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拖网防吸附的分体式海床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06495发布日期:2023-09-20 17:56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拖网防吸附的分体式海床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海洋环境监测,具体涉及一种抗拖网防吸附的分体式海床基。


背景技术:

1、近年来,我国对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水面和空中监测技术发展迅速,成为主流监测方式,但受制于海面风浪流等水文和气象条件,水下直至海底的监测平台和相关技术需求迫切。

2、海床基平台作为一种典型的坐底式监测平台,海床基平台搭载着仪器舱可长时值守和连续观测,不仅具备观测海流、海浪、潮汐等海洋要素的监测能力,还可实现对特定海区的化学、生物、地质等方面的高分辨率实时观测,此外海床基平台受海况条件影响较小,在水下监测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目前广泛使用的是自容式无缆海床基,其可搭载设备独立布放于海床,连续观测并记录水文、声学等数据,平台结构设计按照仪器舱是否作为浮体可分为浮体式结构、分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在作业海域底质未知的情况下,以上结构海床基平台仪器舱和释放装置存在被泥沙、淤泥、海洋生物吸附的情况,同时,在浅海布放长时间作业期间,存在被渔网拖曳的风险,导致海床基翻转造成回收困难和经济损失。由于海洋环境监测设备种类多样、型号各异,海床基平台根据监测和任务需求,需搭载一型或多型设备,由于空间和结构布局限制,导致了不同设备仪器舱的多样性,同一海床基平台无法适配兼容多种设备仪器舱的安装结构。因此,需要在考虑海床基平台外结构设计的通用性、便捷性前提下,解决分体式海床基布放和回收过程吸附问题和渔网拖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适应不同仪器舱的通用、分体式海床基,在布放和回收过程中有效解决吸附问题和渔网拖拽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抗拖网防吸附的分体式海床基,包括:玻璃钢罩、浮体、仪器舱支架、外部支架、支撑架、透沙网和锚块;

3、所述抗拖网防吸附的分体式海床基顶部设置所述玻璃钢罩;

4、所述玻璃钢罩为半圆形壳体,顶部和四周设有若干圆孔;

5、所述玻璃钢罩内表面利用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浮体的顶部;

6、所述浮体由上至下分为第一浮体、第二浮体和第三浮体;所述第一浮体外形与所述玻璃钢罩内形状共形;所述第二浮体外形为正四棱台,所述第二浮体各侧面的水平倾角为第一角度,所述第二浮体各侧面交接边采用圆形倒角设计,对称分布;所述第三浮体外形为正四棱台,所述第三浮体各侧面的水平倾角为第二角度,所述第三浮体各侧面交接边采用圆形倒角设计,对称分布;所述第二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且小于90°;

7、所述浮体的水平面中心设置有贯穿浮体上下的第一线孔,所述第一线孔与所述玻璃钢罩顶部圆孔相接;

8、将所述浮体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到所述外部支架上表面;

9、所述浮体下表面与所述外部支架上表面共形;

10、所述外部支架外形为正四棱台,各侧面的水平倾角为第三角度,所述外部支架各侧面交接边采用圆形倒角设计,对称分布;所述第三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所述第三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相差不大于10°;

11、所述外部支架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可兼容安装不同种类仪器舱;所述仪器舱用于放置测试仪器;

12、所述外部支架设有贯穿上表面中心至空腔的第二线孔;所述第二线孔与所述第一线孔对接;所述空腔底面上设有仪器舱支架,所述仪器舱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空腔底面;所述仪器舱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仪器舱支架上;

13、所述外部支架下部设置外包结构,所述外包结构的水平倾角为第四角度;所述第四角度大于所述第三角度,所述第四角度与所述第三角度相差不大于15°;

14、所述外部支架下表面固定设置支撑架和两个释放钩;

15、两个所述释放钩分别位于所述外部支架下表面的两个对角;

16、所述透沙网为方形网状结构;所述透沙网四角都设置有固定栓;两个对角的所述固定栓分别连接到两个所述释放钩,其余两个所述固定栓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

17、采用支撑架和透沙网可以确保仪器舱和锚块不被海底泥沙吸附和掩埋,提高回收能力和长期值守稳定性。

18、所述透沙网下设置有锚块,所述锚块连接到两个所述释放钩。

19、可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四个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固定连接到所述外部支架下表面四个角部;

20、所述支撑腿包括支撑柱体与四棱台底座;

21、所述四棱台底座设置有四个孔洞,所述孔洞垂直贯穿所述四棱台底座。

22、可选的,所述透沙网面积大于所述外部支架底面积,且小于1.2倍的所述外部支架底面积。

23、可选的,所述支撑腿利用螺栓与外部支架固定,或,直接焊接在所述外部支架底部。

24、可选的,所述支撑腿的底面距所述外包结构下边沿间距不大于5厘米。

25、可选的,所述四棱台底座底面设置有凸起;可增大海床基整体触地面积,为其提供较大的支撑力,同时可有效防止泥沙吸附。

26、可选的,所述浮体外表面设置有挂接结构,利用所述挂接结构搭载测试设备。

27、可选的,所述第一角度为45°;所述第二角度为70°;所述第三角度为50°;所述第四角度为60°。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拖网防吸附的分体式海床基,采用分体式结构设计,安装于仪器舱上部和外部,将仪器舱环形包裹,上部为玻璃钢罩和浮体,四周为外部支架,下部为支撑架、透沙网、锚块,采用通用的仪器舱支架结构兼容多样化的测量设备仪器舱布局。通过海床基平台外观的整体倒角流线设计,提高了平台的海底值守作业的稳定性和抗拖网性能;通过透沙网和支撑架的设计,提高了海底泥沙的透过性,提高了海底值守的稳定性和释放回收的可靠性;通过玻璃钢罩和外部支架的共形设计,实现了该平台对搭载的声学、水文等载荷较强的适应性和通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抗拖网防吸附的分体式海床基,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钢罩(1)、浮体(2)、仪器舱支架(3)、外部支架(4)、支撑架、透沙网(6)和锚块(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拖网防吸附的分体式海床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四个支撑腿(5);所述支撑腿(5)固定连接到所述外部支架(4)下表面四个角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拖网防吸附的分体式海床基,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沙网(6)面积大于所述外部支架(4)底面积,且小于1.2倍的所述外部支架(4)底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拖网防吸附的分体式海床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5)利用螺栓与外部支架(4)固定,或,直接焊接在所述外部支架(4)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拖网防吸附的分体式海床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5)的底面距所述外包结构(41)下边沿间距不大于5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拖网防吸附的分体式海床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棱台底座(52)底面设置有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拖网防吸附的分体式海床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2)外表面设置有挂接结构(25),所述挂接结构用于搭载测试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拖网防吸附的分体式海床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为45°;所述第二角度为70°;所述第三角度为50°;所述第四角度为6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拖网防吸附的分体式海床基,采用分体式结构设计,安装于仪器舱上部和外部,将仪器舱环形包裹,上部为玻璃钢罩和浮体,四周为外部支架,下部为支撑架、透沙网、锚块,采用通用的仪器舱支架结构兼容多样化的测量设备布局。通过海床基平台外观的整体倒角流线设计,提高了平台的海底值守作业的稳定性和抗拖网性能;通过透沙网和支撑架的设计,提高了海底泥沙的透过性,提高了海底值守的稳定性和释放回收的可靠性;通过玻璃钢罩和外部支架的共形设计,实现了该平台对搭载的声学、水文等载荷较强的适应性和通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万鹏,吕文磊,冯旭东,辛健,余义德,夏光辉,张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91550部队
技术研发日:20230516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