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伤病员救护与转运用直升机机舱布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8837阅读:646来源:国知局
批量伤病员救护与转运用直升机机舱布局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直升机,尤其涉及一种批量伤病员救护与转运用直升机机舱布局结构。



背景技术:

大型直升机一般由驾驶舱和客/货舱组成。救护舱即原机客/货舱,直升机客/货舱是指驾驶舱隔舱板以后的区段,现行的大型直升机客/货舱长度在5-8米左右,宽度1.8-2.5米左右,在批量伤病员救护与转运用的机舱布局中,机载设备与设施安放相对位置不合理,以及伤病员与随机医护人员的空间关系处理不合理,都直接影响直升机的飞行平衡及机舱空间利用率,不能保证直升机的使用安全及更好的对伤病员有效地实施监护和途中救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批量伤病员救护与转运用直升机机舱布局结构,机载急救设备与设施布局简单,伤病员及医护人员的空间相对位置合理,空间利用率高,能够更好的对伤病员有效地实施监护和途中救治的医疗用大型直升机机舱布局。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批量伤病员救护与转运用直升机机舱布局结构,其特征是:直升机机舱包括顺直升机飞行方向的机舱内左侧、机舱内右侧、机舱内前壁板和机舱尾部,直升机机舱采用无隔断开放式布局结构,所述机舱内左侧和机舱内右侧分别排列用于对伤病员进行急救与转运的设备设施以及医护人员座椅,直升机客/货舱中间位置设有人员或担架的主通道。

所述机舱内左侧依次设有药械补给柜、医护人员座椅和重症机载综合急救模块,医护人员座椅与重症机载综合急救模块之间设有医疗废弃物收纳桶;所述机舱内右侧设有两组伤病员运送模块;每组伤病员运送模块包括上、下层担架,每组上、下层担架前端设有氧气终端,上层担架前部配置了输液泵,两组伤病员运送模块之间设有医护人员座椅;机舱尾部两侧壁板上设有换药背囊;机舱尾部斜桥上设有伤病员吊篮担架。

所述重症机载综合急救模块采用模块化组合箱仪一体结构,展开后为L型,由危重伤员担架台和急救设备带构成,所述危重伤员担架台包括担架、一体化箱体以及用于连接危重伤员担架台和急救设备带的立柱;所述一体化箱体固接在地板安装座上,内部配置供氧模块、电动吸引器、抗噪音听诊器、抗噪音无线通话系统、抗噪音无创血压监测模块;所述急救设备带安装有起搏除颤监护仪、急救呼吸机、输液泵、微量注射泵,通过支撑立柱紧固在一体化箱体上。

所述伤病员运送模块由上层担架支架和下层担架台构成双层担架支架,伤病员运送模块依托直升机右侧壁板和地板安装固定;上层担架支架采用双支撑立柱和水平承托悬臂结构;下层担架台中央设有用于放置急救器材和药品的容置腔;两组伤病员运送模块之间设有朝向过道的医护人员座椅,方便医护人员对右侧伤病员进行监护和处置。

所述上层担架支架和下层担架台均设有卧姿伤病员安全带,下层担架台还设有四名坐姿伤病员安全带。

所述机舱内前壁板左侧设置了机组人员用座椅,机舱前壁板右侧地板上设有氧气供应装置。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机舱采用快速加改装模块化布局,重症机载综合急救模块采用模块化组合箱仪一体结构形式,直升机机舱布局结构具有对危重伤病员实施急救和专业救治的功能;伤病员运送模块采用双层担架支架结构形式,下层担架台既可以放担架,也可以当轻伤员座椅。使得直升机质心分布合理、机舱空间利用率高,机载设备设施安放、伤病员与随机医护人员的空间相对位置合理,能保证直升机的使用安全及更好的对伤病员有效地实施监护和途中救治;本实用新型的机载综合急救平台操作空间比较大,方便对危重伤病员实施心脏除颤起搏、呼吸支持、生命体征信息监护、气胸封闭引流、输液供氧等紧急救治;双层伤病员运送模块空间利用率比较高,可用于转运卧姿中度伤病员和坐姿轻度伤病员;本实用新型的直升机机舱医用器械补给柜和医疗废弃物收纳桶设置的位置、开启与闭合方式符合医用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机舱布局结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机舱左舱壁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机舱右舱壁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中:1.药械补给柜,2.医护人员座椅,3.重症机载综合急救模块,3-1.担架,3-2.一体化箱体,3-3.立柱3-4.急救设备带,3-5.起搏除颤监护仪3-6.急救呼吸机3-7.输液泵,3-8.微量注射泵4.医疗废弃物收纳桶,5.伤病员运送模块,5-1.上层担架支架,5-2.下层担架台,6.氧气终端,7.输液泵,8.医护人员座椅,9.机组人员座椅,10.氧气供应装置,11.机舱尾部主通道,12.换药背囊,13.伤病员吊篮担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见附图1-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批量伤病员救护与转运用直升机机舱布局,直升机机舱包括顺直升机飞行方向的机舱内左侧、机舱内右侧、机舱内前壁板和机舱尾部,直升机机舱采用无隔断开放式布局结构,所述机舱内左侧和机舱内右侧分别排列用于对伤病员进行急救与转运的设备设施以及医护人员座椅,直升机客/货舱中间位置设有人员或担架的主通道。

位于顺直升机飞行方向机舱内左侧的药械补给柜1;顺航向位于药械补给柜1后的医护人员座椅2;位于医护人员座椅后的重症机载综合急救模块3;在医护人员座椅与重症机载综合急救模块之间设置了一个医疗废弃物收纳桶4,废弃物收纳桶设置有盖并与直升机地板安装固定;顺航向机舱内右侧设置了两组伤病员运送模块5;每组伤病员运送模块的上下层担架前端机舱右侧壁位置设置了氧气终端6;每组伤病员运送模块的前部机舱右侧壁靠近上层担架前部配置了输液泵7;

机舱右侧两组伤病员运送模块之间设置了医护人员座椅8;在机舱内前壁板左侧设置了机组人员用座椅9;前壁板右侧地板上配置了氧气供应装置10;直升机客/货舱中间位置设有人员或担架的主通道11。在机舱尾部两侧壁板上设置了换药背囊12;尾部斜桥上设置了伤病员吊篮担架13。

如图2所示,顺直升机飞行方向机舱内左侧,医护人员座椅2布置在药械补给柜1和重症机载综合急救模块3的中间,主要是为了方便医护人员在药械补给柜中取放物品,同时方便对重症机载综合急救模块上的伤病员进行监护和处置。重症机载综合急救模块可对危重伤病员实施心脏除颤起搏、呼吸支持、生命体征信息监护、气胸封闭引流、输液供氧等紧急救治。重症机载综合急救模块是集生命支持-监护-治疗于一体的机载综合急救平台,采用模块化组合箱仪一体结构,展开后为L型,由危重伤员担架台和急救设备带构成,其中危重伤员担架台包括:担架3-1、一体化箱体3-2以及用于连接危重伤员担架台和急救设备带的立柱3-3;一体化箱体3-2安装于地板安装座上,内部配置供氧模块、电动吸引器、抗噪音听诊器、抗噪音无线通话系统、抗噪音无创血压监测模块等装置。急救设备带3-4安装起搏除颤仪监护仪3-5、急救呼吸机3-6、输液泵3-7、微量输液泵3-8等设备,通过支撑立柱3-3紧固在一体化箱体3-2上。

如图3所示,所述伤病员运送模块5由上层担架支架5-1和下层担架台5-2构成双层担架支架,伤病员运送模块依托直升机右侧壁板和地板安装固定;上层担架支架5-1采用双支撑立柱+水平承托悬臂形式,支撑立柱为主受力部件;下层担架台5-2的容置腔可用于放置急救器材和药品等;伤病员运送模块的下层担架台可转换为轻伤员座椅,用于运送卧姿伤病员和坐姿伤病员。上层担架支架和下层担架台均设卧姿伤病员安全带,下层担架台还设4名坐姿伤病员安全带,伤病员运送模块用于快速运送4名卧姿伤病员或2名卧姿伤病员和8名坐姿伤病员。每组伤病员运送模块的上下层担架前端位置设置的氧气终端6及机舱右侧壁靠近上层担架前部配置的输液泵7,可对坐姿或卧姿伤病员实施供氧和输液紧急救治。两组伤病员运送模块之间设置的一张朝向过道的医护人员座椅8,可方便医护人员对右侧伤病员进行监护和处置。

药械补给柜采用侧开式医疗箱结构,器械补给柜的顶部可作为医疗救护的操作台,器械补给柜用于存放各类急救器械、小型器材及部分药材。

医护人员座椅是朝向过道的三人座椅或单人座椅,采用折叠翻转结构,并含安全带。

本实用新型的布局方式非常实用:采用无隔断开放式布局,靠近机舱侧壁依次排列用于对伤病员进行急救与转运设备设施等,直升机客/货舱中间为人员或担架通道,伤病员及医护人员的空间相对位置合理,空间利用率高,能够更好的对伤病员有效地实施监护和途中救治。重症机载综合急救模块占用的空间相对比较大,主要是为了方便医护人员对伤病员进行监护及相应的急救处置;医护人员座椅与重症机载综合急救模块的前后位置可以互换,也可以分布于重症机载综合急救模块两端。双层伤病员运送模块空间利用率比较高,可用于转运卧姿中度伤病员和坐姿轻度伤病员。直升机机舱医用器械补给柜和医疗废弃物收纳桶设置的位置、开启与闭合方式符合医用使用要求。直升机机舱布局主通道宽度不小于600mm,满足人员、担架的顺利进出的最低要求。

上述参照实施例对该一种批量伤病员救护与转运用直升机机舱布局结构进行的详细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可按照所限定范围列举出若干个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应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