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式光伏平台及水上发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20334发布日期:2024-05-17 12:48阅读:11来源:国知局
漂浮式光伏平台及水上发电站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水上发电,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漂浮式光伏平台及水上发电站。


背景技术:

1、漂浮式光伏是指将光伏板铺装在漂浮在水面上的平台表面,用以实现水上发电。目前,海上光伏平台容易因波浪及风载荷而发生剧烈晃动,这样会加速结构疲劳,影响结构稳定性,并且容易造成平台上的运维人员的伤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至少提供一种漂浮式光伏平台及水上发电站,用以改善现有海水光伏平台抗波浪和风荷载的能力,提高海水光伏平台的稳定性。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漂浮式光伏平台,包括:

3、浮体;

4、框架,所述框架设置于所述浮体,所述框架用于安装光伏组件;

5、阻尼机构,所述阻尼机构设置于所述框架内部,所述阻尼机构被构造为能够在所述框架运动时吸收所述框架的动能,以减小所述框架的动作幅度。

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阻尼机构包括第一质量块、多个第一水平阻尼器和多个第一竖直阻尼器;

7、所述第一质量块位于所述框架内,并能够相对所述框架活动;

8、所述第一水平阻尼器沿所述第一质量块的周向间隔分布并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水平阻尼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质量块和所述框架铰接;

9、所述第一竖直阻尼器沿所述第一质量块的周向间隔分布并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竖直阻尼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质量块和所述框架铰接。

1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竖直阻尼器位于所述第一质量块的底面和所述框架的底面之间。

1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质量块为环状结构;

12、所述阻尼机构还包括第二质量块、多个第二水平阻尼器和多个第二竖直阻尼器;

13、所述第二质量块位于所述第一质量块内,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质量块活动;

14、所述第二水平阻尼器沿所述第二质量块的周向间隔分布并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水平阻尼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质量块和所述第一质量块铰接;

15、所述第二竖直阻尼器沿所述第二质量块的周向间隔分布并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竖直阻尼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质量块和框架铰接。

1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水平阻尼器和所述第一水平阻尼器沿所述第一质量块的周向交错设置。

1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质量块和所述第二质量块均为扁平状结构。

1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在其顶端设置有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用于安装所述光伏组件。

1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平台为网状结构。

2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平台采用高强度纤维编制而成。

21、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水上发电站,包括前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漂浮式光伏平台。

22、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23、本申请实施例的漂浮式光伏平台,其通过在框架内部设置阻尼机构,使得平台的动能能够被阻尼机构吸收,从而能够减小平台的动作幅度,有利于减缓平台的结构疲劳,提高平台的结构稳定性。另外,由于阻尼机构能够减小平台的动作幅度,使得平台上的运维人员的伤亡情况能够大大减少。

24、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漂浮式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式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机构包括第一质量块、多个第一水平阻尼器和多个第一竖直阻尼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漂浮式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直阻尼器位于所述第一质量块的底面和所述框架的底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漂浮式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质量块为环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漂浮式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平阻尼器和所述第一水平阻尼器沿所述第一质量块的周向交错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漂浮式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质量块和所述第二质量块均为扁平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式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在其顶端设置有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用于安装所述光伏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漂浮式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平台为网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漂浮式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平台采用高强度纤维编制而成。

10.一种水上发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漂浮式光伏平台。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水上发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漂浮式光伏平台及水上发电站。其中,漂浮式光伏平台,包括:浮体;框架,所述框架设置于所述浮体,所述框架用于安装光伏组件;阻尼机构,所述阻尼机构设置于所述框架内部,所述阻尼机构被构造为能够在所述框架运动时吸收所述框架的动能,以减小所述框架的动作幅度。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改善现有海水光伏平台抗波浪和风荷载的能力,提高海水光伏平台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成,刘鑫,闫姝,李春晓,陈建军,周昳鸣,宋明修,南明军,王马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