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置于底边舱内的甲醇燃料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12313发布日期:2023-08-04 05:39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布置于底边舱内的甲醇燃料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布置于底边舱内的甲醇燃料舱,属于船舶设计制造。


背景技术:

1、随着全球“限硫令”的生效和imo碳排放的日益严格,船用燃料的更新换代迫在眉睫。甲醇燃料作为可再生、清洁绿色能源是全球航运业优选的替代能源,是能源多元化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2、目前有较多的专利涉及了甲醇燃料舱的布置形式,常见的方案有布置在露天甲板以上、货舱内部或者压载舱内部。布置在露天甲板的方案会影响其他结构和设备的布置;布置在货舱内部的方案将占用货舱舱容;故布置于双层底内部的方案将是一个可替代的选择。已公开的专利《甲醇燃料舱船舶布置方案》

3、(cn115195937a)将整个双层底作为甲醇燃料舱,但由于需增设较多的隔离舱而增加较多的结构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占用货舱的舱容、重量较轻的甲醇燃料舱的布置方案。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布置于底边舱内的甲醇燃料舱,对齐散货船底边舱折角的旁桁材为水密构件,散货船底部的双壳结构分隔为双层底和底边舱,所述甲醇燃料舱设置于底边舱内,双层底设置为压载舱。

4、优选地,所述散货船的最小压载水线以下设有水密平台,平行于散货船的底边舱斜板与旁桁材设有水密纵舱壁;水密平台、水密纵舱壁、底边舱斜板和旁桁材构成隔离空舱的边界;水密平台、水密纵舱壁与外板构成甲醇舱的边界;水密纵舱壁(16)设置有扶强材,其设于隔离空舱内部。

5、更优选地,所述水密平台的宽度大于900mm,并作为所述底边舱内部的检修通道。

6、更优选地,所述隔离空舱的宽度为1100~1300mm。

7、更优选地,所述甲醇舱位于所述散货船的最小压载水线以下。

8、更优选地,所述外板及其外侧附属的骨材采用不锈钢材质。

9、更优选地,所述甲醇舱的前端舱壁与相邻舱室之间设有前隔离空舱,甲醇舱的后端舱壁与相邻舱室之间设有后隔离空舱。

10、更优选地,所述压载舱与顶边舱压载舱通过前、后两根围井连接。

11、更优选地,所述前围井设于所述前隔离空舱、所述后围井设于所述后隔离空舱内。更优选地,所述围井平行于外板及底边舱斜板布置。

12、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相比于布置在露天甲板,将甲醇舱布置在底边舱内,可不必更改甲板区域结构与设备的布置,对船体梁载荷的影响较小;相比于布置在货舱内部,将甲醇舱布置在底边舱内不会占用货舱的舱容;相比于布置在整个双层底内,将甲醇舱布置在底边舱内可通过较小的重量代价获得较大的甲醇舱舱容。



技术特征:

1.一种布置于底边舱内的甲醇燃料舱,其特征在于,对齐散货船底边舱折角的旁桁材(11)为水密构件,散货船底部的双壳结构分隔为双层底(12)和底边舱(13),所述甲醇燃料舱(18)设置于底边舱(13)内,双层底(12)设置为压载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醇燃料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货船的最小压载水线以下设有水密平台(14),平行于散货船的底边舱斜板(15)与旁桁材(11)设有水密纵舱壁(16);水密平台(14)、水密纵舱壁(16)、底边舱斜板(15)和旁桁材(11)构成隔离空舱的边界;水密平台(14)、水密纵舱壁(16)与外板(17)构成甲醇舱的边界;水密纵舱壁(16)设置有扶强材,其设于隔离空舱内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甲醇燃料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密平台(14)的宽度大于900mm,并作为所述底边舱(13)内部的检修通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甲醇燃料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空舱的宽度为1100~1300mm。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甲醇燃料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甲醇舱位于所述散货船的最小压载水线以下。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甲醇燃料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17)及其附属的骨材采用不锈钢材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甲醇燃料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甲醇舱的前端舱壁与相邻舱室之间设有前隔离空舱(23f),甲醇舱的后端舱壁与相邻舱室之间设有后隔离空舱(23a)。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甲醇燃料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载舱(12)与顶边舱压载舱(21)通过前围井(22f)、后围井(22a)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甲醇燃料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井(22f)设于所述前隔离空舱(23f)内,所述后围井(22a)设于所述后隔离空舱(23a)内。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甲醇燃料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围井(22)平行于外板(17)及底边舱斜板(15)布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布置于底边舱内的甲醇燃料舱,对齐散货船底边舱折角的旁桁材为水密构件,散货船底部的双壳结构分隔为双层底和底边舱,所述甲醇燃料舱设置于底边舱内,双层底设置为压载舱。与将整个双层底作为甲醇舱相比,本发明可以较小的重量代价实现较大的甲醇舱舱容。

技术研发人员:刘寅华,俞赟,冯树才,李留洋,詹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八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