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VLCC气泡减阻稳压腔涂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91319发布日期:2023-06-17 22:37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VLCC气泡减阻稳压腔涂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船舶设计及建设,具体涉及一种新型vlcc气泡减阻稳压腔涂装结构。


背景技术:

1、大型30万吨油船(vlcc)气泡减阻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船舶性能,减少油耗。气泡减阻系统在船体底部需要设置专用稳压腔用于在船体外板处建立气层以减少船舶在航行期间的船舶阻力,提高船舶性能,减少船舶能耗。由于稳压腔是由半圆管与船体焊接,受半圆管尺寸的限制,当半圆管焊接后对焊接处的焊缝无法进行涂装处理。未经涂装处理的焊缝在海水和气泡双重作用下很容易造成腐蚀,由于稳压腔设置在外板处,该处的腐蚀很容易造成船舶泄漏等重大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b型液货舱绝缘处所环境控制系统,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2、一种新型vlcc气泡减阻稳压腔涂装结构,有横向放置的稳压腔半圆管,所述稳压腔半圆管两端固定有稳压腔涂装盒,所述稳压腔半圆管、所述稳压腔涂装盒焊接在船体外板及船体t型材上。

3、所述稳压腔涂装盒带有方形盒体,所述盒体顶部固定有密封盖板,在所述密封盖板下方、所述盒体内壁上焊接有座圈基座,所述座圈基座与所述盒体底部存在间距,座圈固定在所述座圈基座上,人孔盖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座圈上,所述稳压腔涂装盒内部与所述稳压腔半圆管内部相连通。

4、在所述密封盖板外部中心固定有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焊接座,所述焊接座内部设置有焊接丝堵。

5、上述一种新型vlcc气泡减阻稳压腔涂装结构,更进一步地,所述稳压腔半圆管由多段稳压腔半圆子管组成,所述多段稳压腔半圆子管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是圆形短管。

6、上述一种新型vlcc气泡减阻稳压腔涂装结构,更进一步地,所述圆形短管与所述稳压腔半圆子管焊接。

7、上述一种新型vlcc气泡减阻稳压腔涂装结构,更进一步地,所述人孔盖与所述座圈之间固定有垫圈。

8、上述一种新型vlcc气泡减阻稳压腔涂装结构,更进一步地,所述稳压腔涂装盒底部与所述船体外板焊接,所述稳压腔涂装盒侧壁与所述t型材焊接。

9、上述一种新型vlcc气泡减阻稳压腔涂装结构,更进一步地,所述稳压腔涂装盒内部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所述座圈基座,多个所述座圈基座连接形成椭圆形,与所述人孔盖的螺栓孔相对应。

10、上述一种新型vlcc气泡减阻稳压腔涂装结构,更进一步地,所述稳压腔各结构均采用铬钢材质

11、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设置有盒型装置密封盖板对盒型装置整体进行焊接密封,并且设置有盒型装置焊接座及盒型装置焊接丝堵进行磅压试验,保证此处密性。设置的盒型装置可以有效的达到对稳压腔的涂装要求,并且对于盒型装置进行双层保护及相关的密性试验,提高了整体的设计及安装质量,避免了发生焊缝腐蚀甚至船体泄漏的风险,提高了船舶的整体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vlcc气泡减阻稳压腔涂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有横向放置的稳压腔半圆管,所述稳压腔半圆管两端固定有稳压腔涂装盒,所述稳压腔半圆管、所述稳压腔涂装盒焊接在船体外板及船体t型材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vlcc气泡减阻稳压腔涂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腔半圆管由多段稳压腔半圆子管组成,所述多段稳压腔半圆子管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是圆形短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vlcc气泡减阻稳压腔涂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短管与所述稳压腔半圆子管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vlcc气泡减阻稳压腔涂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孔盖与所述座圈之间固定有垫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vlcc气泡减阻稳压腔涂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腔涂装盒底部与所述船体外板焊接,所述稳压腔涂装盒侧壁与所述t型材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vlcc气泡减阻稳压腔涂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腔涂装盒内部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所述座圈基座,多个所述座圈基座连接形成椭圆形,与所述人孔盖的螺栓孔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vlcc气泡减阻稳压腔涂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腔各结构均采用铬钢材质。


技术总结
一种新型VLCC气泡减阻稳压腔涂装结构,有横向放置的稳压腔半圆管,稳压腔半圆管两端固定有稳压腔涂装盒,稳压腔半圆管及涂装盒焊接在船体外板及T型材上。稳压腔涂装盒盒体顶部固定有密封盖板,在密封盖板下方、盒体内壁上焊接有座圈基座,座圈固定在座圈基座上,人孔盖通过螺栓固定在座圈上,稳压腔涂装盒内部与稳压腔半圆管内部相连通。在密封盖板外部固定有圆柱形焊接座,焊接座内部设置有焊接丝堵。本发明设置有密封盖板对盒体整体进行焊接密封,并且设置有焊接座及焊接丝堵进行磅压试验,保证此处密性。有效的达到对稳压腔的涂装要求,并且进行双层保护及相关的密性试验,避免了发生焊缝腐蚀甚至船体泄漏的风险,提高了船舶的整体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臧大伟,刘晓龙,盛善星,许环运,张丽波,李志鹏,郭兴鹍,崔再峰,倪建伟,赵文亮,关永乐,蓝玉,骆雪,李嘉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