启。

15、可选地,所述充气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位于所述罐体的一侧,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磁单向阀电连接,用于对所述罐体周侧的温度进行感应,并在感应到所述罐体周侧超过一定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电磁单向阀开启。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上自动飘浮船用信号回收舱的有益效果包括:该信号回收舱通过设置壳体、信息存储模块、气囊模块和充气装置,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信号腔,信息存储模块固定于信号腔内,信息存储模块可对船体的各类航行信息进行记录并储存,壳体的圆周方向开设有气囊安装腔,壳体的表面开设有与气囊安装腔连通的气囊弹出口,气囊模块包括环形浮力气囊和若干柱形气囊,环形浮力气囊和若干柱形气囊具有充气状态和压缩状态,环形浮力气囊和柱形气囊处于压缩状态时,环形浮力气囊和柱形气囊均位于气囊安装腔内,各柱形气囊的端部均位于环形浮力气囊的内侧,环形浮力气囊与各柱形气囊连通,当船体发生事故,以致回收舱脱离船体时,充气装置对各柱形气囊进行充气,使各柱形气囊形成充气状态而伸直,进而将环形浮力气囊从气囊弹出口弹出气囊安装腔并围合于壳体的周侧,使得回收舱落于水下时,可通过环形浮力气囊带动回收舱漂浮于水面,为搜寻人员的搜寻和打捞工作提供方便;通过将环形浮力气囊设置于气囊安装腔,可有避免环形浮力气囊在外部冲击下发生损毁,实现回收舱落于水面后的稳定上浮。



技术特征:

1.一种水上自动飘浮船用信号回收舱,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自动飘浮船用信号回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模块还包括环形充气气囊,所述环形充气气囊装设于所述气囊安装腔内,各所述柱形气囊远离所述环形浮力气囊的一端与所述环形充气气囊的内部连通,所述充气装置用于通过对所述环形充气气囊充气,而实现对各所述柱形气囊的充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上自动飘浮船用信号回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安装腔包括由外内依序连通的第一环形腔、第二环形腔和第三环形腔,所述气囊弹出口与所述第一环形腔连通,所述第二环形腔和所述第三环形腔的连接处设置有阻隔面,所述环形浮力气囊、所述柱形气囊和所述环形充气气囊分别装设于所述第一环形腔、所述第二环形腔和所述第三环形腔内,所述阻隔面用于阻隔所述环形充气气囊进入所述第二环形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上自动飘浮船用信号回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腔的圆周方向上固定有若干间隔块,各所述间隔块将所述第一环形腔分隔形成若干柱形腔,各所述柱形腔均朝所述壳体的径向方向延伸,且各所述柱形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腔和所述第二环形腔连通,各所述间隔块靠近所述第三环形腔的一面形成所述阻隔面,各所述柱形气囊均分别装设于各所述柱形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上自动飘浮船用信号回收舱,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柱形腔的内壁均设置有橡胶密封层,所述柱形气囊处于充气状态时,所述柱形气囊的周侧与所述橡胶密封层密封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水上自动飘浮船用信号回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表面还开设有气囊容纳槽,所述气囊容纳槽位于所述壳体的圆周方向上并位于所述气囊弹出口的周侧,所述环形浮力气囊处于充气状态时,所述环形浮力气囊的侧面与所述气囊容纳槽的侧壁密封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上自动飘浮船用信号回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表面还设置有至少两个防护罩,各所述防护罩围合于所述气囊容纳槽的槽口一侧,各所述防护罩的两端均通过可断销钉固定于所述壳体的表面,各所述防护罩的两侧与相邻的所述防护罩的两侧密封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水上自动飘浮船用信号回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的两端设置有密封凸起,所述气囊容纳槽的槽口开设有与所述密封凸起适配的密封槽,所述密封凸起设置于所述密封槽内并与所述密封槽的侧壁贴合,所述密封凸起通过所述可断销钉固定于所述密封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水上自动飘浮船用信号回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包括罐体、连接管、控制器和电磁单向阀,所述罐体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位于所述气囊模块的下方,所述罐体的内部填充有液态氮,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气囊模块和所述罐体的内部连通,所述电磁单向阀装设于所述连接管上,所述控制器设置于船体上并与所述电磁单向阀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在回收舱断线后,控制所述电磁单向阀开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水上自动飘浮船用信号回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位于所述罐体的一侧,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磁单向阀电连接,用于对所述罐体周侧的温度进行感应,并在感应到所述罐体周侧超过一定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电磁单向阀开启。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信息存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上自动飘浮船用信号回收舱;包括壳体、信息存储模块、气囊模块和充气装置,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信号腔,信息存储模块固定于信号腔内,壳体的圆周方向开设有气囊安装腔,壳体的表面开设有与气囊安装腔连通的气囊弹出口,气囊模块包括环形浮力气囊和若干柱形气囊,环形浮力气囊和柱形气囊处于压缩状态时,环形浮力气囊和柱形气囊均位于气囊安装腔内,当船体发生事故,以致回收舱脱离船体时,充气装置对各柱形气囊进行充气,将环形浮力气囊从气囊弹出口弹出使得回收舱可通过环形浮力气囊带动回收舱漂浮于水面;通过将环形浮力气囊设置于气囊安装腔,可有避免环形浮力气囊在外部冲击下发生损毁。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彬,黄涛,陈威,徐双喜,李应刚,郭佳凯,肖经林,张琦,吕成刚,杨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