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上救援用机器化救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02049发布日期:2023-12-16 06:41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上救援用机器化救捞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海上救援,具体为一种海上救援用机器化救捞装置。


背景技术:

1、海上交通是各种海上作业高度利用的渠道之一,由于人为因素或者一些自然因素海上事故发生率每年都在增长。

2、目前,国内外对于落海人员救捞的防救装备和方法主要采用一些比较传统的救捞方式,比如,发射缆绳、抛掷救生圈、充气橡皮筏或者直升机救援等,救援效率比较低下,且有时候需要救生员亲自下水进行救援,对救生员也会造成一定的生命安全威胁,因而需要研发一种能够机器化的对落海人员进行救援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上救援用机器化救捞装置,解决了传统对落海人员救援的方式效率低下,危险系数高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海上救援用机器化救捞装置,包括甲板,所述甲板的上部设置有底座,底座的上部分别设置有l形支撑梁和收卷器,收卷器上收卷有钢丝绳,钢丝绳的下端连接有救捞件。

3、所述l形支撑梁的上方内部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螺纹套筒,所述l形支撑梁的上方后侧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位于凹槽的内部位置处连接有第一螺杆,螺纹套筒通过螺纹旋接于第一螺杆的外部。

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纹套筒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轮,所述l形支撑梁的上侧两个拐角处均设置有第二导轮,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均对钢丝绳进行导向。

5、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救捞件包括有两个空心的浮木和固定连接于钢丝绳下端的限位座,限位座的底部转动设置有齿轮盘,两个浮木的两侧上部均设置有连接绳,各个连接绳的另一端均固定设置于齿轮盘的底部,两个浮木之间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的底部设置有浮箱,浮箱的两侧之间设置有救援辅助件,两个浮木的一侧之间设置有拖拉驱动件,且两个浮木相对的一侧位于限位板的上方位置处均设置有导向槽,两个导向槽的内部之间滑动设置有握把杆。

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座的一侧安装有第四伺服电机,第四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主齿轮,主齿轮与齿轮盘相啮合。

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拖拉驱动件包括设置于两个浮木一侧之间的限位壳,限位壳的内部转动设置有两个传动轮,且限位壳的一侧安装有第三伺服电机,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传动轮相连接,两个传动轮之间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且两个传动轮的一端位于浮木的内部位置处均连接有第二螺杆,两个第二螺杆的一端外部均旋接有与其相适配的螺母套,所述握把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螺母套相连接。

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救援辅助件包括分别转动设置于浮箱两侧的限位盘和固定设置于浮箱前侧的限位筒,两个限位盘的一侧均安装有液压缸,两个液压缸的输出轴之间连接有固定板,所述限位筒的内部转动设置有收卷轴,收卷轴的外部收卷有支撑布,所述限位筒的前侧设置有与支撑布相适配的进出槽,支撑布穿过进出槽并与固定板相连接,支撑布的上部两个边缘处均设置有发条弹簧片。

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限位盘的一端位于浮箱的内部位置处连接有限位轴,限位轴的外部设置有蜗轮,所述浮箱的底部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蜗杆,蜗杆与蜗轮相啮合。

1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上救援用机器化救捞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1、该海上救援用机器化救捞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机器化的对落海人员进行救助工作,大大的提高了救援的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救生员的救助工作强度,对救生员和落海人员的生命安全起到了保障的作用。

12、2、该海上救援用机器化救捞装置,在救援的过程中,若救援船无法靠近落海人员时,在第一伺服电机的工作下,能够使螺纹套筒运动,将钢丝绳往外顶,从而使救捞件往落海人员的方向移动,便于实施救援工作。

13、3、该海上救援用机器化救捞装置,在救援时,落海人员抓住握把杆,然后在第三伺服电机的工作下,能够使握把杆运动,将落海人员给拖到限位板上,无需落海人员亲自爬到限位板上,节省了落海人员的体力。

14、4、该海上救援用机器化救捞装置,在救援时,第四伺服电机使主齿轮带动齿轮盘转动,进而能够带动限位板转动,从而将限位板上拖拉的位置给转动到落海人员的面前,使得落海人员能够快速的被救到限位板上,提高了救援的效率。

15、5、该海上救援用机器化救捞装置,当落海人员无意识时,在液压缸的工作下,能够使支撑布将落海人员给捞起来,然后再将救捞件给吊起来,从而能够完成对无意识的落海人员的救助工作。



技术特征:

1.一种海上救援用机器化救捞装置,包括甲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板(1)的上部设置有底座(2),底座(2)的上部分别设置有l形支撑梁(3)和收卷器(4),收卷器(4)上收卷有钢丝绳(5),钢丝绳(5)的下端连接有救捞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救援用机器化救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套筒(3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轮(33),所述l形支撑梁(3)的上侧两个拐角处均设置有第二导轮(36),第一导轮(33)和第二导轮(36)均对钢丝绳(5)进行导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救援用机器化救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捞件(6)包括有两个空心的浮木(64)和固定连接于钢丝绳(5)下端的限位座(61),限位座(61)的底部转动设置有齿轮盘(62),两个浮木(64)的两侧上部均设置有连接绳(63),各个连接绳(63)的另一端均固定设置于齿轮盘(62)的底部,两个浮木(64)之间设置有限位板(65),限位板(65)的底部设置有浮箱(66),浮箱(66)的两侧之间设置有救援辅助件(67),两个浮木(64)的一侧之间设置有拖拉驱动件(68),且两个浮木(64)相对的一侧位于限位板(65)的上方位置处均设置有导向槽(69),两个导向槽(69)的内部之间滑动设置有握把杆(6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上救援用机器化救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61)的一侧安装有第四伺服电机(611),第四伺服电机(611)的输出轴连接有主齿轮(612),主齿轮(612)与齿轮盘(62)相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上救援用机器化救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拉驱动件(68)包括设置于两个浮木(64)一侧之间的限位壳(681),限位壳(681)的内部转动设置有两个传动轮(682),且限位壳(681)的一侧安装有第三伺服电机(684),第三伺服电机(684)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传动轮(682)相连接,两个传动轮(682)之间通过传动带(683)传动连接,且两个传动轮(682)的一端位于浮木(64)的内部位置处均连接有第二螺杆(685),两个第二螺杆(685)的一端外部均旋接有与其相适配的螺母套(686),所述握把杆(61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螺母套(686)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救援用机器化救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辅助件(67)包括分别转动设置于浮箱(66)两侧的限位盘(671)和固定设置于浮箱(66)前侧的限位筒(672),两个限位盘(671)的一侧均安装有液压缸(673),两个液压缸(673)的输出轴之间连接有固定板(674),所述限位筒(672)的内部转动设置有收卷轴(675),收卷轴(675)的外部收卷有支撑布(677),所述限位筒(672)的前侧设置有与支撑布(677)相适配的进出槽(676),支撑布(677)穿过进出槽(676)并与固定板(674)相连接,支撑布(677)的上部两个边缘处均设置有发条弹簧片(67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海上救援用机器化救捞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限位盘(671)的一端位于浮箱(66)的内部位置处连接有限位轴(679),限位轴(679)的外部设置有蜗轮(6710),所述浮箱(66)的底部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6711),第二伺服电机(6711)的输出轴连接有蜗杆(6712),蜗杆(6712)与蜗轮(6710)相啮合。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上救援用机器化救捞装置,本发明涉及海上救援技术领域,包括甲板,所述甲板的上部设置有底座,底座的上部分别设置有L形支撑梁和收卷器,收卷器上收卷有钢丝绳,钢丝绳的下端连接有救捞件,所述L形支撑梁的上方内部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螺纹套筒,所述L形支撑梁的上方后侧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位于凹槽的内部位置处连接有第一螺杆,螺纹套筒通过螺纹旋接于第一螺杆的外部。该海上救援用机器化救捞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机器化的对落海人员进行救助工作,大大的提高了救援的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救生员的救助工作强度,对救生员和落海人员的生命安全起到了保障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龙,徐长流,汪国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台市海一船用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