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船台移船小车布置及计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287894发布日期:2023-09-01 09:33阅读:61来源:国知局
水平船台移船小车布置及计算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船舶,尤其涉及一种水平船台移船小车布置及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1、船舶可在水平船台进行建造,然后通过液压移船小车进行顶升移船至半潜驳,再通过半潜驳下潜至指定深度实现下水。以现有的移船小车为例,移船小车布置在水平船台的路轨上,该移船小车的额定载荷为250t/台,正常情况下2台250t小车前后组合成1台500t组合台车,2台250t小车之间油路联通,自动均载。根据不同船的重量分布情况进行小车分组,各大组内所有小车通过外接串联油管联通,实现自动均载。船体与移船小车之间有钢支架,钢支架有额定载荷1000t及500t两种,额定载荷1000t钢支架又分为标准1000t钢支架及加强版的1000t钢支架两种,可视情况选用。

2、目前该方式已是造船界比较常用的建造和下水方式,而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便是液压移船小车顶升移船,其需要在船体底部布置若干移船小车,通过液压系统将目标船顶升至一定高度再移船至指定位置,目前只能采用人工经验布置小车,为了保证移船安全需要布置大量的小车,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平船台移船小车布置及计算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移船时布置小车数量多、成本高、耗费人力物力的难题。

2、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平船台移船小车布置及计算方法,包括:

4、对目标船的特性进行分析以生成分析结果;

5、根据所述分析结果,将所述目标船沿船长方向划分为多个区域;

6、基于单个移船小车的参数组成具有不同支撑载荷的小车组,并在每个所述小车组的顶端配置与其支撑载荷相对应的钢支架;

7、根据初步布置方案校核每个所述区域内的每个所述移船小车的承载能力使用率;

8、基于每个所述移船小车的承载能力使用率满足预设要求,对每个所述钢支架进行托举支撑设计以使其受力面积大于预设值并避免其与船体直接接触;

9、对每个顶升处的结构应力进行校核并根据校核结果调整移船小车的位置和/或数量以保证其满足许用要求;

10、对所有的移船小车提供的总牵引力和需要克服的滚动摩檫力进行校核,根据校核结果调整移船小车的位置和/或数量以保证其满足移船要求并生成最终布置方案;

11、其中,所述特性包括所述目标船的重量和线型。

12、优选的,其中,所述目标船的重量分析结果利用所述目标船的重量分布曲线得到。

13、优选的,其中,对每个顶升处的结构应力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校核。

14、优选的,其中,所述顶升处结构应力校核至少包括以下结构:船体外板、内底板、肋板、纵桁。

15、优选的,其中,根据所述目标船的线型分析结果,部分钢支架与所述目标船之间利用楔木塞紧打实。

16、优选的,其中,所述钢支架采用工字钢制成,且所述钢支架上设置有镂空区域以避免其与船体直接接触。

17、优选的,其中,所述钢支架与所述目标船的船体结构之间敷设有黑胶皮、塑料膜和滑石粉。

18、优选的,其中,所述目标船沿船长方向分为5个区域。

19、优选的,其中,在所述目标船为集装箱船的状态下,5个区域包括尾部机舱、尾货舱、中货舱、首货舱、首部。

20、优选的,其中,所述小车组中包括偶数个所述移船小车。

21、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特点及优点:

22、本发明考虑了目标船移船重量、小车使用数量、小车布置位置、顶升载荷、小车牵引力、克服阻力能力、船体结构应力等多方面因素,策划生成移船小车的布置方案,从而能使用最少数量的小车,实现移船目标的同时,确保移船小车和船体结构处于安全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平船台移船小车布置及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船台移船小车布置及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船的重量分析结果利用所述目标船的重量分布曲线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平船台移船小车布置及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每个顶升处的结构应力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校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平船台移船小车布置及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处结构应力校核至少包括以下结构:船体外板、内底板、肋板、纵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船台移船小车布置及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目标船的线型分析结果,部分钢支架与所述目标船之间利用楔木塞紧打实。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平船台移船小车布置及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支架采用工字钢制成,且所述钢支架上设置有镂空区域以避免其与船体直接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平船台移船小车布置及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支架与所述目标船的船体结构之间敷设有黑胶皮、塑料膜和滑石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平船台移船小车布置及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船沿船长方向分为5个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平船台移船小车布置及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船为集装箱船的状态下,5个区域包括尾部机舱、尾货舱、中货舱、首货舱、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平船台移船小车布置及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组中包括偶数个所述移船小车。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平船台移船小车布置及计算方法,包括:将目标船划分为多个区域;基于单个移船小车的参数组成具有不同支撑载荷的小车组,在每个小车组的顶端配置与其支撑载荷相对应的钢支架;根据初步布置方案校核每个区域内的每个移船小车的承载能力使用率;基于每个移船小车的承载能力使用率满足预设要求,对每个钢支架进行托举支撑设计以使其受力面积大于预设值并避免其与船体直接接触;对每个顶升处的结构应力进行校核并根据校核结果调整移船小车的位置和/或数量以保证其满足许用要求;对所有的移船小车提供的总牵引力和需要克服的滚动摩檫力进行校核,根据校核结果调整移船小车的位置和/或数量以保证其满足移船要求并生成最终布置方案。

技术研发人员:王少华,张涛,孙楠,田利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