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尾轴尾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81557发布日期:2022-08-27 01:41阅读:70来源:国知局
新型的尾轴尾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新型的尾轴尾管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船舶的尾轴冷却水都是轴向流动,沿海航行的船舶,尾轴管末端又容易被渔网缠绕,把冷却水轴向出口堵死,造成尾轴高分子轴承因冷却不够,摩擦发热而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避免尾轴因渔网缠绕堵塞轴向出口而过热的新型的尾轴尾管装置。
4.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为:新型的尾轴尾管装置,包括尾轴管,尾轴管内可转动穿设有尾轴,尾轴沿自身中心轴转动,尾轴的尾端同轴固定设置有螺旋桨,所述尾轴管与尾轴之间具有若干过水间隙供冷却液沿尾轴的轴向流过,所述尾轴管的尾端沿径向贯通开设有若干透水孔供冷却液流出,所述透水孔与过水间隙相连通。
5.进一步改进的是:尾轴管上设置有第一轴承座及与第一轴承座配合使用的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座与尾轴管固定连接,尾轴穿设于第一轴承,过水间隙开设于第一轴承的内端面,透水孔开设于第一轴承座。
6.进一步改进的是:尾轴管的尾端设置有保护罩,保护罩和螺旋桨之间具有轴向出口供冷却液流出,轴向出口与过水间隙相连通。
7.进一步改进的是:尾轴管上设置有第二轴承座、以及与第二轴承座配合使用的第二轴承,尾轴穿设于第二轴承,第二轴承沿轴向开设有若干过水间隙供冷却水流过。
8.进一步改进的是:尾轴管和第二轴承座通过尾管相连接,尾管套设在尾轴上,尾管和尾轴之间具有间隙供冷却液流过。
9.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保护罩上设置有渔网割刀用于割断渔网。
10.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透水孔的断面为椭圆形。
11.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透水孔的孔径为16-20mm。
12.进一步改进的是:位于上方的透水孔,作为检测尾轴下沉量的标准支点。
13.进一步改进的是:位于下方的透水孔内设置有磨损型电阻棒式传感器,磨损型电阻棒式传感器与外部主控系统电连接,用于监控尾轴是否下沉异常。
14.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能够有效防止渔网堵塞冷却液的出水口,保证冷却液能够正常流通,对尾轴进行冷却,避免螺旋桨过热。
15.2、椭圆形的开孔便于伸入割舍刀,用于清理尾轴管与尾轴之间的渔网,避免渔网进一步向内延伸。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新型的尾轴尾管装置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18.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0.参考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示的是新型的尾轴尾管装置,包括尾轴管4,尾轴管4内可转动穿设有尾轴3,尾轴3沿自身中心轴转动,尾轴3的尾端同轴固定设置有螺旋桨1。
21.尾轴管4上设置有第一轴承座9及与第一轴承座9配合使用的第一高分子轴承2,第一轴承座9与尾轴管4固定连接,尾轴3穿设于第一高分子轴承2,第一高分子轴承2的内端面沿中心轴延伸开设有十道过水间隙11供冷却液流过,第一轴承座9和螺旋桨1之间具有轴向出口c供冷却液流出,轴向出口c与过水间隙11相连通,同时在第一轴承座9与保护罩8上沿径向开设有透水孔10,当尾轴管4的末端被渔网缠绕,把轴向出口c堵死后,冷却水可以通过透水孔10排入海里,保证冷却水的流动顺畅,避免过热。
22.为了使得尾轴管4与尾轴3之间的稳定性,尾轴管4上设置有第二轴承座12、以及与第二轴承座12配合使用的第二高分子轴承6,尾轴3穿设于第二高分子轴承6,同样,在第二高分子轴承6沿轴向开设有若干过水间隙11供冷却水流过。
23.尾轴管4和第二轴承座12通过尾管5相连接,尾管5套设在尾轴3上,尾管5和尾轴3之间具有间隙供冷却液流过;冷却液依次通过第二高分子轴承6上的过水间隙11、尾管5和尾轴3之间的间隙、第一高分子轴承2上的过水间隙11然后从轴向出口c和透水孔10排出,对尾轴3进行充分的冷却。
24.为了减小渔网堵塞轴向出口c的概率,尾轴管4的尾端设置有保护罩8,所述保护罩8上设置有渔网割刀7用于割断渔网。
25.所述透水孔10的断面为椭圆形,以便于利用割绳刀切割渔网丝,防止渔网进一步向尾轴3与尾轴管4的内部缠绕。
26.所述透水孔10的孔径为16-20mm。
27.位于上方的透水孔10,可以作为检测尾轴3下沉量的标准支点。
28.位于下方的透水孔10内设置有磨损型电阻棒式传感器,磨损型电阻棒式传感器与外部主控系统电连接,用于监控尾轴3是否下沉异常。
29.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技术特征:
1.新型的尾轴尾管装置,包括尾轴管,尾轴管内可转动穿设有尾轴,尾轴的尾端同轴固定设置有螺旋桨,所述尾轴管与尾轴之间具有若干过水间隙供冷却液沿尾轴的轴向流过,其特征在于:所述尾轴管的尾端沿径向贯通开设有若干透水孔供冷却液流出,所述透水孔与过水间隙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尾轴尾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尾轴管上设置有第一轴承座及与第一轴承座配合使用的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座与尾轴管固定连接,尾轴穿设于第一轴承,过水间隙开设于第一轴承的内端面,透水孔开设于第一轴承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尾轴尾管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轴承座和螺旋桨之间具有轴向出口供冷却液流出,轴向出口与过水间隙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的尾轴尾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尾轴管上设置有第二轴承座、以及与第二轴承座配合使用的第二轴承,尾轴穿设于第二轴承,第二轴承沿轴向开设有若干过水间隙供冷却水流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的尾轴尾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尾轴管和第二轴承座通过尾管相连接,尾管套设在尾轴上,尾管和尾轴之间具有间隙供冷却液流过。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尾轴尾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尾轴管的尾端设置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上设置有用于割断渔网的渔网割刀。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尾轴尾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的横截面为椭圆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尾轴尾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的孔径为16-20m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尾轴尾管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上方的透水孔,作为检测尾轴下沉量的标准支点。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尾轴尾管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下方的透水孔内设置有磨损型电阻棒式传感器,磨损型电阻棒式传感器与外部主控系统电连接,用于监控尾轴是否下沉异常。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避免尾轴因渔网缠绕而过热的新型的尾轴尾管装置,包括尾轴管,尾轴管内可转动穿设有尾轴,尾轴沿自身中心轴转动,尾轴的尾端同轴固定设置有螺旋桨,所述尾轴管与尾轴之间具有若干过水间隙供冷却液沿尾轴的轴向流过,所述尾轴管的尾端沿径向贯通开设有若干透水孔供冷却液流出,所述透水孔与过水间隙相连通。所述透水孔与过水间隙相连通。所述透水孔与过水间隙相连通。


技术研发人员:黄开祥 施丽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兴通海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04
技术公布日:2022/8/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