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嵌疏水槽涡流卷吸式惯性级叶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70361发布日期:2023-12-06 19:12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嵌疏水槽涡流卷吸式惯性级叶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船舶通风,尤其涉及一种内嵌疏水槽涡流卷吸式惯性级叶片。


背景技术:

1、海洋船舶通风系统中需要设置安装进气除雾器,防止海面的含盐气溶胶雾滴大量进入舱室,造成设备腐蚀,环境恶化。

2、进气除雾器采用折流叶片型式,利用气流中液滴的惯性效应实现过滤分离。传统的折流叶片不设沟槽结构,除雾效率低,尤其在高速条件下,容易发生二次夹带,即已经触壁的水分被高速气流重新吹向下游,造成效率恶化。常规增设沟槽结构的折流叶片,虽然挡水能力提升,但是沟槽从叶片表面凸入流动核心区,形成严重的边界层分离,导致气动阻力急剧扩大。同时,常规带沟槽结构的折流叶片抵抗二次夹带的能力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嵌疏水槽涡流卷吸式惯性级叶片,对叶片间流道内的气液两相流进行合理化重构,使雾滴分离效率、结构气动阻力、抵抗二次夹带能力得到同步提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遇到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内嵌疏水槽涡流卷吸式惯性级叶片,包括叶片基体,所述叶片基体包括进口段、第一内嵌疏水槽、第二内嵌疏水槽和出口段,所述进口段通过第一导流段与第一内嵌疏水槽连接,所述第一内嵌疏水槽的内表面设有第一亲水涂层,所述第一内嵌疏水槽通过第二导流段与第二内嵌疏水槽连接,所述第二内嵌疏水槽的内表面设有第二亲水涂层,所述第二内嵌疏水槽通过第三导流段与出口段连接。

4、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内嵌疏水槽的背面设有与第二导流段相连接的第一过渡段,所述第一内嵌疏水槽的背面设有与第二内嵌疏水槽相连接的第二过渡段。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渡段的下游型面与所述第二内嵌疏水槽的前部型面平行,所述第二过渡段的中部型面与所述第一内嵌疏水槽的中部型面平行。

6、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内嵌疏水槽的两侧设有弧形勾状结构,所述第一内嵌疏水槽的前端与第一导流段连接,第一内嵌疏水槽的末端与第二导流段连接;所述第二内嵌疏水槽仅靠近所述出口段的一侧设有弧形勾状结构,所述第二内嵌疏水槽的前端无挡水结构,所述第二内嵌疏水槽的末端与第三导流段连接。

7、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导流段、第二导流段、第三导流段均为人字形结构。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段的表面为流线型,尾端向所述第一内嵌疏水槽方向内偏;所述第二导流段的迎风面正对来流,背风面平行于来流;所述第三导流段的迎风面正对来流,背风面为流线型,并光滑连接至出口段。

9、上述方案中,所述进口段和出口段均为直杆状结构,且其端部均为半圆型结构;所述进口段与出口段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10、在实施时,上述方案中,多个所述叶片基体并排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叶片基体之间的距离为0~5厘米。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叶片基体上开设第一内嵌疏水槽、第二内嵌疏水槽,并在内嵌疏水槽内设置亲水涂层。第一内嵌疏水槽和第二内嵌疏水槽内嵌于叶片基体,内嵌疏水槽内形成的大尺度涡结构稳定,不受主流核心区气流的干扰。内嵌疏水槽内的涡流对外部流经的雾滴形成卷吸效应,雾滴进入疏水槽即被有效捕集,不再返回主流,大幅提高了惯性级叶片的一次分离效率。内嵌疏水槽内的亲水涂层促进了汇聚液滴的快速排出,在亲水涂层与包围内嵌疏水槽的导流段共同影响下,确保流道内不发生二次夹带现象。



技术特征:

1.一种内嵌疏水槽涡流卷吸式惯性级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叶片基体,所述叶片基体包括进口段(1)、第一内嵌疏水槽(3)、第二内嵌疏水槽(8)和出口段(11),所述进口段(1)通过第一导流段(2)与第一内嵌疏水槽(3)连接,所述第一内嵌疏水槽(3)的内表面设有第一亲水涂层(4),所述第一内嵌疏水槽(3)通过第二导流段(5)与第二内嵌疏水槽(8)连接,所述第二内嵌疏水槽(8)的内表面设有第二亲水涂层(9),所述第二内嵌疏水槽(8)通过第三导流段(10)与出口段(1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嵌疏水槽涡流卷吸式惯性级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嵌疏水槽(8)的背面设有与第二导流段(5)相连接的第一过渡段(6),所述第一内嵌疏水槽(3)的背面设有与第二内嵌疏水槽(8)相连接的第二过渡段(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嵌疏水槽涡流卷吸式惯性级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段(6)的下游型面与所述第二内嵌疏水槽(8)的前部型面平行,所述第二过渡段(7)的中部型面与所述第一内嵌疏水槽(3)的中部型面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嵌疏水槽涡流卷吸式惯性级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嵌疏水槽(3)的两侧设有弧形勾状结构,所述第一内嵌疏水槽(3)的前端与第一导流段(2)连接,第一内嵌疏水槽(3)的末端与第二导流段(5)连接;所述第二内嵌疏水槽(8)仅靠近所述出口段(11)的一侧设有弧形勾状结构,所述第二内嵌疏水槽(8)的前端无挡水结构,所述第二内嵌疏水槽(8)的末端与第三导流段(1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嵌疏水槽涡流卷吸式惯性级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段(2)、第二导流段(5)、第三导流段(10)均为人字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嵌疏水槽涡流卷吸式惯性级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段(2)的表面为流线型,尾端向所述第一内嵌疏水槽(3)方向内偏;所述第二导流段(5)的迎风面正对来流,背风面平行于来流;所述第三导流段(10)的迎风面正对来流,背风面为流线型,并光滑连接至出口段(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嵌疏水槽涡流卷吸式惯性级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段(1)和出口段(11)均为直杆状结构,且其端部均为半圆型结构;所述进口段(1)与出口段(11)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嵌疏水槽涡流卷吸式惯性级叶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叶片基体并排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叶片基体之间的距离为0~5厘米。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嵌疏水槽涡流卷吸式惯性级叶片,由进出口段、疏水槽、亲水涂层、导流段、过渡段构成。其中,疏水槽包括位于上游的第一疏水槽和位于下游的第二疏水槽,疏水槽内壁面覆盖亲水涂层。第一疏水槽前端和末端分别为第一导流段和第二导流段,第二疏水槽末端为第三导流段;第二导流段和出口段之间由第一过渡段连接;进口段和第二疏水槽之间由第二过渡段连接。内嵌疏水槽的作用在于抑制流阻,并通过涡流卷吸,有效防止二次夹带现象的发生,导流段和内嵌疏水槽的相互配合可以有效控制流道内雾滴的运动轨迹,显著提高对微小雾滴的分离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章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宝宏环保船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