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分段首柱铸钢件的定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097126发布日期:2023-08-10 05:20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舶分段首柱铸钢件的定位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船舶建造,具体地,涉及一种船舶分段首柱铸钢件的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在船舶建造过程中,一些船舶首柱铸钢件分为若干段,并在不同分段中安装。以相应就近船体结构为基准进行二维定位首柱铸钢件,搭载分段上下总组时同时保证分段对位精度,容易出现首柱对位精度偏差较大的问题。在现有技术使用的以分段结构为基准的定位方法中,容易将两个分段的结构误差累积到首柱铸钢件的对接上,进而导致搭载阶段首柱错位较大,铸钢件搭载阶段修正难度较大,从而影响分段搭载精度与搭载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船舶首柱铸钢件的定位方法,根据上述定位方法,能够提高船舶分段与首柱的搭载精度和搭载效率。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船舶分段首柱铸钢件的定位方法,一种船舶分段首柱铸钢件的定位方法,分段包括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其中,第一首柱铸钢件装配于所述第一分段上,第二首柱铸钢件装配于所述第二分段上,包括:对所述第一首柱铸钢件进行定位;

4、对所述第一首柱铸钢件进行定位调整:获取所述第一首柱铸钢件的坐标数据,将所述第一首柱铸钢件的坐标数据与理论模型中的理论数据作对比,对所述第一首柱铸钢件进行定位调整;

5、对所述第二首柱铸钢件进行定位;对所述第二首柱铸钢件进行定位调整:获取所述第二首柱铸钢件的坐标数据,将所述第二首柱铸钢件的坐标数据与理论模型中的理论数据作对比,对所述第二首柱铸钢件进行定位调整;将所述第一分段与所述第二分段进行模拟搭载,得到所述第一首柱铸钢件与所述第二首柱铸钢件的相对偏差量;

6、根据所述第一首柱铸钢件与所述第二首柱铸钢件的相对偏差量调整所述第二首柱铸钢件的位置。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义第一分段的第一分段中心线延伸方向为宽度方向,第一分段的第一分段肋位线延伸方向为首尾方向,第一分段的第一分段甲板高度延伸方向为高度方向;建立三维坐标系,设定宽度方向为x方向,首尾方向为y方向,高度方向为z方向。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所述第一首柱铸钢件进行定位调整,还包括:获取第一分段的坐标数据,所述第一分段的坐标数据包括:所述第一分段的分段尾端面测量点在宽度方向上的数据为x11;所述第一分段的分段中心测量点在首尾方向上的数据为y11;所述第一分段的分段水平测量点在高度方向上为z11。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所述第一首柱铸钢件进行定位调整,还包括:将所述第一分段的坐标数据与理论模型中的第一理论数据作匹配,根据第一匹配标准对所述第一分段作调整。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首柱铸钢件的坐标数据包括:第一首柱铸钢件测量点在宽度方向上的数据为x12;第一首柱铸钢件测量点在首尾方向上的数据为y12;第一首柱铸钢件测量点在高度方向上的数据为z12。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理论数据包括:理论模型中的第一分段的分段尾端面测量点在宽度方向上的数据为x1;所述理论模型中第一分段的分段中心测量点在首尾方向上的数据为y1;所述理论模型中第一分段的分段水平测量点在高度方向上的数据为z1。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义第二分段的第二分段中心线延伸方向为宽度方向,第二分段的第二分段肋位线延伸方向为首尾方向,第二分段的第二分段甲板高度延伸方向为高度方向;建立三维坐标系,设定宽度方向为x方向,首尾方向为y方向,高度方向为z方向。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所述第二首柱铸钢件进行定位调整,还包括:获取第二分段的坐标数据,所述第二分段的坐标数据包括:所述第二分段的分段尾端面测量点在宽度方向上的数据为x21;所述第二分段的分段中心测量点在首尾方向上的数据为y21;所述第二分段的分段水平测量点在高度方向上为z21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所述第二首柱铸钢件进行定位调整,还包括:将所述第二分段的坐标数据与理论模型中的第二理论数据作匹配,根据第二匹配标准对所述第二分段作调整。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理论数据包括:理论模型中的第二分段的分段尾端面测量点在宽度方向上的数据为x2;所述理论模型中第二分段的分段中心测量点在首尾方向上的数据为y2;所述理论模型中第二分段的分段水平测量点在高度方向上的数据为z2。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17、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船舶分段首柱铸钢件的定位方法,船舶首柱铸钢件在不同分段中安装,所述不同分段包括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其中,第一首柱铸钢件装配于所述第一分段上,第二首柱铸钢件装配于所述第二分段上。本申请通过获得第一分段整体的三维数据以及第一分段首柱铸钢件安装位置的三维数据,与理论模型的理论数据对比后将第一分段的位置调整到施工允许状态,此时根据第一首柱铸钢件与理论模型中的偏差对第一首柱铸钢件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在第二分段的第二首柱铸钢件初定位后,根据理论模型将第二分段调整至施工允许状态,利用模拟匹配软件将上下对接的第一分段与第二分段的数据进行模拟匹配,将上述分段对接定位调整至施工允许状态后,对比第一分段首柱铸钢件与第二分段首柱铸钢件的对位精度,如上下首柱对位存在偏差,通过调整第二分段首柱铸钢件的安装位置,从而保证搭载阶段的不同分段上首柱铸钢件的对接精度。

18、本申请的定位方法通过现场实际安装数据与理论模型中的理论数据匹配,将多个分段的多段段首柱铸钢件的数据进行数据匹配,将数据匹配的偏差量进行调整,从而保证了分段总组阶段对位精度和各分段上首柱铸钢件的对位精度。



技术特征:

1.一种船舶分段首柱铸钢件的定位方法,分段包括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其中,第一首柱铸钢件装配于所述第一分段上,第二首柱铸钢件装配于所述第二分段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义第一分段的第一分段中心线延伸方向为宽度方向,第一分段的第一分段肋位线延伸方向为首尾方向,第一分段的第一分段甲板高度延伸方向为高度方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首柱铸钢件进行定位调整,还包括:将所述第一分段的坐标数据与理论模型中的第一理论数据作匹配,根据第一匹配标准对所述第一分段作调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理论数据包括:理论模型中的第一分段的分段尾端面测量点在宽度方向上的数据为x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义第二分段的第二分段中心线延伸方向为宽度方向,第二分段的第二分段肋位线延伸方向为首尾方向,第二分段的第二分段甲板高度延伸方向为高度方向;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二首柱铸钢件进行定位调整,还包括:获取第二分段的坐标数据,所述第二分段的坐标数据包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二首柱铸钢件进行定位调整,还包括:将所述第二分段的坐标数据与理论模型中的第二理论数据作匹配,根据第二匹配标准对所述第二分段作调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理论数据包括:理论模型中的第二分段的分段尾端面测量点在宽度方向上的数据为x2;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船舶分段首柱铸钢件的定位方法,其通过现场实际安装数据与理论模型中的理论数据匹配,将两个分段的两段首柱铸钢件的数据进行数据匹配,将数据匹配的偏差量进行调整,从而保证了分段总组阶段对位精度和各分段上首柱铸钢件的对位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刁雷雷,王学强,高军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