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间防误差捕捉对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6838发布日期:2019-07-10 09:57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间防误差捕捉对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卫星捕获与对接领域,特别是一种空间防误差捕捉对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卫星或飞行器之间的对接,需要利用光学仪器及传感器等进行复杂的姿态调整,以便飞行器之间的小误差对接。结构相对较为复杂,占用体积重量较大,不满足卫星小型化的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空间防误差捕捉对接装置,大大简化了卫星的对接需求,提高效率,允许在一定误差及全锥角范围内的卫星快速对接。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空间防误差捕捉对接装置,包括卫星、卫星基座组件、一级延伸组件、二级延伸组件、三级延伸组件和捕获杆;其中,卫星基座组件固定安装在卫星一端的外表面;一级延伸组件固定安装在卫星基座组件的内部;二级延伸组件固定安装在一级延伸组件的内部;三级延伸组件固定安装在二级延伸组件的内部;捕获杆固定安装在三级延伸组件的内部。

在上述的一种空间防误差捕捉对接装置,所述的一级延伸组件、二级延伸组件、三级延伸组件为中空圆柱形结构,捕获杆为圆柱形结构;一级延伸组件包裹在二级延伸组件的外壁;二级延伸组件包裹在三级延伸组件的外壁;三级延伸组件包裹在捕获杆的外壁;一级延伸组件可沿轴向伸出和收缩进卫星基座组件;二级延伸组件可沿轴向伸出和缩进一级延伸组件;三级延伸组件可沿轴向伸出和缩进二级延伸组件;捕获杆可沿轴向伸出和缩进三级延伸组件。

在上述的一种空间防误差捕捉对接装置,当一级延伸组件、二级延伸组件、三级延伸组件和捕获杆均为缩进状态时,一级延伸组件、二级延伸组件、三级延伸组件和捕获杆的端面与卫星基座组件位于同一平面。

在上述的一种空间防误差捕捉对接装置,所述的卫星基座组件包括卫星基座、2个线包、母杆和母杆弹簧;其中卫星基座为环形结构,卫星基座的两端设置有圆柱形槽;2个线包分别固定安装在圆柱形槽内;母杆沿轴向固定安装在线包的内部;母杆弹簧沿轴向安装在母杆的内部。

在上述的一种空间防误差捕捉对接装置,所述的2个线包为中空圆柱形结构,卫星基座的圆柱形槽内壁包裹在线包的外壁。

在上述的一种空间防误差捕捉对接装置,所述的母杆为中空圆柱形结构;线包的内壁包裹在母杆的外壁,母杆弹簧固定安装在母杆的通孔内。

在上述的一种空间防误差捕捉对接装置,一级延伸组件、二级延伸组件和三级延伸组件结构形式与卫星基座组件相同,内部均为杆件与弹簧配合的结构。

在上述的一种空间防误差捕捉对接装置,2个线包的连线经过环形卫星基座的中心点。

在上述的一种空间防误差捕捉对接装置,卫星捕捉对接过程为:卫星未对接时,一级延伸组件、二级延伸组件、三级延伸组件和捕获杆收缩于卫星基座组件的内部,母杆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两颗卫星达预定对接距离并进行对接时,一级延伸组件、二级延伸组件、三级延伸组件和捕获杆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完全伸出;然后将卫星基座组件中的线包通电,实现将一级延伸组件、二级延伸组件、三级延伸组件和捕获杆变成带有磁性的电磁铁;两个卫星间的捕获杆顶部处的极性相反相互吸合,实现两个卫星的捕捉对接。

在上述的一种空间防误差捕捉对接装置,所述延伸组件的级数根据所实际对接距离可以进行增多或减少。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由于采用了电磁驱动式导引杆的捕获结构,可以实现远距离卫星的自主捕获,相比传统方式的捕获距离大大提高;

(2)本发明在容许误差对接方面有较大改善,可以允许在较大范围内的卫星偏移的情况下,完成卫星的捕获过程;

(3)本发明采取的是捕获与对接一体结构,相比传统结构(分为捕获及对接两个模块),节约体积及空间,降低对接复杂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外形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卫星基座组件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初始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为外形图,由图可知,一种空间防误差捕捉对接装置,包括卫星1、卫星基座组件2、一级延伸组件3、二级延伸组件4、三级延伸组件5和捕获杆6;其中,卫星基座组件2固定安装在卫星1一端的外表面;一级延伸组件3固定安装在卫星基座组件2的内部;二级延伸组件4固定安装在一级延伸组件3的内部;三级延伸组件5固定安装在二级延伸组件4的内部;捕获杆6固定安装在三级延伸组件5的内部。所述延伸组件的级数根据所实际对接距离可以进行增多或减少。

如图2所示为内部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一级延伸组件3、二级延伸组件4、三级延伸组件5为中空圆柱形结构,捕获杆6为圆柱形结构;一级延伸组件3包裹在二级延伸组件4的外壁;二级延伸组件4包裹在三级延伸组件5的外壁;三级延伸组件5包裹在捕获杆6的外壁;一级延伸组件3可沿轴向伸出和收缩进卫星基座组件2;二级延伸组件4可沿轴向伸出和缩进一级延伸组件3;三级延伸组件5可沿轴向伸出和缩进二级延伸组件4;捕获杆6可沿轴向伸出和缩进三级延伸组件5。

当一级延伸组件3、二级延伸组件4、三级延伸组件5和捕获杆6均为缩进状态时,一级延伸组件3、二级延伸组件4、三级延伸组件5和捕获杆6的端面与卫星基座组件2位于同一平面。

如图3所示为卫星基座组件结构图,由图可知,卫星基座组件2包括卫星基座7、2个线包8、母杆9和母杆弹簧10;其中卫星基座7为环形结构,卫星基座7的两端设置有圆柱形槽;2个线包8分别固定安装在圆柱形槽内;母杆9沿轴向固定安装在线包8的内部;母杆弹簧10沿轴向安装在母杆9的内部。

其中,2个线包8为中空圆柱形结构,卫星基座7的圆柱形槽内壁包裹在线包8的外壁,且2个线包8的连线经过环形卫星基座7的中心点。

母杆9为中空圆柱形结构;线包8的内壁包裹在母杆9的外壁,母杆弹簧10固定安装在母杆9的通孔内。

一级延伸组件3、二级延伸组件4、三级延伸组件5结构形式与卫星基座组件2相同,内部均为杆件与弹簧配合的结构。

卫星捕捉对接过程为:如图4所示为初始安装位置示意图,由图可知,卫星未对接时,一级延伸组件3、二级延伸组件4、三级延伸组件5和捕获杆6收缩于卫星基座组件2的内部,母杆弹簧10处于压缩状态;

如图5所示为工作状态示意图,由图可知,当两颗卫星达预定对接距离并进行对接时,一级延伸组件3、二级延伸组件4、三级延伸组件5和捕获杆6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完全伸出;然后将卫星基座组件2中的线包8通电,实现将一级延伸组件3、二级延伸组件4、三级延伸组件5和捕获杆6变成带有磁性的电磁铁;两个卫星间的捕获杆6顶部处的极性相反相互吸合,实现两个卫星的捕捉对接。

在两个卫星的捕获杆6接触吸合完成后,继续通电,根据能量最小原理,杆组会产生回收的作用力,进而实现两卫星之间的距离接近,直至卫星达到锁紧位置,由锁紧结构完成锁紧功能。

本发明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