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塔楼的吊装方法及吊装设备总成与流程

文档序号:36337982发布日期:2023-12-13 14:36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塔楼的吊装方法及吊装设备总成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吊装,特别涉及一种塔楼的吊装方法及吊装设备总成。


背景技术:

1、半潜驳上的四角位置用于设置塔楼,塔楼先在船台建造完毕,然后吊装至半潜驳的船体上完成安装。通常地,塔楼是利用船台上的龙门吊以及舾装码头的起重船进行吊装。由于塔楼整体重量较大,船台上的龙门吊起重能力不足,需要利用起重船多次作业才能完成吊装,不利于吊装效率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申请提供一种塔楼的吊装方法及吊装设备总成,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2、第一方方面,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塔楼的吊装方法,所述塔楼包括第一塔楼段和第二塔楼段,所述塔楼第一塔楼段和所述第二塔楼段设置于船台,所述船台设有起吊装置和拼装机构,所述船台还设有靠泊码头,所述拼装机构延伸至所述靠泊码头,所述靠泊码头设有起重船;

3、所述塔楼的吊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所述起吊装置将所述第一塔楼段和所述第二塔楼段分别吊起并放置于所述拼装机构上;

5、所述第一塔楼段和所述第二塔楼段在所述拼装机构拼装并形成第三塔楼段;

6、所述拼装机构将所述第三塔楼段运输至所述靠泊码头;

7、所述起重船将所述第三塔楼段吊装至半潜驳。

8、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塔楼段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塔楼块,和/或所述第二塔楼段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塔楼块,所述船台还包括塔楼拼装区,所述第一塔楼块和/或所述第二塔楼块设置于所述塔楼拼装区;

9、在所述起吊装置将所述第一塔楼段和所述第二塔楼段分别吊起并放置于所述拼装机构上之前,所述吊装方法还包括:

10、将所述第一塔楼块在所述塔楼拼装区拼装形成所述第一塔楼段;和/或

11、将所述第二塔楼块在所述塔楼拼装区拼装形成所述第二塔楼段。

12、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拼装机构包括液压车、第一移动支架、第二移动支架和路轨,所述路轨延伸至所述靠泊码头,所述第一移动支架和所述第二移动支架的底部均设置所述液压车,所述液压车沿所述路轨可移动;

13、所述起吊装置将所述第一塔楼段和所述第二塔楼段分别吊起并放置于所述拼装机构上,包括:

14、所述起吊装置将所述第一塔楼段吊起并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支架上,所述起吊装置将所述第二塔楼段吊起并放置在第二移动支架上。

15、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船台还包括塔楼拼装区,所述第一塔楼段和所述第二塔楼段均设置于所述塔楼拼装区,在所述起吊装置将所述第一塔楼段和所述第二塔楼段分别吊起并放置于所述拼装机构上之前,所述塔楼的吊装方法还包括:

16、铺设所述路轨,所述路轨的一端对应所述塔楼拼装区设置,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靠泊码头。

17、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支架、第二移动支架为网格状结构,所述液压车为多个,多个所述液压车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支架、第二移动支架的网格节点中。

18、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塔楼段和所述第二塔楼段在所述拼装机构拼装并形成第三塔楼段,包括:

19、移动所述液压车,并带动所述第一移动支架与所述第二移动支架相互靠近,以使所述第一塔楼段与所述第二塔楼段对接;

20、将所述第一塔楼段和所述第二塔楼段焊接。

21、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塔楼还包括第四塔楼段,所述第四塔楼段设置于所述船台;

22、在所述起重船将所述第三塔楼段吊装至半潜驳之后,所述塔楼的吊装方法还包括:

23、所述起重船将所述第四塔楼段吊装至所述第三塔楼段的顶部;

24、将所述第三塔楼段和所述第四塔楼段焊接。

25、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起重船将所述第四塔楼段吊装至所述第三塔楼段的顶部之前,所述塔楼的吊装方法包括:

26、所述起吊装置将所述第四塔楼段吊起并放置于所述拼装机构上;

27、所述拼装机构将所述第四塔楼段运输至所述靠泊码头。

28、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塔楼段和所述第二塔楼段在所述拼装机构拼装并形成第三塔楼段之前,所述塔楼的吊装方法还包括:

29、所述起吊装置将所述第一塔楼段翻转,以使所述第一塔楼段的顶面朝上,所述起吊装置将所述第二塔楼段翻转,以使所述第二塔楼段的顶面朝上;

30、设置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塔楼段或第二塔楼段的外周侧面,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拼装机构。

31、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吊装设备总成,包括设置于船台的起吊装置和拼装机构,

32、所述拼装机构包括液压车、第一移动支架、第二移动支架和路轨,所述路轨延伸至所述船台的靠泊码头,所述第一移动支架和所述第二移动支架的底部均设置所述液压车,所述液压车带动所述第一移动支架和所述第二移动支架沿所述路轨移动。

33、本申请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拼装机构,能够将第一塔楼段和第二塔楼段拼装形成第三塔楼段,也即,塔楼能够通过先分段制造再拼装运输的方式吊装至半潜驳。利用拼装机构,一方面起吊装置分别起吊第一塔楼段和第二塔楼段时,第一塔楼段和第二塔楼段任一者的重量都不超出起吊装置的最大起重量,从而能够克服起吊装置起吊能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利用拼装机构将第三塔楼段运输至靠泊码头,进而实现塔楼从船台吊装至半潜驳,这样能够缩短塔楼与半潜驳的距离,提高塔楼的运输效率。利用拼装机构的拼装功能和运输功能复用,还能够减少拼装机构在船台上的占地面积,从而节约船台空间。



技术特征:

1.一种塔楼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楼包括第一塔楼段和第二塔楼段,所述第一塔楼段和所述第二塔楼段设置于船台,所述船台设有起吊装置和拼装机构,所述船台还设有靠泊码头,所述拼装机构延伸至所述靠泊码头,所述靠泊码头设有起重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楼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塔楼段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塔楼块,和/或所述第二塔楼段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塔楼块,所述船台还包括塔楼拼装区,所述第一塔楼块和/或所述第二塔楼块设置于所述塔楼拼装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楼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拼装机构包括液压车、第一移动支架、第二移动支架和路轨,所述路轨延伸至所述靠泊码头,所述第一移动支架和所述第二移动支架的底部均设置所述液压车,所述液压车沿所述路轨可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塔楼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船台还包括塔楼拼装区,所述第一塔楼段和所述第二塔楼段均设置于所述塔楼拼装区,在所述起吊装置将所述第一塔楼段和所述第二塔楼段分别吊起并放置于所述拼装机构上之前,所述塔楼的吊装方法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塔楼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支架、第二移动支架为网格状结构,所述液压车为多个,多个所述液压车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支架、第二移动支架的网格节点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塔楼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塔楼段和所述第二塔楼段在所述拼装机构拼装并形成第三塔楼段,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塔楼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楼还包括第四塔楼段,所述第四塔楼段设置于所述船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塔楼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起重船将所述第四塔楼段吊装至所述第三塔楼段的顶部之前,所述塔楼的吊装方法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塔楼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塔楼段和所述第二塔楼段在所述拼装机构拼装并形成第三塔楼段之前,所述塔楼的吊装方法还包括:

10.一种吊装设备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船台的起吊装置和拼装机构,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塔楼的吊装方法及吊装设备总成。塔楼的吊装方法包括:起吊装置将第一塔楼段和第二塔楼段分别吊起并放置于拼装机构上,第一塔楼段和第二塔楼段在拼装机构拼装并形成第三塔楼段,拼装机构将第三塔楼段运输至靠泊码头,起重船将第三塔楼段吊装至半潜驳。利用拼装机构,塔楼能够通过先分段制造再拼装运输的方式吊装至半潜驳。这样,第一塔楼段和第二塔楼段在起吊时,其任一者的重量都不超出起吊装置的最大起重量,从而能够克服起吊装置起吊能力不足的问题。利用拼装机构将第三塔楼段运输至靠泊码头,进而实现塔楼从船台吊装至半潜驳,这样能够缩短塔楼与半潜驳的距离,提高塔楼的运输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饶燃,王奇,黄太圻,赵野,曾泰,李启国,黄昌焕,陈达坚,左新平,谢行焕,高利俊,祖恩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