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无压载水概念船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40617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新型无压载水概念船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无压载水概念船舶,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压载水船结构设计缺陷和对海洋资源污染等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船体,其特征在于,船体从前到后依次设置为船首、第一浮舱室、第二浮舱室、货舱室、第三浮舱室、第四浮舱室和船尾,第一浮舱室、第二浮舱室、第三浮舱室和第四浮舱室内设有浮舱,货舱室内放置货舱,船尾内设有机舱,船首、货舱室和船尾内贯穿有管道;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规范,采用贯通式船体,在航行中船体内的压载水与外界进行持续交换,避免了海洋的污染,内置的浮舱可大幅提高船身的利用率,并同时降低船舶航行及驳入、驳出压载水的能力消耗。
【专利说明】
新型无压载水概念船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无压载水概念船舶。
【背景技术】
[0002]船舶运输在全球交通运输中占有大量比重,许多货物都需要通过各种船舶进行运送。目前,船舶一般在船底均安装压载水舱,空船航行时候将海水注入压载水舱,保证船舶稳性,到港时候再将海水排放。由此产生了两大问题:空船航行时候,装载海水加大船舶重量,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另一方面造成海洋污染,外地的海水排放到本地水域,可能会导致生物入侵,危害生物多样性,虽然目前船舶安装了压载水处理系统,但是不可能完全杜绝海洋污染发生,由于多采用物理与化学结合方式,极可能造成二次污染,而且成本较高。
[0003]现在已经有无压载水船的出现,大体上分为三种形式:I)“V”型设计方案。此方案可以在最大限度内让船体瘦身,可以减少航行中的阻力,但是V型船身设计在遇到狂风恶浪时还是需要打进压舱水。2)贯通流系统船身设计方案。其最大缺点是,尽管改成贯通流系统,压水舱仍然占有船舶相当大空间,而且由于船舶结构的需要,除了纵向压水舱外,还得保留部分无法改为贯通流系统的横向结构压水舱,而这些压水舱内的水仍然会把污染物带来带去。贯通流系统压水舱的另一大缺点就是增加了航行船舶的阻力,需要进一步改进流体动力设计,以解决此问题。3)单一结构船身设计方案。单一结构船身设计方案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在船底设置一个向后开放的内凹,这种船型可以促使船舶轻载时产生较大的水尺;但是这一设计方案的缺点是船身的面积大幅度扩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型无压载水概念船舶,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压载水船结构设计缺陷和对海洋资源污染等问题。
[000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船体,其特征在于,船体从前到后依次设置为船首、第一浮舱室、第二浮舱室、货舱室、第三浮舱室、第四浮舱室和船尾,第一浮舱室、第二浮舱室、第三浮舱室和第四浮舱室内设有可在第一浮舱室、第二浮舱室、第三浮舱室和第四浮舱室内上下移动的浮舱,货舱室内放置货舱,船尾内设有机舱,船首、货舱室和船尾内贯穿有管道。
[0006]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规范,采用贯通式船体,在航行中船体内的压载水与外界进行持续交换,避免了海洋的污染,内置的浮舱可大幅提高船身的利用率,并同时降低船舶航行及驳入、驳出压载水的能力消耗。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08]图2是本实用新型满载时的示意图。
[0009]图3是本实用新型空载时的示意图。
[0010]图4是本实用新型浮舱连接结构的俯视图。
[0011 ]图5是本实用新型浮舱连接结构的水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3]由图1至图5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船体,其特征在于,船体从前到后依次设置为船首1、第一浮舱室2、第二浮舱室3、货舱室4、第三浮舱室5、第四浮舱室6和船尾7,第一浮舱室
2、第二浮舱室3、第三浮舱室5和第四浮舱室6内设有可在第一浮舱室2、第二浮舱室3、第三浮舱室5和第四浮舱室6内上下移动的浮舱8,货舱室4内放置货舱9,船尾7内设有机舱10,船首1、货舱室4和船尾7内贯穿有管道11。
[0014]所述的第一浮舱室2、第二浮舱室3、第三浮舱室5和第四浮舱室6四周的壁上安装有竖直方向的轨道13,浮舱8四周安装有可在轨道13上滑动的滑块14,构成浮舱8可在第一浮舱室2、第二浮舱室3、第三浮舱室5和第四浮舱室6内上下移动的结构。
[0015]所述的第一浮舱室2、第二浮舱室3、第三浮舱室5和第四浮舱室6四周的壁上安装有齿形相对的齿条组15,浮舱8四周上固定有可伸缩的双面齿条16,双面齿条16可与齿条组15相啮合构成将浮舱8在第一浮舱室2、第二浮舱室3、第三浮舱室5和第四浮舱室6内固定的结构。
[0016]所述的双面齿条16上端设有操作柄17,构成操作柄17控制双面齿条16在浮舱8外侧伸出长度的结构,操作柄17经机舱1内舵机控制。
[0017]所述的浮舱8底部设有连接第一浮舱室2、第二浮舱室3、第三浮舱室5和第四浮舱室6底部的液压顶18,液压顶18经机舱1内舵机控制。
[0018]所述的船首I内的管道11上设有闸阀12,构成闸阀12控制管道11内进水量大小的结构,闸阀12经机舱1内舵机控制。
[0019]所述的第一浮舱室2和第二浮舱室3之间、第三浮舱室5和第四浮舱室6之间设有透水隔板20。
[0020]所述的浮舱8为密封结构。
[0021 ]所述的浮舱8上设有可以打开的浮舱盖19。
[002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
[0023]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船体基础上进行修改,将现有船只改为双底船,且为贯通式,并将原有的货舱替换为可以上下活动的浮舱8,各个舱室相互独立,浮舱8和货舱9的高度与甲板齐平,第一浮舱室2和第二浮舱室3之间、第三浮舱室5和第四浮舱室6之间设有透水隔板20,第一浮舱室2和第四浮舱室6经管道11连通外界,使得整个船体内都可以与外界相连通。
[0024]浮舱8沿纵向分布在船体内部,浮舱8整体密封,浮舱盖19可以打开,用于装卸货物,浮舱8可以上升到甲板以上的位置,货舱室4上方的甲板上设有吊机,可以用来起吊浮舱盖19和装卸货物。浮舱8内装满货物时,浮舱8下降到顶部与甲板平齐,浮舱8升降时的动力主要由第一浮舱室2、第二浮舱室3、第三浮舱室5和第四浮舱室6内的水来提供,而升降的高度由浮舱8内的货物重量决定,升降速度受到轨道13和滑块14的影响,保证了浮舱8具有稳定的运动。为了保证在航行中浮舱8的平稳运动,浮舱8底部加装了液压顶18来控制浮舱8的升降。
[0025]原有的封闭式压水舱改为开放式,第一浮舱室2和第二浮舱室3之间、第三浮舱室5和第四浮舱室6之间的透水隔板20可以使得两个相邻的舱室连通,而浮舱8本身是密封的,只是让船体上各个单独的舱室连通,货舱9、机舱10和船首I所在的位置不能进水,通过管道11连接外界,海水从船首I的管道11涌入船体内,流经第一浮舱室2、第二浮舱室3、货舱室4、第三浮舱室5、第四浮舱室6,再从船尾7的管道11内排出,即可起到原来的压水舱的作用,又可以减少船舶的负荷。
[0026]船首I内的管道11上设有闸阀12,可以控制进水量的大小,通过控制进水量的大小,可以间接控制船体内的水流速度,从而可以根据航行的速度变换船体内压载水的更换速度,避免长时间航行时将不同地域的海水污染。
[0027]浮舱8的上下移动采用轨道13和滑块14的形式实现,可以保证浮舱8上下移动时能够保持稳定,在行驶过程中,为保证浮舱8与船体没有相对运动,第一浮舱室2、第二浮舱室
3、第三浮舱室5和第四浮舱室6的舱壁上安装齿条组15,浮舱8外侧安装双面齿条16,在舵机控制下操作柄17带动双面齿条16卡入齿条组15内,将浮舱8固定住,保证在航行中的稳定,为了预防双面齿条16不能很好的与齿条组15啮合,调节液压顶18,对浮舱8的高度进行微调,使得双面齿条16可以与齿条组15啮合。
[0028]浮舱8可以作为普通货舱那样,吊起浮舱盖19并在浮舱8内装货,货物装入后浮舱8下降,船内的水排出,此时,用货物及浮舱8的总质量代替了挤出的压载水的质量,如果浮舱8完全下降,顶部与甲板所在平面平齐。船舶运行时,船首I和船尾7的进出水口间歇性的开闭,海水可从船体内通过,保证了船舶的绿色性。在船到达港口以后,从浮舱8内卸货,卸货时,浮舱8靠水的浮力上升,船体吃水不发生较大变化,浮舱8可上升到略高于甲板的位置。如此一来,压载水舱可以装入货物,提高了船体舱室的利用率。而船舶运行时,压载水间歇性地和海洋相互联通,大大减少了压载水的生物污染。
[0029]所有舱室的重心均设置在船体的中心线上,保证了船体的稳定性。
[0030]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规范,采用贯通式船体,在航行中船体内的压载水与外界进行持续交换,避免了海洋的污染,内置的浮舱可大幅提高船身的利用率,并同时降低船舶航行及驳入、驳出压载水的能力消耗。
【主权项】
1.一种新型无压载水概念船舶,包括船体,其特征在于,船体从前到后依次设置为船首(I)、第一浮舱室(2)、第二浮舱室(3)、货舱室(4)、第三浮舱室(5)、第四浮舱室(6)和船尾(7),第一浮舱室(2)、第二浮舱室(3)、第三浮舱室(5)和第四浮舱室(6)内设有可在第一浮舱室(2)、第二浮舱室(3)、第三浮舱室(5)和第四浮舱室(6)内上下移动的浮舱(8),货舱室(4)内放置货舱(9),船尾(7)内设有机舱(10),船首(1)、货舱室(4)和船尾(7)内贯穿有管道(II)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压载水概念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浮舱室(2)、第二浮舱室(3)、第三浮舱室(5)和第四浮舱室(6)四周的壁上安装有竖直方向的轨道(13),浮舱(8)四周安装有可在轨道(13)上滑动的滑块(14),构成浮舱(8)可在第一浮舱室(2)、第二浮舱室(3 )、第三浮舱室(5 )和第四浮舱室(6 )内上下移动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压载水概念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浮舱室(2)、第二浮舱室(3)、第三浮舱室(5)和第四浮舱室(6)四周的壁上安装有齿形相对的齿条组(15),浮舱(8)四周上固定有可伸缩的双面齿条(16),双面齿条(16)可与齿条组(15)相啮合构成将浮舱(8 )在第一浮舱室(2 )、第二浮舱室(3 )、第三浮舱室(5 )和第四浮舱室(6 )内固定的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无压载水概念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面齿条(16)上端设有操作柄(17),构成操作柄(17)控制双面齿条(16)在浮舱(8)外侧伸出长度的结构,操作柄(17)经机舱(10)内舵机控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压载水概念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舱(8)底部设有连接第一浮舱室(2)、第二浮舱室(3)、第三浮舱室(5)和第四浮舱室(6)底部的液压顶(18 ),液压顶(18 )经机舱(1 )内舵机控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压载水概念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船首(I)内的管道(11)上设有闸阀(12),构成闸阀(12)控制管道(11)内进水量大小的结构,闸阀(12)经机舱(10)内舵机控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压载水概念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浮舱室(2)和第二浮舱室(3)之间、第三浮舱室(5)和第四浮舱室(6)之间设有透水隔板(2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压载水概念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舱(8)为密封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压载水概念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舱(8)上设有可以打开的浮舱盖(19)。
【文档编号】B63B13/00GK205524805SQ201620357672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6日
【发明人】刘义, 刘佳明, 鲁悦, 熊家炜, 张春, 牛娜
【申请人】刘佳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