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器防寒防尘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46646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航空器防寒防尘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航空器用防寒防尘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航空器防寒防尘衣。
背景技术
对航空业而言,飞行的安全是至观重要的,必须放在首位。如何达到真正的安全,首先应从防护的角度考虑。这里所说的防护即对航空器的大机翼,水平翼及发动机的外部的防护。因为这些部位暴露在露天,经常会有灰尘,经常会因积水而霜冻、结冰。这些都会危及飞行安全。
目前,航空业所采用的除冰方法是用除冰专用车,用一型除冰液,喷洒飞行器各部位。这样浪费人力,物力并且耗时。以一架波音737为例,购一部专用除冰车为人民币180万元,人员费按工时计算,同时在除冰过程中需用大量的水,除冰液,对环境也造成了污染。而且,在气温低的情况下会立即再次结冰。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航空器防寒防尘衣,解决了航空器的防尘及因防积水而霜冻、结冰的问题。而且加工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将所用材料按照大机翼、水平翼及发动机的尺寸裁好,将各部分活动连接,在连接处纵向设有加固绳,大机翼防寒防尘衣纵向两侧边缘及外段边缘内贯穿铅绳,在内段边缘处及横向设有连接绳;水平翼防寒防尘衣纵向两侧边缘内贯穿铅绳,同时横向设有连接绳;对于发动机防寒防尘衣,在其开口处边缘内装有收口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制作简单,使用十分方便,按照本加工方法加工后,套上即可,成本极低。有效的解决了航空器因积水而霜冻、结冰及防灰尘问题,而且对环境不造成污染,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同时有效的保证了飞行安全。

图1为波音737右大机翼防寒防尘衣尺寸图。
图2为波音737左大机翼防寒防尘衣尺寸图。
图3为波音737右水平翼防寒防尘衣尺寸图。
图4为波音737左水平翼防寒防尘衣尺寸图。
图5为子母扣连接示意图。
图6为子母扣连接处加固绳连接示意图。
图7为左水平翼防寒防尘衣连接绳及加固绳示意图。
图8为右水平翼防寒防尘衣连接绳及加固绳示意图。
图9为右大机翼防寒防尘衣连接绳及加固绳示意10为左大机翼防寒防尘衣连接绳及加固绳示意11为连接绳腹底连接示意图。
图12为发动机套口铅绳示意图。
图13为使用本发明的航空器部位示意图。
图14为波音737机型发动机部分防寒防尘衣尺寸图。
图15为铅绳贯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波音737右大机翼防寒防尘衣尺寸图,其中1为机翼外段,2为机翼中段,3为机翼内段;图2为波音737左大机翼防寒防尘衣尺寸图,其中4为机翼外段,5为机翼中段,6为机翼内段;图3为波音737右水平翼防寒防尘衣尺寸图,其中7为机翼外段,8为机翼内段;图4为波音737左水平翼防寒防尘衣尺寸图,其中9为机翼外段,10为机翼内段;图5为子母扣连接示意图,其中11为机翼外段,12为机翼内段,13为扣,14为子扣;图6为子母扣连接处加固绳连接示意图,其中15为加固绳;图7为左水平翼防寒防尘衣连接绳及加固绳示意图,其中16为连接绳,17为加固绳;图8为右水平翼防寒防尘衣连接绳及加固绳示意图,其中18为连接绳,19为加固绳;;图9为右大机翼防寒防尘衣连接绳及加固绳示意图,其中20为连接绳,21为加固绳;图10为左大机翼防寒防尘衣连接绳及加固绳示意图,其中22为连接绳,23为加固绳;图1为连接绳腹底连接示意图,其中24为连接绳;图12为发动机套口铅绳示意图,其中25为铅绳;图13为使用本发明航空器部位示意图,其中26为右大机翼部分,27为6为左大机翼部分,28为右水平翼,29为左水平翼,30为发动机部分;图14为波音737机型防寒防尘衣尺寸图,图15为铅绳贯穿示意图,其中31为铅绳。
大机翼部分防寒防尘衣将所用材料按照大机翼的内、中、外段尺寸裁好,将各段在边缘处活动连接,在连接处纵向设有加固绳;在所述大机翼部分防寒防尘衣的纵向两侧边缘及外段边缘内贯穿铅绳,在内段边缘处设有连接绳,同时在横向设有连接绳,横向设有的连接绳在与机翼部分重叠的部分的长度不少于50cm。
水平翼部分防寒防尘衣将所用材料按照水平翼的内、外段尺寸裁好,将各段在边缘处活动连接,在连接处纵向设有加固绳;在所述水平翼部分防寒防尘衣的纵向两侧边缘内贯穿铅绳,同时横向设有连接绳,横向设有的连接绳在与机翼部分重叠的部分的长度不少于50cm。
发动机部分防寒防尘衣将所用材料按照发动机的尺寸裁好,将各部分缝合,在其开口处边缘内装有收口绳。
在制作时用优选的布料,轻便、耐磨、韧性、柔软,不损航空器,不吸水易保存,可反复使用,使用期可达到两年以上;所用的加固绳,连接绳及收口绳为普通绳子;所用的铅绳为80克/米以上;所用的活动连接为子母扣连接方式,这样不损害航空器的外表面,用子母扣连接好各段后,再将设在子母扣纵向两侧的加固绳系好。加固绳主要起到防止子母扣受外力拉扯脱落的作用。两侧的铅绳主要起到加重的作用,这样可以防风。
使用时只要将各大机翼的内、中、外段(如图1,2)和各水平翼的内、外段(如图3,4)用子母扣连接好(如图5),再将各加固绳系好,再将防寒防尘衣套在大机翼和水平翼上,再将两侧的连接绳(如图7-10)在机翼腹底系好即可。
发动机的外套(如图12)只要从发动机的机头套进,然后将口扎好即可。
具体的制作方法现以波音737机型为例,其它机型的制作方法相同,只是尺寸不同。
(1)制作防寒防尘衣大机翼部分的具体方法(a)内段先裁好如图1内段所示规格的布料,在7.5m长处的位置车上2.5cm的边,用于贯穿连接绳,在5.3m长的边上车上子母扣(也称为粘扣带,魔术扣)中的子扣,在子扣纵向的布料车上三道加固绳,用于加固子母扣;在布料的两侧(4.4m和4.9m)处分别车上一道2.5cm的边,用于贯穿铅绳,铅绳起到防风刮的作用;再在两侧的位置上车上两道连接绳,连接绳在与机翼布料部分的重叠部分的长度不少于50cm;(b)中段先裁好一块规格为5.3m×3m的布料,(如图1中中段),在布料的两头各缝上母扣,母扣的位置必须与内,外段的子扣对应,在母扣的位置的布料上纵向车上三道加固绳,绳的位置必须分别与内,外段的加固绳相对应;在布料的两侧分别车上2.5cm的边,用于贯穿铅绳,在铅绳位置的两侧各车上两道连接绳,连接绳在与机翼布料部分的重叠部分的长度不少于50cm;(c)外段先裁好如图1所示的外段规格的布料,在最小边(2.2m长的位置)车上一道2.5cm的边,用于贯穿铅绳,在布料的两侧(9.8m和10.8m长的位置)车上2.5cm的边,用于贯穿铅绳;再在布料两侧的位置横向车上四道连接绳,连接绳在与机翼布料部分的重叠部分的长度不少于50cm;在布料5.3m宽的位置车上子扣,子扣的位置必须与中段母扣相对应;再车上三道加固绳,加固绳的位置必须与中段加固绳相对应。
(2)制作防寒防尘衣水平翼部分的具体方法(a)内段先裁好规格为5.3m×1m的布料,将5.3m长的一边车上一道2.5cm的边,用于贯穿铅绳,另一边车上子扣,在子扣的纵向车上三道加固绳;布料的两侧(1m宽的位置)各车上一道2.5cm的边,用于贯穿铅绳;(b)外段先裁好如图3所示的外段规格的布料,在最小一边的位置(1.5m)处车上一道2.5cm的边,用于贯穿铅绳,在布料两侧(7m和8m)处车上一道2.5cm的边,用于贯穿铅绳,在这两侧车上三道连接绳,连接绳在与机翼布料部分的重叠部分的长度不少于50cm;在5.3m的位置车上母扣,在纵向再车上三道加固绳,加固绳的位置必须与内段的加固绳相对应。
(3)生产防寒防尘衣发动机部分的具体方法先裁好一块直径为2.3m的圆形布料,再裁好一块7.2m×3.4m的布料,将圆形布料的周长与7.2m×3.4m中的7.2m长的位置相拼接,再将7.2m×3.4m中的3.4m相缝合,将口上的位置缝上一道2.5cm的边,然后将铅绳贯穿其中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航空器防寒防尘衣,其特征在于(1)大机翼部分防寒防尘衣将所用材料按照大机翼的内、中、外段尺寸裁好,将各段在边缘处活动连接,在连接处纵向设有加固绳;在所述大机翼部分防寒防尘衣的纵向两侧边缘及外段边缘内贯穿铅绳,在内段边缘处设有连接绳,同时在横向设有连接绳,横向设有的连接绳在与机翼部分重叠的部分的长度不少于50cm;(2)水平翼部分防寒防尘衣将所用材料按照水平翼的内、外段尺寸裁好,将各段在边缘处活动连接,在连接处纵向设有加固绳;在所述水平翼部分防寒防尘衣的纵向两侧边缘内贯穿铅绳,同时横向设有连接绳,横向设有的连接绳在与机翼部分重叠的部分的长度不少于50cm;(3)发动机部分防寒防尘衣将所用材料按照发动机的尺寸裁好,将各部分缝合,在其开口处边缘内装有收口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器防寒防尘衣,所述活动连接为子母扣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器防寒防尘衣,所用材料为防水布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器防寒防尘衣,所述加固绳,连接绳及收口绳为普通绳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器防寒防尘衣,所述铅绳为80克/米以上的绳子。
全文摘要
一种航空器防寒防尘衣,其制作方法为(1)大机翼部分防寒防尘衣将所用材料按照大机翼的内、中、外段尺寸裁好,将各段在边缘处活动连接,在连接处纵向设有加固绳;在纵向两侧边缘及外段边缘内贯穿铅绳,在内段边缘处设有连接绳,同时在横向设有连接绳;(2)水平翼部分防寒防尘衣将所用材料按照水平翼的内、外段尺寸裁好,将各段在边缘处活动连接,在连接处纵向设有加固绳,在纵向两侧边缘内贯穿铅绳,同时横向设有连接绳;(3)发动机防寒防尘衣将所用材料按照发动机的尺寸裁好,将各部分缝合,在其开口处边缘内装有收口绳。本发明的制作简单,使用十分方便,套上即可,成本极低。有效的解决了航空器的防积水,霜冻、结冰及灰尘问题,而且对环境不造成污染,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同时有效的保证了飞行安全。
文档编号B64F1/36GK1966351SQ200610145469
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17日
发明者林安, 苏中才 申请人:林安, 苏中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