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简易水上救生设备

文档序号:36666007发布日期:2024-01-16 04:09阅读:21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涉及救生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简易水上救生设备。


背景技术:

1、目前在水域区域当有人落水时,通常会使用到救生工具进行营救;其中,救生圈是首要选用的救生工具,救生圈的及时投放会大大降低溺水人员的溺水死亡风险。

2、其中专利号为cn107472482a,公开了一种水上救生设备,更具体来说是一种救生圈,该救生圈包括本体、储存仓及扇叶;其中,本体为心形状,本体表面环绕设有反光带,反光带内部安装有led灯,led灯可作为照明及指示使用,所述的储存仓设于心形状的本体内凹侧上表面,储存仓内安装有驱动救生设备的电动机,接收控制信号的信号接收器及提供电源的太阳能蓄电池,心形状的本体内凹侧正面还设有把手,所述的扇叶安装于在设于把手下方的安装室内。

3、在上述的方案中将电动驱动扇叶的结构与救生圈主体结合为一体,这样不仅增大了救生圈主体的体积,使用效果大大降低,而且不能够将电动驱动扇叶的结构拆卸,不适用于大部分的救生圈。为此,提出一种智能简易水上救生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智能简易水上救生设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2、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简易水上救生设备,解决了水上救生设备不能够将电动驱动扇叶的结构拆卸的问题。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智能简易水上救生设备,包括救生圈主体,所述救生圈主体上固定安装有t型固定支架,所述t型固定支架上固定设有安装有遥控万向支架、蓄电池和信号控制箱,所述遥控万向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导流风扇;

5、所述救生圈主体的外壁开设有三个安装槽,且三个安装槽呈t型分布设置,所述t型固定支架的三端分别位于三个安装槽的内部并通过魔术贴带固定缠绕设置。

6、优选的,所述t型固定支架上固定安装有多角度摄像头和照明灯。

7、优选的,所述救生圈主体的外侧壁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固定孔。

8、优选的,所述救生圈主体的外侧壁设置有荧光条。

9、进一步地,所述遥控万向支架、导流风扇、多角度摄像头和照明灯均通过信号控制箱与外部的遥控器信号连接。

10、优选的,所述t型固定支架的边角处采用弧形倒角设置。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救生圈主体上的t型固定支架,且t型固定支架的三端设置有魔术贴带,魔术贴带缠绕固定粘接于救生圈主体上的安装槽内部,便于直接将t型固定支架进行拆卸,由于遥控万向支架、蓄电池、信号控制箱和导流风扇均设置于t型固定支架上,从而能够将电驱动结构与救生圈主体拆解使用,同时电驱动结构是直接安装于救生圈主体上的,对救生圈主体的外形未做出任何的改变,使得救生圈主体的体积基本没变,且可安装于大部分的救生圈主体上使用,通用性得到提升。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的遥控万向支架、蓄电池、信号控制箱和导流风扇,岸边的人可通过遥控器控制导流风扇工作以及控制遥控万向支架的旋转角度,导流风扇工作能够给漂浮在水面上的救生圈主体提供一个推力,通过气流推动救生圈主体快速到达施救地点,在远距离展开接触式救援,可远程提供漂浮、投递和拖曳落水人员抵达岸。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简易水上救生设备,包括救生圈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圈主体(1)上固定安装有t型固定支架(2),所述t型固定支架(2)上固定设有安装有遥控万向支架(3)、蓄电池(4)和信号控制箱(5),所述遥控万向支架(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导流风扇(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简易水上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固定支架(2)上固定安装有多角度摄像头(9)和照明灯(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简易水上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圈主体(1)的外侧壁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固定孔(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简易水上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圈主体(1)的外侧壁设置有荧光条(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简易水上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控万向支架(3)、导流风扇(6)、多角度摄像头(9)和照明灯(10)均通过信号控制箱(5)与外部的遥控器信号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简易水上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固定支架(2)的边角处采用弧形倒角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简易水上救生设备,涉及救生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救生圈主体,所述救生圈主体上固定安装有T型固定支架,所述T型固定支架上固定设有安装有遥控万向支架、蓄电池和信号控制箱,所述遥控万向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导流风扇;所述救生圈主体的外壁开设有三个安装槽,且三个安装槽呈T型分布设置,所述T型固定支架的三端分别位于三个安装槽的内部并通过魔术贴带固定缠绕设置。本技术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使用安全,水上救援安全有效,可将气流推动结构进行拆解,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同时可安装于大部分的救生圈上使用,适用性大大的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陈宇洋,张天乐,卞子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师范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52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