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漂浮光伏项目组串式逆变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38115发布日期:2023-02-17 21:00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上漂浮光伏项目组串式逆变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逆变器安装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水上漂浮光伏项目组串式逆变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社会各界稳步推进光伏项目的建设工作,将光伏发电与建筑屋顶、沙漠、山地等结合起来,取得丰硕的实践成果和社会效益。然而,部分地区可开发土地资源稀缺,水资源丰富,在湖泊、水库、采煤塌陷区的水面等场地建设水上光伏项目,具有一定的操作可行性,其优点包括以下几点:
3.1.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电力负荷需求旺盛,水上光伏并网电量可以就近消纳;
4.2.无需占用宝贵的林地、耕地、一般农用地等土地资源,将光伏项目与水库、采煤塌陷区水面等水域相结合,能提高水域场址的经济附加值;
5.3.水域周边温度相对稳定,能避免光伏组件夏季期间的过热现象,相应地提高水上光伏的发电量;
6.4.水上光伏能抑制藻类生长,减少水体蒸发,便于水域生态环境治理。
7.对于传统光伏项目的组串式逆变器,较多采用组件支架、柱体抱箍等安装方式。而在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中,各项材料、技术、工艺仍处探索试应用阶段,如果将组串式逆变器布置在水域岸边,将大大增加直流电缆的消耗量和电能损失,提高水上光伏电站的工程造价和运维成本,不利于水上光伏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省直流电缆消耗量的水上漂浮光伏项目组串式逆变器安装结构。
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10.一种水上漂浮光伏项目组串式逆变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浮体平台、安装支架以及逆变器;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两个底梁、两个立柱、至少一个横梁、至少一个斜撑以及一个逆变器挂板,所述底梁固定在所述浮体平台上,在每个所述底梁上固定一个所述立柱,在两个立柱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横梁,在所述横梁上固定所述逆变器挂板,至少一个所述斜撑固定在所述底梁与立柱之间和/或两个立柱之间;所述逆变器固定在所述逆变器挂板上。
11.所述斜撑为两个,分别为固定在所述底梁与立柱之间的第一斜撑,固定在两个立柱之间的第二斜撑。
12.浮体平台箱体内填充层为聚苯乙烯泡沫层,具有轻质、可漂浮的特征,可以为组串式逆变器、安装支架提供充足的承载力。
13.在所述浮体平台上内置浮体连接件,通过螺栓将底梁固定在浮体平台上。
14.所述底梁侧面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立柱,所述第一斜撑两端设置固定孔,一端通过
螺栓固定连接底梁,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立柱,保证安装支架横向结构的牢固性。
15.所述横梁有两个,所述横梁的两端通过螺栓连接两个立柱。所述斜支撑两端设置固定孔,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横梁,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立柱,保证安装支架竖向结构的牢固性。
16.所述挂板表面设置有固定孔,通过设置固定孔,挂板可以与横梁、立柱进行螺栓连接,保证挂板的稳定性。
17.本实用新型水上漂浮光伏项目组串式逆变器安装结构,在浮体平台上固定安装支架,将组串式逆变器固定在安装支架上,所以组串式逆变器安装结构是位于水体上的,与水上光伏组件的距离缩短,就能相应节省直流电缆的消耗量和电能损失,综合降低水上漂浮式光伏项目的造价成本。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上漂浮光伏项目组串式逆变器安装结构示意图一。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上漂浮光伏项目组串式逆变器安装结构示意图二。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上漂浮光伏项目组串式逆变器安装结构示意图三。
21.图4为浮体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浮体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逆变器挂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浮体平台;2、底梁;3、浮体连接件;4、立柱;5、横梁;6、第一斜撑;7、第二斜撑;8、逆变器挂板;9、组串式逆变器;10、凹槽,11、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基础上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6.请参阅图1、图2、图3,一种水上漂浮光伏项目组串式逆变器安装结构,包括浮体平台1、安装支架以及组串式逆变器9。安装支架包括两个底梁2、两个立柱4、至少一个横梁5、至少一个斜撑以及逆变器挂板8。底梁2固定在浮体平台1上,在每个底梁2上固定一个立柱4,在两个立柱4之间固定连接横梁5,在横梁5上固定逆变器挂板8,组串式逆变器9固定在逆变器挂板8上。
27.在一个实施例中,底梁2通过浮体连接件3与浮体平台1连接。具体连接方式是:在浮体平台1上设置两排凹槽10,每排不少于2个凹槽。凹槽10尺寸为115mm(长)
×
15mm(宽)
ꢀ×
72mm(深)。在凹槽10内安装浮体连接件3,在浮体连接件3表面铺设底梁2,将底梁2固定安装在浮体平台1上。
28.在一个实施例中,底梁2可采用304不锈钢角钢。
29.在一个实施例中,浮体连接件3的结构如图5所示,包括上端的螺栓孔31,与螺栓孔连通的螺母腔32以及位于下端的两个支脚33。将浮体连接件3插入到体连接件3的凹槽10
内。两个支脚33在插入过程中嵌入浮体平台1内,从而实现浮体连接件3与浮体平台1的连接。
30.底梁2通过位于螺栓孔31内的螺栓与浮体连接件3连接。
31.在底梁2侧面一端通过螺栓11连接立柱4,立柱4采用304不锈钢角钢。制作第一斜撑6,在第一斜撑6两端设置固定孔,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底梁2,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立柱4,对安装支架横向结构进行稳定性加固。
32.采用两个横梁5,横梁5两端与立柱4进行螺栓连接。制作第二斜撑7,在第二斜撑7两端设置固定孔,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立柱4,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横梁5,对安装支架竖向结构进行稳定性加固。在逆变器挂板8表面设置固定孔,通过螺栓对立柱4、横梁5、挂板8进行连接,保证挂板安装的稳定性。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并非全部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都应覆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水上漂浮光伏项目组串式逆变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浮体平台、安装支架以及逆变器;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两个底梁、两个立柱、至少一个横梁、至少一个斜撑以及一个逆变器挂板,所述底梁固定在所述浮体平台上,在每个所述底梁上固定一个所述立柱,在两个立柱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横梁,在所述横梁上固定所述逆变器挂板,至少一个所述斜撑固定在所述底梁与立柱之间和/或两个立柱之间;所述逆变器固定在所述逆变器挂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漂浮光伏项目组串式逆变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为两个,分别为固定在所述底梁与立柱之间的第一斜撑,固定在两个立柱之间的第二斜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漂浮光伏项目组串式逆变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浮体平台上内置浮体连接件,通过螺栓将底梁固定在浮体平台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上漂浮光伏项目组串式逆变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连接件包括上端的螺栓孔,与螺栓孔连通的螺母腔以及位于下端的两个支脚;两个所述支脚嵌入所述浮体平台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漂浮光伏项目组串式逆变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撑两端设置固定孔,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底梁,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立柱。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漂浮光伏项目组串式逆变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撑两端设置固定孔,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横梁,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立柱。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漂浮光伏项目组串式逆变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梁采用第一角钢,第一角钢的一个面与浮体平台连接,第一角钢的另一个立面设置螺栓孔,通过螺栓连接设置有螺栓孔的所述立柱。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上漂浮光伏项目组串式逆变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采用第二角钢,所述横梁采用第三角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漂浮光伏项目组串式逆变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逆变器挂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逆变器通过位于固定孔上的螺栓固定在所述逆变器挂板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上漂浮光伏项目组串式逆变器安装结构,包括浮体平台、安装支架以及逆变器,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两个底梁、两个立柱、至少一个横梁、至少一个斜撑以及一个逆变器挂板,所述底梁固定在所述浮体平台上,在每个所述底梁上固定一个所述立柱,在两个立柱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横梁,在所述横梁上固定所述逆变器挂板;所述逆变器固定在所述逆变器挂板上。本实用新型用于水上漂浮光伏项目组串式逆变器安装结构,所述浮体平台和安装支架能为组串式逆变器提供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能将组串式逆变器布置在水上光伏组件附近区域,降低水上光伏项目电缆消耗量和电能损失,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应用价值。高的经济效益和应用价值。高的经济效益和应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陈昌海 汤志辉 金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羲和电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11
技术公布日:2023/2/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